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王羲之,用章草寫一封書信回覆庾亮。 庾亮收到書信後拿給庾翼看。 庾翼對羲之的書法佩服不已,立即回書羲之說:「我昔日收藏張芝的章草八幅,在去往江北的旅途流沛中不慎丟失,常常慨嘆妙跡永遠也再見不到了。 忽然見到你的答家兄庾亮書,光彩照人,燦若神明,頓時彷彿我旅途中遺失的章草真跡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王羲之辭去會稽內使的職務,全家遷移到蕺山下居住。 一天草晨,王羲之看見一位老太太拿着十多把六角竹扇去集市上出賣。 王羲之跟老太太閒聊,說:「這些扇子都想賣嗎?一把多少錢?」老太太說:「二十文錢一把。 」王羲之拿出筆來為扇子題字。 每把扇子上題寫了五個字,老太太惋惜地說:「我們全家的早飯還靠這幾把扇子賣錢買米下鍋呢,你怎麼給我寫壞了?」王羲之說:「不妨事的。 你就說是王右軍題的字,賣一百文一把。 」一到市上,人們都爭先恐後地搶着買。 過了十多天,這個老太太又拿着一籃子扇子請王羲之題字,羲之笑笑,沒有再題。 又有人說,王羲之曾有一次親自書一表獻給晉穆帝,筆墨酣暢,書隨人意,專一求精。 晉穆帝看到這份表後,命人找到同樣顏色式樣的紙,長短寬窄裁成跟王羲之的書表一樣,讓張翼效仿王羲之的書體再寫一份表,題好名款後,用它來答謝王羲之。 王羲之剛看到時沒發現什麼。 待反覆地仔細玩後,感嘆地說:「這是哪個無名小人倣傚我的書法,簡直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了。 」王羲之非常喜歡鵝。 山陰曇忀村有一位道士飼養了十多隻白鵝。 王羲之清早起來,專門駕着小船沿流駛去觀看這群鵝。 看了後非常高興,跟這位道士商量要買下這群鵝。 道士不肯賣給他。 王羲之百般解釋說明他是如何如何喜愛這群鵝,道士還是不賣。 這位道士非常喜歡談道,早就想找人抄寫一部老子的《道德經》,抄寫經卷的白色細絹都早已置辦好了,但是沒有人能書寫。 道士說:"你若能親自為貧道書寫老子的《道德經》各兩章,這群鵝我全都白送給你。 王羲之在道士那裡停留了半天,為道士寫了他要所的《道德經》,用籠子裝着這群白鵝回到家來,感到莫大的快樂。 有一次,王羲之到他的一個弟子家去。 弟子擺上一桌豐盛的酒菜宴請他這位老師,很讓他感動。 王羲之想為這位學生書留幾個字來表示酬謝,看見地上放著一隻新做的榧木小幾,表面刨得光滑鋥亮。 於是,他便在這只小幾上題寫了幾個字,草書、正楷各相一半。 寫完了,王羲之告辭歸去。 這個學生送他回到郡裡,待到返回自己家中時,發現他父親已經將老師的題字都刨去了,一個字也沒留下。 事情過去好多天了,這位學生還懊悔不已。 又 晉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王羲之曾去游賞陰山。 同去的有太原孫統承,公孫綽興,公廣漢王彬之道生、陳郡謝安石、高平郗曇重熙,太原王藴叔仁,釋支遁道林,和王羲之的兒之凝之、徽之、操之等四十一人。 這次出遊的目的之一是按民間風俗,舉行祓禊的儀式,去掉不祥與疾患。 王羲之當場揮毫制序,興高彩烈地一揮而就。 用的是蠶絲作的紙,鼠須制的筆。 筆鋒遒勁健美而又清俊媚逸,堪稱絶代無雙的佳作。 這篇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字中有重複出現的,都一字一體。 其中「之」字重現的次數最多。 這篇序文就是名傳古今的絶代墨寶《蘭亭序》。 王獻之 王獻之字子敬,尤善草隷。 幼學于父,習于張芝。 爾後改變制度,別創其法。 率爾師心,冥和天矩。 初謝安請為長史。 太元中,新起太極殿。 安欲使子敬題榜,以為萬代寶,而難言之。 乃說韋仲將題靈雲台之事。 子敬知其旨,乃正色曰:「仲將魏之大臣,寧有此事。 使其有此,知魏德之不長。 」安遂不之逼。 子敬年五六歲時學書,右軍從後潛掣其筆,不脫。 乃嘆曰:"此兒當有大名,遂書《樂毅論》與之。 學竟能極。 小真書可謂窮微入聖,筋骨緊密,不減于父。 如大則尤直而寡態,豈可同年。 唯行草之間,逸氣過也。 及論諸體,多劣右軍。 總而言之,季孟差耳。 子敬隷、行、草、章草、飛白五體,俱入神。 八分入能。 (出《書斷》) 又 羲之為會稽,子敬齣戲。 見北館新白土壁,白淨可愛。 子敬令取掃帚,沾泥汁中,以書壁。 為方丈一字,晻曖斐亹,極有勢好。 日日觀者成市。 羲之後見,嘆其美,問誰所作。 答曰:「七郎。 」羲之於是作書與所親云:「子敬飛白大有,(按說郛九二有下多一進字)直是圖于此壁。 」子敬好書,觸遇造玄。 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紙械,着往詣子敬。 便取械書之,草正諸體悉備,兩袖及標略周,自嘆北來之合。 年少覺王左右有凌奪之色,如是掣械而走。 左右果逐及于門外,鬥爭分裂,少年才得一袖而已。 子敬為吳興,羊欣父不疑為烏程令。 欣時年十五六,書已有意。 為子敬所知,往縣。 入欣齋,著新白絹裙晝眠。 子敬乃書其裙幅及帶,欣覺歡樂,遂寶之,後以上朝廷。 (出《圖書會粹》) 又 獻之嘗與簡文帝書十許紙。 最後題雲,「下官此書甚合作,願聊存之。 」此書為桓玄所寶。 玄愛重二王,不能釋手。 乃撰縑素及紙書正行之尤美者,合為一帙。 嘗置左右,及南奔,雖甚狼狽,猶以自隨。 將敗,並沒于江。 (出《法書要錄》) 【譯文】 王獻之,字子敬,尤其擅長書寫章草。 幼年跟隨父親王羲之學習書法,後來專門學習張芝的章草。 再後來改變先人的章法,另創新法,以心為師,隨意為之,暗合自然的法則。 初時,謝安聘請王獻之任長史。 晉安帝太元年間,宮中新建一座太極殿。 謝安想讓王獻之給太極殿題寫匾額,做為流傳萬代的墨寶。 謝安覺得不好直接開口,於是跟王獻之講前朝的韋誕為魏明帝題寫凌雲台匾額一事暗示他。 王獻之鄭重嚴肅地說:「韋仲將是魏國的大臣,難道會有此事?假如有這樣的事,提出諸如須有張芝筆,左伯紙等條件,是他知道魏國的仁政不會長久了。 怎麼知道不是逼使他這樣做的呢?」王獻之五六歲時學習書法,一次父親悄悄走到他身後用手拔他的筆,拔不下來,讚歎他說:「這個孩子在書法方面,將來一定會成大名的。 」於是,親手書寫《樂毅論》給王獻之,讓他效仿臨摹。 王獻之很快就臨摹得達到以假亂真的極至。 王獻之寫小楷,可以說是達到窮微入聖的境地。 字的結構嚴緊慎密,一點也不比他父親王羲之差。 至于大楷則特別僵直而少變化,不可跟他父親同日而語。 唯有行書、草書造詣頗高,氣韻飄逸,很少有人能及得上他。 其它各種書體,多數都遜於他的父親王羲之。 總而言之,父子二人的書法就象兄長與小弟之間一樣,差距不大啊。 王獻之隷書、行書、草書、章草、飛白五種書體,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是精妙的藝術品。 他的八分字寫得也非常漂亮。 第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三》
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