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在東都洛陽,下令群臣聚飲在五鳳樓下。 又命令三百里以內的縣令、刺史,率領本地的樂工和歌手趕來參加。 還說讓他們比賽勝負加以賞罰。 當時,河內郡守讓幾百名樂工乘在車上,都穿著錦衣綉袍。 在車廂上站立的牛身上披上虎皮,或將它們扮成犀牛,大象的形狀,觀看的人們都驚駭不止。 當時還有從魯山派來數十名樂工聯合演唱于蒍譜寫的歌。 于蒍,是魯山的一名文士。 唐玄宗聽了後很是驚異,傳旨將歌詞奉上,看後讚歎地說:「這是賢人的言論啊!」之後,玄宗對宰相們說:「河內人,他們都很困頓麼?」催促將於蒍召來,授予他散秩的官職。 每次群臣聚宴,玄宗都親臨勤政樓。 金吾使及四軍衛士,天還未亮就陣設儀仗。 到處懸掛彩旗,衛士們都披戴黃金鎧鉀,着短後綉袍。 執掌禮儀的官員太常卿獻樂,衛士們陣列帷帳的後面。 各蕃屬國的首領、頭人分別在各府縣上就餐。 教坊中所有的伶人都出場表演:山東旱船,尋撞走索,丸劍摔跤,戲馬鬥雞,熱閙非凡。 玄宗又讓數百宮女飾珠着翠,衣錦着綉,從帷幕裡面走出來,敲擊雷鼓,演奏《破陣樂》、《太平樂》、《上元樂》,載歌載舞。 又引來大象、犀牛入場表演,或拜或舞,每個動作都踏着節拍隨樂而舞。 每到正月十五晚上,玄宗又親臨勤政樓觀看各種社火表演,與民同樂。 三公貴戚有官家特為他們設置的看樓,供他們合家登樓觀看。 到夜闌更深時節,玄宗又傳旨讓宮女在看樓前歌舞,共同娛樂。 梨園樂 天寶中,玄宗命宮女數百人為梨園弟子,皆居宜春北院。 上素曉音律,時有馬仙期、李龜年、賀懷智皆洞知律度。 安祿山自范陽入覲,亦獻白玉簫管數百事,皆陳于梨園。 自是音響殆不類人間。 (出《譚賓錄》) 【譯文】 天寶年間,唐玄宗命令宮女數百人充當梨園子弟,習歌演舞,她們都居住在宜春北院。 玄宗一向通曉音樂。 當時還有馬仙期、李龜年、賀懷智等通曉音樂的著名樂師都在梨園任職。 兼領朔方、河東、范陽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從范陽進京朝拜、獻上白玉簫管數百件,都放在梨園。 從這時起梨園的音樂象仙境一樣。 太真妃 太真妃多曲藝,最善擊磬。 拊搏之音,玲玲然多新聲,雖太常梨園之能人,莫能加也。 玄宗令采藍田綠玉琢為磬,尚方造簨簴流蘇之屬,皆以金鈿珠翠珍怪之物雜飾之。 又鑄金為二獅子,拿攫騰奮之狀,各重二百餘斤,以為趺。 其他彩繪絢麗,製作精妙,一時無比也。 及上幸蜀回京師,樂器多亡失,獨玉磬偶在。 上顧之淒然,不忍置於前,促令載送太常寺。 至今藏於太樂署正聲庫者是也。 (出《開元住信記》) 【譯文】 太真妃楊玉環能歌能舞會多種技藝,最擅長的是擊磬。 拍擊之音,玲玲然,非常悅耳動聽,而且演奏的多是新曲。 就是太常寺、梨園的專職樂工,也不能跟太真妃相比。 唐玄宗讓人采來藍田綠玉為她琢成玉磬,為帝王造器物的官,打造了掛磬的架子,還做了流蘇等,並鑲嵌上金鈿珠翠等奇珍異寶等。 又讓人鑄造金獅二隻,作抓取跳躍之狀,每隻重二百斤,做為懸磬支架的底座。 其他地方的色彩繪畫也都繁飾華麗,作工都精妙異常,無與倫比。 待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自蜀地重返京師。 歷經刀兵火燹,宮內的樂器遺失很多,唯有太真妃當年拊搏過的綠玉石磬還在。 玄宗望着石磬,撫今追昔,神色淒然,再不忍心看它懸掛宮裡,馬上命人將它送到太常寺,放置在正聲庫房裡。 天寶樂章 天寶中,樂章多以邊地為名。 若《涼州》、《甘州》、《伊州》之類是焉。 其曲遍繁(繁原作系,據明抄本改)聲,名入「破」。 後其地盡為西蕃所沒破,乃其兆矣。 (出《傳載錄》) 【譯文】 天寶年間,樂章多用邊疆的一些地名命名。 如《涼州曲》、《甘州曲》、《伊州曲》等。 這些樂曲普遍用的繁聲,名前多冠以「破」。 這些邊地後來果然都被西邊胡人所吞沒佔領,這些就是徵兆啊! 韋皋 韋皋鎮西川,進奉聖樂曲,兼與舞人曲譜同進。 到京,于留邸按閲,教坊數人潛窺,因得先進。 (出《盧氏雜說》) 【譯文】 韋皋鎮守西川,向皇上進奉樂曲,連同跳舞的人樂譜一同進奉。 到京後,在官邸處披閲,教坊中有幾個人悄悄偷看,因此才被最先進奉皇上。 于頔 于司空頔因韋太尉奉聖樂,亦撰《順聖樂》以進。 每宴,必使奏之。 其曲將半,行綴皆伏,而一人舞于中央。 幕客韋綬笑曰:「何用窮兵獨舞。 」雖詼諧,亦各有為也。 頔又令女妓為侑舞,雄健壯妙,號《孫武順聖樂》。 (出《國史補》) 【譯文】 司空于頔因為太尉韋皋奉獻聖樂,也撰寫了《順聖樂》進獻。 每有酒宴,都讓人演奏《順聖樂》。 樂曲演奏到一半時,群舞的隊列都匍伏在地,只有一人舞在中央。 幕僚賓客韋綬笑着說:「為什麼用窮兵獨舞(諧音」黷武「)呢!」雖然看是笑談,其實是各有所指。 于頔又讓女舞妓作八人行舞。 舞姿雄健麗妙,號稱是《孫武順聖樂》。 文宗 文宗善吹小管。 時法師文漵為入內大德,一日得罪流之。 弟子入內,收拾院中籍入傢具輩,猶作法師講聲。 上采其聲為曲子,號《文漵子》。 (出《盧氏雜說》) 【譯文】 唐文宗善吹小管。 當時文漵法師進宮為最高的法師。 一天獲罪文宗,罪當流放。 文漵法師的弟子進宮收拾他的物品。 邊收拾東西邊模仿文漵法師講道的聲音,被文宗無意中聽到,用這聲音為旋律,即興譜寫出一支曲子,名叫《文漵子》。 沈阿翹 文宗時,有宮人沈阿翹為上舞《河滿子》。 聲詞風態,率皆宛暢。 曲罷,上賜金臂環,即問其從來,阿翹曰:「妾本吳元濟之妓。 元濟敗,因以聲得為宮娥。 」遂自進白玉方響,云:「本吳元濟所有也。 」光明潔泠,可照十數步。 言其槌即犀也,凡物有聲,乃響其中焉。 架則雲檀香也,而文彩若雲霞之狀,芬馥著人,則彌月不散。 制度精妙,故非中國所有。 上因令阿翹奏《涼州曲》,音韻清越,聽者無不愴然。 上謂之曰:「天上樂。 」仍選內人,與阿翹為弟子。 (出《杜陽雜編》) 【譯文】 文宗時,宮人沈阿翹為皇上跳《河滿子》舞,不論是歌聲、歌詞,還是舞姿神態,都宛揚暢麗。 舞曲終,文宗賞賜給沈阿翹金臂環一隻,問她:「從什麼地方進到宮裡來的?」沈阿翹回答說:「我原來是吳元濟的樂妓。 吳元濟兵敗後,我因為會歌會舞才得以進宮啊。 」並且將白玉方響獻給文宗皇上。 說:「這白玉方響本是吳元濟的。 」白玉方響光潔明亮,可照十步內外。 沈阿翹說擊打這方響的槌,是用犀角做成的,不論遇到什麼物件發出響聲,都能在它這裡得到回聲。 支架是用檀香木製成的,上面的文彩燦若雲霞。 它散髮出來的香氣撲人臉面,可瀰漫月餘不散。 這方響的作工精妙非凡,因為它不是中國製造的。 於是讓阿翹當場演奏一闕《涼州曲》,聲音清越,聽的人無不神色淒涼。 文宗讚歎地說:「真是天上仙樂啊!」於是挑選宮女中能歌舞的人讓沈阿翹收為弟子,跟她學習歌舞。 懿宗 懿宗一日召樂工,上方奏樂為《道調弄》,上遂拍之。 故樂工依其節,奏曲子,名《道調子》。 十宅諸王,多解音聲。 倡優雜戲皆有之,以備上幸其院,迎駕作樂。 禁中呼為「音聲郎君」。 (出《盧氏雜說》) 【譯文】 第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三》
第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