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1),使子路問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3)。 」而曰(4):「然!昔者吾舅死於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 政(6)。 」夫了曰:「小子識之(7),苛政猛於虎也!」 選自《十三經註疏》本《禮記·檀弓下》 孔子路過泰山邊,有個婦人在墳墓旁哭得很悲傷。 孔子扶着車前的伏手板聽著,派子路問她說:「你這樣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說:「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這虎上,現在我兒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說:「為什麼不離開這兒呢?」回答說:「這兒沒苛政。 」孔子說:「弟子們記着,苛政比老虎還厲害!」 (王維堤) 【注 釋】 (1)式:同軾,車前的伏手板,這裡用作動詞。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魯國卞(今山東省泗水縣)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實在。 (4)而:乃。 (5)舅:指公公。 古以舅姑稱公婆。 (6)苛政:包括苛煩的政令,繁重的賦役等。 (7)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 識(zhì志):記住。 蘇秦以連橫說秦 《戰國策》 【作者小傳】《戰國策》是西漢劉向根據秘室所藏有關戰國史事的幾種本子彙集編纂校訂而成的,原來的幾種本子分別叫《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這些本子的作者,劉向沒有留下名來。 內容雜記上繼春秋、下至秦漢之間計二百四十五年間的史事,因為主要記述了戰國游士的策謀說辭,所以劉向把書名定為《戰國策》,分列十二國,三十三篇。 到宋朝殘佚了十一篇,曾鞏訪書補缺,重加考校,復定為三十三篇,分成四百八十六章。 今傳《戰國策》各種校注本,都出自曾鞏校定本,與古本稍有出入。 劉向編《戰國策》,改採底本既有六種之多,可見其各篇章不是一時一人所作。 一般認為有些是戰國時人所作,有些是楚漢之際人所作,也有些是西漢時人所作,作者大抵是縱橫家之流。 清人及近代學者也有考證作者是楚漢之際曾遊說韓信取齊、叛漢的策士蒯通的,但證據並不充分。 只能說,《戰國策》部分篇章可能來源於蒯通所作《雋永》八十一篇;大多數的篇章,作者已無可考了。 劉向認為,《戰國策》所記,「皆高才秀士」,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的故事,雖然反映的是「兵革不休,詐偽並起」,不足以「臨國教化」,但其史其文還是「皆可觀」的。 其中不少章節,原作者有相當高的寫作水平,文筆酣暢,辭句辯給,氣勢磅礴,長於體情狀物,善用修辭手段,堪稱先秦散文中的優秀之作,對漢以後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第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