我曾總結過去的經驗,發現大抵是強者先反。 淮陰侯韓信做楚王,最強大,就最先反叛;韓王信倚靠匈奴,接着又反叛;貫高有趙國的資助,就又反叛;陳狶兵精,又反叛;彭越憑藉做梁王的勢力,又反叛;黥布利用做淮南王的條件,又反叛;盧綰最弱,最後反叛。 長沙王的封地只有二萬五千戶,功勞少但最為完好,同皇族關係疏遠,卻最忠順,不是僅因為他秉性與眾不同,也是形勢造成的。 假使當年讓樊噲、酈商、周勃、灌嬰也據有幾十個城市而封王,今天即使說他們已經因此而衰敗,也是可能的;如果讓韓信、彭越之流列為普通的徹侯,即使說他們至今仍完好也是不會錯的。 那末天下之大計已經可以知道了。 想要諸侯王都忠實附順,則莫過于使他們都象長沙王;想要臣子不至于因為謀反而被剁成肉醬,莫過于使他們都象樊噲、酈商那樣;想要使天下太平,莫過于多封一些諸侯,並減弱每個諸侯國的力量。 力量單薄就容易使他們遵守朝廷法紀,國土狹小則不會有邪念。 讓天下之勢,象身體指使臂膀,臂膀帶動手指,沒有不服從的。 諸侯國的君主不敢有什麼異心,象車輻歸聚軸心那樣,歸心于天子,即使是平民百姓,也知道能夠安心,所以天下人都會體會到陛下的英明。 定出分割土地的制度,規定齊國、趙國、楚國各分為若干小諸侯國,使悼惠王、幽王、元王的子孫,全都依次得到祖上所受的封地,一直到土地分完為止,其餘梁、燕各國都照這樣辦。 那些分地多而子孫少的諸侯王,可以讓一些新建立的諸侯國,暫時空缺而擱置一邊,等待他們有了子孫,再讓子孫去做諸侯國國君。 諸侯國因犯罪而被朝廷挖奪了大片土地的,就遷徙他們的侯國,等到封他們的子孫時如數嘗還。 諸侯國的一寸土地、一個轄民,天子都不據為已有,只是為了國家穩定而已,所以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廉明。 分土製度確立之後,皇室宗族的子孫都不愁做不成王了,下面沒有背叛的念頭,上面沒有誅伐的打算,所以天下之人都理解陛下對他們的仁愛。 法令制訂了無人觸犯,命令發佈後無人反對,象貫高、利幾那樣的叛謀就不會產生,柴奇、開章的反計也不會萌發,百姓安於本業,大臣更加恭順,因此天下人都領會到陛下的法理用心。 即使是年幼小兒做皇帝天下也會安定,甚至扶植遺腹子為君,或以亡君的禮服接受朝拜,天下也不會亂套,當代天下大治,後世歌頌聖明。 採取一個措施,可以得到明、廉、仁、義、聖五項功業,陛下究竟顧忌什麼而久久不這樣做呢? 當今天下形勢,毛病正如腳腿嚴重浮腫,一條小腿腫得和腰一樣粗,一根腳趾腫得象腿一樣大,平時無法屈伸,只要有一二個腳趾抽筋,就會擔心整個身體失去依靠,錯過今天的機會不治療,一定會成為頑症,以後即使有扁鵲那樣的神醫,也無能為力了。 毛病還不單是腳腿浮腫,還苦于腳掌扭折。 元王的兒子,是陛下的堂弟,現在繼位的,是堂弟的兒子;惠王的兒子,是陛下親哥哥的兒子,現在繼位的,是兄子之子。 嫡系子孫有的還沒有封地以使天下安定,非嫡系子孫反倒握有大權以威脅天子。 所以我說,還不單有腳腿浮腫的毛病,又苦于腳掌扭折,本末倒置。 可以為之痛哭的,就是這種病啊! (李偉國) 【注 釋】 第8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