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乾符年間,農民起義軍黃巢攻陷長安、洛陽兩座京城。 長安城中的達官貴人及知識分子有很多人都離京北去躲避戰亂。 當時有個前翰林待詔,叫王敬傲,長安人氏,能奕圍棋尤善彈琴,體貌清俊不凡。 王敬傲離開京城長安後,起初由蒲阪去并州。 并州軍統帥鄭從讜以相國的身份鎮守汾晉。 王敬傲前去拜見他,遭到冷遇,又去鄴州。 正值羅紹戚剛剛立足,撫慰兵士,志在剿滅農民起義軍,因此接納了王敬傲。 王敬傲在鄴州旅居數年。 當時李山甫也在鄴州,以文筆雄健而聞名,寓居在道觀中。 還有個李處士也善彈琴。 一次,王敬傲與李處士一同去道觀中拜訪李山甫。 李山甫問他們二人:「聽說二位都善彈琴,古有《幽蘭綠水》一曲,可聽說過嗎?」王敬傲聽了後,當即彈奏一曲,聲清韻古,感動鬼神。 一曲終了,王敬傲神色淒然,抖抖衣袖,說:「想當初在咸通年間,一個秋日的夜晚,應聖上詔請,在宮庭供奉,彈琴給聖上與王公貴人聽。 誰想到今天卻流落到這裡啊。 」慨嘆一番後,李處士也彈奏了一曲《白鶴》,李山甫援筆蘸墨,凝思片刻,當場揮毫,寫詩一首送贈王敬傲:「幽蘭綠水耿清音,嘆息先生柱用心。 世上幾時曾好古,人前何必苦沾襟。 」尾句還未寫完,李山甫也早已神色黯然,悲憐他懷才不遇王敬傲又彈奏了另外一支曲子,坐上的客人們聽後,越發敬重他。 都認為王敬傲的琴藝絶非尋常的品調。 於是,李山甫命人上菜斟酒,讓大家連飲數杯,以表敬慕。 稍許,全坐的人都醉倒了。 醒酒後,李山甫跟客人們一塊詢問王敬傲:「你一向彈奏的都是什麼曲子啊?怎麼我們在別處沒有聽見過呢?」王敬傲回答說:「我們家操練的正宗琴曲,弈棋也是世傳。 自德順以來,侍詔皇門已經四世。 這些琴曲經常在皇宮裡彈奏,人所共知。 這是魏時中散大夫嵇康所傳下的伶倫古曲,人們都說此曲跟嵇大夫一塊滅絶在洛陽東市,而不知道還有傳播的後人。 我也是自先人那兒世代傳學下來的,曲名叫《廣陵散》。 」李山甫早就懷疑王敬傲彈奏的不是一般的琴曲,好象只有神人才能作出這種妙音。 現在聽王敬傲這麼一說,就知道也許真的是《廣陵散》樂曲傳于今世呢。 於是寫成四韻的一首詩。 該詩載在《李山甫詩集》中。 現在見到的《山甫詩集》,這首詩標的是李處士,大概是誤寫。 從此,在李山甫的心目中,常常將侍詔的王敬傲視為王中散。 王敬傲後來又出遊常山,正值節度使衛鎔年少氣壯,初掌兵權延集多方人士用來傳播他的令名。 當時就有李夐郎中、莫又玄秘書、蕭珦員外、張道古及諸多英才,都從四方集聚在文華館。 因此,王敬傲的琴技與棋藝也受到了禮遇。 對他的生活用度,按照時令的變化及時供給,都很豐厚。 而且每當衛鎔召請他獻藝時,事後都賞給他很多禮品。 在常山這十幾年,王敬傲很受衛鎔的禮遇。 他經常頭戴峨冠,腳着高屐,悠閒地吟詩唱曲。 就是在天寒地凍的冬天,他也只穿單衣,系葛巾,通體不見綿纊,整日在街市上喝得醉燻燻的,市人都用怪異的目光看著他。 後來,傳來昭宗歸都長安的消息,王敬傲辭別常山重歸帝裡,這以後就不知他的下落了。 王敬傲還能在衣袖中剪紙為蜂蝶,舉袖讓它們飛出來,飄滿四座,或入襟袖,或落入人手,少許,又都回到他的袖子裡。 當時人們都疑心王敬傲會神仙的法術。 張道古跟王敬傲很要好,經常對他的為人與技藝表示欽敬。 他曾著有《王逸人傳》,就是為了表達他對王敬傲的傾慕。 張道古名睍,知識廣博,尤其通曉古文。 但是他讀書破萬卷,卻不好寫詩。 他在張楚夢座上任事時,時逢久旱,忽降大雨,眾賓客都高興地聚在一起寫詩歇詠。 張道古最後才寫成一首五言絶句,詩是這樣的:亢暘今已久,喜雨自雲傾。 一點不斜去,極多時下成。 "眾賓客聽了他的詩後,雖然素常很看重他文才,卻都諷笑他這首詩寫得太拙劣了。 瑟 盧中丞邁有寶瑟四,各值數十萬。 有寒玉、石磬、響泉、和至之號。 (出《傳記》) 【譯文】 中丞盧邁藏有四隻寶瑟,每隻瑟都價值數十萬錢。 四隻寶琴分別叫:寒玉、石磬、響泉、和至。 阮咸 元行沖賓客為太常少卿時,有人于古墓中得銅物似琵琶而身正圓,莫有識者。 元視之曰:「此阮咸所造樂也。 」乃令匠人改以木,為聲清雅,今呼為阮咸者是也。 (出《國史異纂》) 又 晉書稱阮咸善彈琵琶。 後有發咸墓者,得琵琶以瓦為之。 時人不識,以為于咸墓中所得,因名阮咸。 近有能者不少,以琴合調,多同之。 (出《盧氏雜說》) 【譯文】 元行沖任太常少卿時,有人在古墓中掘得一個銅物狀似琵琶而呈正圓形,沒有人能認出它到底是什麼。 元行沖看了後,說:「這件東西是古人阮咸製作的樂器啊。 」於是命人依照銅物的形伏、構造,用木仿造。 製作出來後,試着彈奏,聲音清雅,非常悅耳。 今天叫「阮咸」的樂器就是這種物件。 又 《晉書》上稱阮咸善彈琵琶。 後人發掘阮咸墓,掘出一隻琵琶,是用泥瓦作的。 當時的人都不認識,認為是從阮咸墓中得到的,因此命名它為「阮咸」。 近來。 有許多人都能彈奏這種樂器,用琴合調伴奏,多數時候都是跟其它樂器共同使用。 卷第二百四 樂二 樂 大酺 梨園樂 太真妃 天寶樂章 韋皋 于頔 文宗 沈阿翹 懿宗 王令言 寧王獻 王仁裕 歌 秦青韓娥 戚夫人 李龜年 李袞 韓會 米嘉榮 笛 昭華管 唐玄宗 漢中王瑀 李謩 許雲封 呂鄉筠 觱篥 李蔚樂 大酺 唐玄宗在東洛,大酺于五鳳樓下。 命三百里內縣令刺史,率其聲樂來赴闕者。 或謂令較其勝負而賞罰焉。 時河內郡守令樂工數百人于車上,皆衣以錦繡;伏廂之牛,蒙以虎皮,及為犀象形狀,觀者駭目。 時元魯山遣樂工數十人聯袂歌于蒍,于蒍魯山之文也。 玄宗聞而異之,征其詞,乃嘆曰:「賢人之言也。 」其後上謂宰臣曰:「河內之人,其在塗炭乎。 」促命征還,而授以散秩。 每賜宴設酺會,則上禦勤政樓。 金吾及四軍兵士,未明陳仗,盛列旗幟,皆被黃金甲,衣短後綉袍。 太常陳樂,衛尉張幕後。 諸番酋長就食府縣。 教坊大陳:山車旱船,尋撞走索,丸劍角抵,戲馬鬥雞。 又令宮女數百飾以珠翠,衣以錦繡,自帷中出,擊雷鼓,為《破陣樂》、《太平樂》、《上元樂》。 又引大象犀牛入場,或拜舞,動中音律。 每正月望夜,又禦勤政樓觀作樂。 貴臣戚裡,官設看樓。 夜闌,即遣宮女于樓前歌舞以娛之。 (出《明皇雜錄》) 【譯文】 第2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三》
第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