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宗一次召見樂工。 樂工方始為懿宗演奏《道調弄》,於是懿宗用手打着拍子,因此樂工就隨着懿宗拍節演奏曲子,命名曲子為《道調子》。 十家護衛都通曉聲律。 宮中的倡優雜戲人等都備好,以備皇帝親臨他們這裡時演奏。 為此,皇宮裡的人,私下都叫懿宗「音聲郎君」。 王令言 隋煬帝幸江都時,樂工王令言子自內歸。 令言問其子:「今日所進曲子何?」曰:「安公子。 」令言命其子奏之,曰:「汝不須隨駕去,此曲子無宮聲,上必不回。 」果如其言。 (出《盧氏雜說》) 【譯文】 隋煬帝巡遊江都時,樂工王令言的兒子自宮內回家來。 王令言問他的兒子:「今日進獻給皇上的是什麼曲子!」兒子說:「是《安公子》。 」王令言讓他兒子演奏一遍,聽完後,說:「你不要隨駕去江都了。 這支曲子沒有宮聲,皇上一定不會回來了。 」後來真如王令言說的那樣,隋煬帝在江都被刺殺身死。 寧王獻 西涼州俗好音樂,制新曲曰《涼州》。 開元中,列上獻之,上召諸王于便殿同觀焉。 曲終,(終原作江,據明抄本改)諸王拜賀,蹈舞稱善,獨寧王不拜。 上顧問之,寧王進曰:「此曲雖佳。 臣有所聞焉。 夫音也,始之於宮,散之於商,成之於角徵羽,莫不根蒂而襲于宮商也。 斯曲也,宮離而少,徵商亂而加暴。 臣聞宮君也,商臣也。 宮不勝則君勢卑,商有餘則臣事僭。 卑則逼下,僭則犯上。 發於忽微,形于音聲;播之於詠歌,見之於人事。 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禍,悖逼之患,莫不兆于斯曲也。 」上聞之默然。 及安史亂作,華夏鼎沸,所以見寧王審音之妙也。 (出《開天傳信記》) 【譯文】 西涼州素有喜好音樂的風俗,製作新曲叫《涼州》,開元年間,西涼府都督郭知遠將這支曲子進獻給玄宗皇帝。 玄宗召集諸王在便殿一同觀賞。 曲終,諸王齊聲祝賀,手舞足蹈,唯有寧王不祝賀。 玄宗問他,寧王回答說:「這支曲子聽起來是很美的,但是臣聽人說,一支樂曲從宮音開始,在商音結束,中間由角、徵、羽諸音組成,沒有不頭、尾都相因宮、商的。 這支樂曲,開頭離開宮調而且中間也很少用宮,徵、商用的亂而且加強。 臣聞宮是君,商是臣,宮不強盛則勢力小,商有餘則臣有僭越的慾望。 勢力小必然被下所逼,有僭越之慾必然犯上。 事情引發在微細之端,而現形在音聲之表;傳播在詠歌,而見之在人事。 臣恐有一天國人上下有走死逃亡之厄,亂臣有作亂逼上之犯,都預兆在這支曲子上啊。 」玄宗皇帝聽了默然無語。 待到安史之亂髮生後,舉國上下一片混亂,才證實了寧王審音度勢的絶妙啊! 王仁裕 後唐清泰之初,王仁裕從事梁苑,時范公延光師之。 春正月,郊野尚寒,引諸幕寮,餞朝客于折柳亭。 樂則于羽,而響鐵獨有宮聲,泊將摻執,竟不諧和。 王獨訝之,私謂戎判李大夫式、管記唐員外獻曰:「今日必有譸張之事,蓋樂音不和。 今諸音舉羽,而獨扣金有宮聲。 且羽為水,宮為土,水土相剋,得無憂乎?」于時筵散,朝客西歸。 范公引賓客,紲鷹火,獵于王婆店北。 為奔馬所墜,不救于荒陂。 自辰巳至午後,絶而復甦。 樂音先知,良可至矣。 (出《玉堂閒話》) 【譯文】 後唐清泰初年,王仁裕在梁苑任從事。 當時是范延光鎮守在此。 這年春正月,郊野還很寒冷。 范延光率領諸位幕僚在郊外折柳亭為朝廷派來的使臣餞行,席間奏樂為樂。 樂曲用的是羽調,而鐃鈸單獨擊出宮聲,自相干擾,竟不諧和。 王仁裕獨自驚訝,暗下跟戎判大夫李式、管記員外唐獻說:「今天一定要有差錯的事情出現的,是樂音不和‘兆示’出來的。 剛纔奏樂時諸音奏的是羽調,而唯獨鐃鈸扣的是宮聲。 羽為水,宮為土。 水、土相剋,能沒有憂患嗎?」待到席散,朝庭使臣西歸,范延光帶領諸位賓客,駕鷹牽狗去王婆店北狩獵,從奔跑的馬上摔下來昏死過去。 從辰巳到午後才從昏死中醒過來。 王仁裕能夠從樂音中預先得到徵兆,其準確程度可算到了家啊! 歌 秦青韓娥 薛談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去歸。 秦青弗止。 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談謝求返,終身不敢言知。 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 過雍門,鬻歌假食。 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 過逆旅,旅人辱之。 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涕泣相對,三日不食。 遽追而謝之,娥復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歡拤舞,弗能自禁。 乃厚賂而遣之。 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善哭,効娥之遺聲也。 」(出《博物誌》) 【譯文】 薛談跟秦青學唱歌,沒有完全學到秦青的唱歌的技藝,就自己以為全都學到手了,於是辭別秦青而歸。 秦青並沒有阻止她離去。 在郊外大道旁邊的長亭為薛談置酒辭行時,不由得一邊拍着桌案一邊引吭悲歌。 歌聲振動林木,響遏行雲。 薛談聽後立即表示謝意,請求繼續留下來跟秦青學唱歌,此後終生再不敢說可以出師了。 秦青對朋友說:"從前韓娥東行齊國去,途中沒錢吃飯,過雍門賣唱乞食。 她離去後留下的歌聲繞樑迴響,歷時三日不消失,周圍的人還以為她沒有離開這裡呢。 韓娥在客棧住宿時,旅人侮辱她。 韓娥長聲哀哭。 整個鄉裡的老老少少被她的歌聲感動得相對哭泣,涕淚沾濕了衣裳。 韓娥又拉長聲唱歌,整個鄉裡人又都歡喜得手舞足蹈又跳又唱,不能自禁。 於是送給韓娥充足的食物、禮品,熱情地送她上路。 由於這個緣故,雍門人至今還依然能歌善哭,這是效仿韓娥的遺風啊! 戚夫人 漢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 侍婢數百人皆為之,後宮齊唱,常入雲霄。 (出《西京雜記》) 【譯文】 漢朝時的戚夫人,善於跳翹袖折腰式樣的舞蹈,能歌《出塞》、《入塞》等描摹出征將士盼望歸鄉的歌曲。 她手下有侍候她的宮娥幾百人,都跟她學得能唱一口好歌、跳一身好舞。 常常是她跟她的侍女們在後宮一齊放聲高唱,歌聲響入雲霄。 李龜年 唐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學盛名。 彭年善舞,鶴年、龜年能歌,尤妙制《渭川》。 特承顧遇,于東都大起第宅。 僭侈之制,逾于公侯。 宅在東都通遠裡,中堂制度,甲于都下。 (今裴晉公移于定鼎門南別墅,號綠野堂)其後龜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賞,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 則杜甫嘗贈詩,所謂「歧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值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崔九堂殿中監崔滌、中書令湜之弟也。 (出《明皇雜錄》) 第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三》
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