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徵召嵩山隱士盧鴻,下三次詔書盧鴻才應召入朝。 到拜見玄宗時,盧鴻不跪拜,只行鞠躬禮。 玄宗問:「卿見了我為什麼不依禮跪拜?」盧鴻回答說:「臣聽說老子聃曾經講過:禮,不講忠信,不可用它來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山野之臣盧鴻,保證用忠信侍奉皇上。 」唐玄宗既驚異又高興,賞賜盧鴻禦宴,並下詔拜盧鴻為諫議大夫,賜給他官印、朝服。 盧鴻一一辭謝不受。 玄宗得知後越發感到他是奇人,另賜給他米一百石,絹一百疋,命人將盧鴻送回嵩山他隱居的地方。 元結 天寶之亂,元結自汝濆,大率鄰里南投襄漢,保全者千餘家。 乃舉義師宛葉之間,有嬰城捍寇之力。 結天寶中師中行子。 始在商於之山稱元子,逃難入猗玗之山稱猗玗子,或稱浪士。 漁者呼為聱叟。 酒徒呼為漫叟。 及為官,呼漫郎。 (出《國史補》) 【譯文】 唐玄宗天寶之亂,元結從汝濆率領鄉鄰南投襄漢,保全了一千多家人的性命。 並且他在宛葉之間組織義軍,立下了護衛城池抵禦賊寇的功勞。 結天寶中師中行子。 起初在商於山稱元子,逃難進入猗玗山稱猗玗子,或者稱浪士。 打漁的人稱呼元結為倔老翁。 酒徒們稱元結為放蕩的老翁。 等到元結當官以後,同僚們稱他為漫郎。 賀知章 賀知章性放曠,美談笑,當時賢達咸傾慕。 陸象先既知章姑子也,知章特相親善。 象先謂人曰:「賀兄言論調態,真可謂風流之士。 」晚年縱誕,無復規檢。 自號四明狂客,醉後屬詞,動成篇卷,文不加點,咸有可觀。 又善草隷書,好事者共傳寶之。 請為道士歸鄉,舍宅為觀,上許之。 仍拜子為會稽郡司馬。 御製詩以贈行。 (出《譚賓錄》) 【譯文】 賀知章性情豪放曠達,非常健談,當時朝野的賢達人士都傾慕他。 陸象先是賀知章的姑表兄弟,知章對他非常親密。 陸象先對人說:「賀大哥不論從文章詞賦,還是從舉止情態看,真真稱得上是個風流才子啊!」賀知章晚年越發放縱怪誕,更加不約束自己,自稱為四明狂客。 他酷愛飲酒,而每次酒後必吟詩賦詞,而且動輒成篇成卷,文不加點,佳作連篇,而且出類拔萃。 賀知章又善寫草書,。 他的墨寶多被人索要當作珍貴的物品收藏。 賀知章晚年請求還鄉為道士,並將自傢俬宅捨出為道觀。 皇上准許了他。 同時賜拜他的兒子為會稽郡司馬,並親手寫詩為賀知章送行。 顧況 顧況志尚疏逸,近於方外。 有時宰曾招致,將以好官命之。 況以詩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喚狂生。 此身還似籠中鶴,東望滄溟叫數聲。 」後吳中皆言況得道解化去。 (出《尚書故實》) 【譯文】 顧況崇尚疏淡隱逸,接近在山野間修煉的術士。 有一次當朝宰相將他招見來,說要給他一個最好的官做。 顧況當場寫詩一首回答這位宰相:「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喚狂生。 此身還似籠中鶴,東望滄溟叫數聲。 」後來,在顧況的家鄉吳中,鄉人們都傳說他到晚年已經羽化升仙了。 陳琡 陳琡,鴻之子也。 鴻與白傅傳《長恨詞》。 文格極高,蓋良史也。 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銓之幕于徐。 性尤耿介,非其人不與之交。 同院有小計姓武,亦元衡相國之後,蓋汾陽之坦床也。 乃心不平之,遂挈家居于茅山。 與妻子隔山而居,短褐束縧,焚香習禪而已。 或一年半載,與妻子略相面焉。 在職之時,唯流溝寺長老與之款接,亦具短褐相見。 自述檀經三卷,今在藏中。 臨行,留一章與其僧云:「行若獨車輪,常畏大道覆。 止若圓底器,常恐他物觸。 行止既如此,安得不離俗。 」乾符中,弟璉復佐薛能幕于徐,自丹陽棹小舟至于彭門,與弟相見。 薛公重其為人,延請入城。 遂堅拒之曰:「某已有誓,不踐公門矣。 」薛乃攜舟造之,話道永日,不宿而去。 其志尚之介僻也如此。 (出《玉堂閒話》) 【譯文】 陳琡,陳鴻的兒子。 陳鴻曾給太傅白居易的名詩《長恨詞》作過註釋,文章的品位極高,是個優秀的官員。 唐懿宗咸通年間,陳琡輔佐廉使侍常郭銓之在徐州做幕僚。 這時的陳琡性情尤為耿介,不是跟他一樣人品的人不能跟他做朋友。 跟陳琡同院有個好耍小計謀的人姓武,是元衡宰相的後人,就是汾陽公主的乘龍快婿。 陳琡跟他共事心裡很不是滋味兒,於是帶領全家退居于茅山。 陳琡跟妻子分居,隔一座山。 他穿短褂,腰扎縧帶,獨自燒香習禪。 或一年,或半載,才跟妻子草草地見上一面。 陳琡在任幕僚期間,只有流溝寺的長老跟他有來往。 他也是穿著短褂跟長老見面。 這期間,陳琡自述檀經三卷,現在還珍藏着呢。 臨走時,陳琡留一章經卷給長老,說:「行走時如獨輪的車,經常畏懼道路傾覆。 不動時如圓底的器具,經常害怕別的物件觸碰它。 動與不動都如此擔驚受怕,怎麼能不儘早遠離俗世呢。 」唐僖宗乾符年間,陳琡的弟弟陳璉又去輔佐薛能在徐州做幕僚。 陳琡從丹陽撐着小船到彭門去看弟弟。 薛能敬重他的為人,請他入城小住。 陳琡堅決拒絶,說:「我已立過誓,不踏入公門啊。 」薛能就帶船前往彭門拜訪陳琡。 兩人談話投機,談了整整一天,到了晚上才返回。 陳琡這個人哪,他的孤介和怪僻就是如此。 孔拯 孔拯侍郎為遺補時,嘗朝回值雨,而無雨備,乃於人家檐廡下避之。 過食時,雨益甚,其家乃延入廳事。 有一叟出迎甚恭,備酒饌亦甚豐潔,公侯家不若也。 拯慚謝之,且假雨具。 叟曰:「某閒居,不預人事。 寒暑風雨,未嘗冒也。 置此欲安施乎?」令於他處假藉以奉之。 拯退而嗟嘆,若忘宦情。 語人曰:「斯大隱者也。 」(出《北夢瑣言》) 【譯文】 侍郎孔拯為遺補時,有一次上朝回家遇雨,沒有雨具,在一家房檐下避雨。 到吃飯時,雨下的越來越大了。 這家人將他請到客廳裡,走出一位老者恭恭敬敬地迎候他,並送來豐盛潔淨的酒菜讓他吃,大概王公大臣家的酒菜也不一定有這豐盛。 孔拯不好意思地表示謝意,並向老人借雨具一用。 老人說:「我閒居這兒,不參與世上的事情,寒暑風雨我都不出去,準備雨具幹什麼呢?」就叫人到別家去借來雨具給他。 孔拯離開這家人家,感慨得似乎忘卻了自己是個官員。 對人說:「我避雨遇到的這位老人,一定是位大隱者啊!」 卷第二百三 樂一 樂 舜白玉琯 師延 師曠 師涓 楚懷王 咸陽宮銅人 隋文帝 唐太宗 衛道弼曹紹夔 裴知古 李嗣真 宋 沇 王仁裕 李師誨 琴 玙璠樂 劉道強 趙後 馬融 楊秀 李勉 張弘靖 董庭蘭 蔡邕 于頔 韓皋 王中散 瑟 阮咸 樂 舜白玉琯 舜之時,西王母來獻白玉琯。 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琯。 知古以玉為琯,後乃易之以竹為琯耳。 夫以玉作音,故神人和,鳳凰儀也。 (出《風俗通》) 【譯文】 舜帝時,西王母來獻白玉琯。 漢章帝時,零陵儒生奚景在冷道舜祠下得到一笙白玉琯,才知道古時候用玉做成琯,後來換用竹子來作琯了。 用白玉做樂器,才能引得神仙來和奏。 鳳凰來作伴。 師延 第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