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 (開元《天寶花木記》雲,禁中呼木芍藥為牡丹)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 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 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 詔特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部。 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歌之。 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立進《清平調》辭三章。 白欣然承旨,猶苦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 辭曰:「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曉拂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支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荘。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龜年遽以辭進。 上命梨園弟子,約略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 太真妃持玻璃七寶盞,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歌意甚厚。 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 太真飲罷,斂綉巾重拜上。 龜年常語于五王,獨憶以歌得自勝者,無出於此,抑亦一時之極致耳。 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他學士。 會高力士終以脫靴為深恥。 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此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 何反拳拳如是?」太真因驚曰:「何翰林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 」太真頗深然之。 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 (出《松窗錄》) 【譯文】 唐玄宗開元年間,樂工李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都因為他們在歌舞上的傑出才華而負盛名。 彭年善舞,鶴年、龜年能歌,特別是譜寫出了《謂川》這樣的絶妙好曲。 由此,受到玄宗皇帝的特殊待遇,在東都洛陽為他們修造了豪華的住宅,侈華的程度超過了某些王公大臣。 住宅建在洛陽的通遠裡,庭院的規模甲于京都長安的一些顯貴的宅第。 後來,李龜年流落到江南。 每當良辰勝景,他為人唱歌數首,在坐的聽眾沒有一人不停止飲酒掩面哭泣的。 跟他同時代的大詩人杜甫曾送李龜年詩一首。 詩的大意是這樣的:在岐王府裡經常見到你,在崔九的客廳裡也曾幾次聽到過你的大名。 正值江南風光最好的時候,在落花繽紛的暮春時節又跟你相逢在異鄉。 堂殿中監崔滌,別人送他個雅號為崔九,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 又 開元年間,宮中剛剛看重木芍藥,就是現今的牡丹。 得到四個品種:紅、紫、淺紅、通白。 因為將這些牡丹移植在特為太真妃新建成的沉香亭邊,又值花會繁開,玄宗皇帝乘照夜白寶馬,太真妃乘步輦相隨,前往沈香亭畔觀賞牡丹。 下詔特選梨園弟子中的優秀的歌手唱歌,得樂曲十六部。 李龜年以唱歌能手而名噪一時。 他手捧檀板,站在眾歌手前邊,剛要唱歌。 玄宗說:「觀賞名花,面對愛妃,怎麼能用舊曲舊詞唱呢?」於是,命李龜年持御用金花箋,宣召李白進宮,讓他立刻寫出《清平調》三章。 李白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 這時李白昨夜喝醉了酒現在還沒有完全醒酒呢。 只見他略一沉思,即提筆一揮而就,寫成《清平調》三章。 這些詞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曉拂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支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荘。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李白寫罷,龜年立即進獻。 玄宗皇帝命令梨園弟子約略調撫絲竹伴奏,催促李龜年引喉唱之。 太真妃楊玉環手持玻璃七寶杯,酌飲西域涼州供奉的葡萄美酒,滿臉含笑地領會着歌中的情意。 玄宗親吹玉笛為李龜年伴奏。 每吹完一曲將換新曲時,故意拖長笛聲取悅太真妃。 太真妃飲完酒,收起綉帕兩次拜謝皇上的恩寵。 李龜年常將此事講給五王聽。 回想一下,以唱歌而贏得這麼高的聲譽的,還沒有超過這次的呢。 這也是一時的極致啊!玄宗皇帝親自顧眷李白,尤其有別于其他學士。 使得內宮總管大太監高力士深深地認為皇上讓他給李白脫靴是奇恥大辱。 後來有一天,太真妃重吟李白的《清平調》時,高力士故作戲言說:」為這些歪詞,娘娘你應該怨恨李白那小子深入骨髓,怎麼還唸唸不忘呢?「太真妃驚異不解地問:」你怎麼能說李翰林用詩侮辱我呢?「高力士說:」李白那小子用趙飛燕指代娘娘你,是作賤你了。 趙飛燕後來失寵又有別歡,這不是借她來侮辱娘娘你麼?"太真妃聽後很以為然,於是開始遷怒于李白。 玄宗皇帝曾有三次欲拜李白為官,都因在宮裡遭到太真妃、高力士的阻礙而作罷。 李袞 李袞善歌于江外,名動京師。 崔昭入朝,密載而至。 乃邀賓客,請第一部樂及京邑之名倡,以為盛會。 昭言有表弟,請登末座,令袞弊衣而出,滿坐嗤笑之。 少頃命酒,昭曰:「請表弟歌。 」坐中又笑。 及喉囀一聲,樂人皆大驚曰:「是李八郎也。 」羅拜之。 (出《國史補》) 【譯文】 李袞在江南以歌唱得好聞名,而且名聲一直轟動京師。 崔昭自江南到京都長安朝拜皇帝,密秘帶著李袞同來。 到京城後,邀請賓客,並請首席樂師和京城中的著名歌手,來參加這個盛會。 開宴前,崔昭說:「我有個表弟從江南同來,請他入末座。 」於是讓穿著破衣的李袞出來入席,滿座的賓客都不屑一顧地恥笑崔昭。 過了少許,崔昭命令僕人給諸位賓客斟酒,同時說:「請我表弟給大家唱支歌,以助酒興。 」眾位賓客又鄙薄地笑了。 待到一聲歌起,在座的諸位樂工、歌手都大吃一驚地喊:「不是名揚江南、聲振京師的李八郎嗎!」於是立即起身環繞着李袞連連下拜。 韓會 韓會善歌,絶妙。 名輩號為四夔,會為夔頭。 (出《國史補》) 【譯文】 韓會唱一手好歌,他的歌聲優美動聽達到出神入化境界。 韓會在當時跟另外三名歌手一起被人稱為歌壇四魁,韓會單獨被人稱為魁首。 米嘉榮 歌曲之妙,其來久矣。 元和中,國樂有米嘉榮、何戡,近有陳不嫌。 不嫌子意奴,一二十年來絶不聞善唱,盛以拍彈行于世。 拍彈起於李可久。 (明抄本久作及)懿宗朝恩澤曲子,《別趙十》、《哭趙十》之名。 劉尚書禹錫《與米嘉榮》詩云:「三朝供奉米嘉榮,能變新聲作舊聲。 于今後輩輕前輩,好染髭鬚事後生。 」又自貶所歸京,《聞何戡歌》曰:「二十年來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 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請慇勤唱渭城。 」(出《盧氏雜說》) 【譯文】 人們喜愛歌曲,由來已久。 唐憲宗元和年間,梨園中稱得上國家級歌星的就有米嘉榮、何戡等人,近來又出了個陳不嫌。 陳不嫌的兒子陳意奴,一二十年來從來沒聽說過他能演唱所謂的「正歌」,卻以能演唱流行歌曲而稱盛一時。 第一個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手是李可久。 到了唐懿宗時代,連堂堂的一國之主的懿宗也喜歡流行歌曲。 象《哭趙十》、《別趙十》這兩支流行歌曲,皇帝佬官就非常愛聽。 禮部尚書劉禹錫在一首《與歌者米嘉榮》的詩中,曾記述了當時歌壇的一些事情。 詩是這樣的:三朝供奉米嘉榮,能變新聲作舊聲。 于今後輩輕前輩,好染髭鬚事後生。 劉禹錫自他被貶謫發配的州郡重返京師後,又寫過一首吟著名歌星何戡的詞。 大意是這樣的:二十年來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 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請慇勤唱渭城。 笛 昭華管 第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三》
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