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誨者,畫番馬李漸之孫也。 為劉從諫潞州從事。 知從諫不軌,遂隱居黎城山。 潞州平,朝廷嘉之,就除縣宰。 曾于衲僧外,得落星石一片。 僧云:「于蜀路早行,見星墜於前,遂掘之,得一片石,如斷磬。 其石端有雕刻狻猊之首,亦如磬。 有孔,穿縧處尚光滑。 豈天上奏樂器毀而墜歟?」此石流轉到安邑李甫宅中。 (出《尚書故實》) 李師誨,是繪畫番馬李漸的孫子,任潞州劉從諫的從事。 得知劉從諫圖謀不軌,於是就隱居在黎城山中。 劉從諫反叛被平息後,朝廷嘉獎李師誨,陞遷他到除縣任縣宰。 李師誨曾在一位穿衲衣的僧人那裡,得到隕石一片。 那個僧人說:「一次,他早起行走在蜀道上,看見有一顆流星墜落在前邊。 掘地,挖出這片隕石,如斷磬。 隕石的右端雕刻一個狻猊頭,也象磬,有孔,穿絲帶的地方還很光滑呢。 這大概是天上有神人奏樂樂器壞了掉到地上的吧!」這塊隕石後來流傳到安邑李甫家。 琴 玙璠樂 秦咸陽宮有琴長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 皆七寶飾之,銘曰玙璠之樂。 (出《西京雜記》) 【譯文】 秦咸陽宮藏着一架古琴,長六尺,安着十三根琴弦。 用二十六根繩索繫著。 整架琴都鑲嵌着金、銀、琉璃、礫磲、瑪瑙、珍珠、玫瑰寶石等七寶,上面銘刻有「玙璠」二字,這架琴就叫「玙璠樂」。 劉道強 齊人劉道強善彈琴,能作單鳧寡鶴之弄。 聽者皆悲,不能自攝。 (出《京西雜記》) 【譯文】 齊國人劉道強彈得一手好琴。 他能在琴上彈奏出單只野鳧與失去伴侶的白鶴繞空飛翔、鳴聲淒絶的形象來。 聽他彈琴的人,被他彈奏的琴聲所感染,都不能自製。 趙後 趙後有寶琴曰鳳凰,皆以金玉隱起為龍鳳螭鸞,古賢烈女之象。 亦善為《歸鳳》《送遠》之操焉。 (出《西京雜記》) 【譯文】 趙後有一架寶琴,叫鳳凰。 琴上面都是用金、玉等珠寶鑲嵌,暗起的龍、鳳、螭、鸞,及古代賢、烈女子的圖象。 趙後還彈得一手好琴,尤其善於彈奏《時鳳》、《送遠》等曲。 馬融 馬融歷二郡兩縣,政務無為,事從其約。 在武都七年,南郡四年,未嘗按論刑殺一人。 性好音樂,善鼓琴吹笛。 每氣出蜻蜊(明抄本蜊作蛚)相和。 (出《商蕓小說》) 【譯文】 馬融曾在二郡二縣為官,沒有什麼政績,辦事也跟常人一樣。 他在武都任職七年,在南郡任職四年,從未按照刑律上的規定處死過一個人。 馬融生**好音樂,鼓一手好琴吹一管好笛。 每當他鼓琴吹笛時,都引來蟋蟀相和。 楊秀 隋文帝子蜀王秀,嘗造千面琴,散在人間。 (出《尚書故實》) 【譯文】 隋文帝的兒子蜀王楊秀,曾經製作一架千面琴,散失在民間。 李勉 唐汧公李勉好雅琴,嘗取桐梓之精者,雜綴為之,謂之(謂之二字原缺。 據明抄本補)百衲琴。 用蝸殻為徵,共間三面尤絶異,通謂之響泉韻磬。 弦一上,可十年不斷。 (出《尚書故實》) 又 勉又取漆筒為之,多至數百張,求者與之。 有絶代者,一名響泉,一名韻磬,自寶于家。 又 京中又以樊氏、路氏琴為第一。 路氏有房太尉石枕,損處惜而不治。 蜀中雷氏斫琴,常自品第。 上者以玉徽,次者以寶徽,又次者以金螺蚌徽。 【譯文】 唐汧國公李勉喜愛雅琴,曾經選用最好的桐木和梓木,將它們砍碎再重新拼合在一塊兒,製成琴,取名叫「百衲琴」,鑲嵌蝸殻為標誌。 這架琴的三面尤其絶異,人們都稱它為響泉韻磬,上一次弦,十年不斷。 又 李勉又用漆筒作琴,作了幾百張,誰向他要琴,他都給。 在這幾百張琴中,出了兩張絶代好琴,一張名叫響泉,一張名叫韻磬,自家珍藏起來。 又 在京都長安,樊家、路家製作的琴堪稱第一。 路家藏有房太尉石枕一具,枕上有一處破損了可惜不能修復過來。 蜀中雷家制的琴,常常是自己品評它的好壞、優劣。 上品琴鑲玉作標誌,較好的琴鑲寶石作標誌,較差的鑲金螺蚌殼作標誌。 張弘靖 張相弘靖夜會名家,觀鄭宥調二琴至切。 各置一榻,動宮則宮應,動角則角應。 稍不切,乃不應。 宥師董庭蘭,尤善汎(按吳曾能改齋漫錄五引汎作沉。 )聲、祝聲。 (出《國史補》) 【譯文】 宰相張弘靖一天夜晚拜會有名的琴師鄭宥,觀看鄭宥給二張琴調音。 調宮則宮應,調角則角應,稍微不准確,就不應。 鄭宥的老師董庭蘭,尤其善長彈奏和聲與祝聲。 董庭蘭 響泉、韻磬,本落樊澤司徒家,後在珠崖宅,又在張彥遠宅,今不知流落何處。 彈琴近代稱賀若夷、甘黨。 前有董庭蘭、陳懷古。 懷能況(況疑是汎。 詳前張弘靖條。 )祝二家聲,謂大小胡笳也。 蕭古亦善琴,雲胡笳第四頭。 犯無射商,遂用其音為蕭氏九弄。 (出《盧氏雜說》) 【譯文】 響泉、韻磬二琴原本落在司徒樊澤家,後又落在珠崖宅,又落在張彥遠宅,現在不知流落在誰家。 琴彈得最好的人,在近代應該說是壩若夷與甘黨。 這以前有董庭蘭、陳懷古。 懷古能用況、祝二家的技法彈琴,謂大、小胡笳。 蕭古也善彈琴,叫做胡笳第四頭。 犯無射商,於是採用他的音律譜成蕭氏九曲。 蔡邕 蔡邕在陳留,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 比往而酒會已酣焉,客有彈琴者。 邕至門,潛聽之曰:「嘻,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返。 將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 邕具以告。 琴者曰:「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螳螂為之一前一卻。 吾心唯恐螳螂之失蟬也,此豈為殺心而聲者乎。 」邕嘆曰:「此足以當之矣。 」(出《漢書》,明抄本作出華嬙《漢書》,疑是華嶠《後漢書》) 【譯文】 蔡邕在陳留時,鄰人請蔡邕去他家赴酒宴。 等到蔡邕去時鄰家酒宴正酣,客人中間有人彈琴。 蔡邕走到門口,悄悄聽琴聲,自語:「嘻!用琴聲召喚我怎麼琴聲裡卻流露出殺機呢這是為什麼?」於是返回家去。 被派去請蔡邕的僕人告訴主人說不知什麼原因蔡老爺又回自己家啦。 主人立即親自追到蔡邕家問他為什麼又回來啦?蔡邕將事情的緣故告訴了鄰人。 彈琴的這位客人知道後,向蔡邕解釋說:「我剛纔彈琴時,看見一隻螳螂悄悄爬向一隻鳴蟬,而蟬又將離去。 螳螂與蟬,一個向前一個後去,我心裡恐怕螳螂撲不到蟬,不自覺間將這種心緒在琴聲中流露出來。 這真的不是心懷殺你的想法而用琴聲表現出來。 」蔡邕聽了後,說:「從這件事情上足可以看出你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琴師啊!」 于頔 于司空頔常令客彈琴。 其嫂知音,聽于簾下。 嘆曰:「三分之中,一分箏聲,二分琵琶聲。 無本色韻。 」(出《國史補》) 【譯文】 司空于頔常讓客人彈琴,于頔的嫂子懂得音律,立於門帘裏邊聽。 一次,一位客人彈琴,于頔的嫂子聽了後,嘆惜地說:「三分之中,一分是箏聲,二分是琵琶聲,就是缺少琴聲的本來韻色。 」 韓皋 第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三》
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