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貞觀十七年,楊師道做吏部尚書。 提拔的一些官員多是公子哥兒。 真正有才能的人物,得不到重用。 他除授的官員,大多數是些庸才。 而且他又反過來壓制其他有權勢的人和自己的朋友與親屬,用這個方法來避嫌,表示他公正。 因此,被人們恥笑,譏諷。 高季輔 貞觀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輔知選。 凡所銓綜,時稱允愜。 至十八年于東都獨知選事,上賜金鏡一面,以表清鑒。 (出《唐會要》) 【譯文】 太宗貞觀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輔主管官員的選授。 凡經他選授的官員,自身認可,人們也滿意。 貞觀十八年,高季輔到東都洛陽獨立主持選授官員的事,唐太宗賜給他一面金鏡,表彰他為官公正廉明,讓人借鑒。 薛元超 永徽元年,中書舍人薛元超好汲引寒俊,嘗表薦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真等十餘人。 時論稱美。 (出《唐會要》) 【譯文】 永徽(高宗年號)元年,中書舍人薛元超喜歡舉薦貧苦而有才能的人。 他向皇帝舉薦了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真等十餘人。 被人們稱為美談。 楊思玄 龍朔二年,司列少常伯楊思玄恃外戚貴,待選流多不以禮而排斥之。 為選者夏侯彪所訟,御史中丞郎餘慶彈奏免官。 時中書令許敬宗曰:「必知楊吏部之敗。 」或問之,對曰:「一彪一狼,共著一羊,不敗何待!」(出《唐會要》) 【譯文】 龍朔(高宗年號)二年,司列少常伯(吏部尚書別稱)楊思玄自恃自己是外戚權貴,對待參選的官員又排斥又無禮。 被參選的夏侯彪狀告。 遭到御史中丞郎餘慶彈劾,罷免了官職。 當時,中書令許敬宗說:「我知道楊吏部非敗不可。 」別人問他為什麼,許敬宗說:「一隻彪、一隻狼合吃一隻羊,他能不敗嗎?」 張仁禕 唐總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委事于員外張仁禕。 有識略乾能,始造姓歷,改修狀抹銓替等程式。 敬玄用仁禕之法,銓總式序。 仁禕感國士見委,竟以心勞,嘔血而死。 (出《唐會要》) 【譯文】 高宗總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把主管事務委託給員外郎張仁禕。 這個人既有膽識又有能力。 把官員的姓氏、履歷造錄成冊。 又修正了選官的程式。 李敬玄採用他的辦法,完備了選官的程序。 張仁禕很感激李敬玄這樣以國士待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竟累得吐血而死。 裴行儉 咸亨二年,有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以文章見稱。 吏部侍郎李敬玄咸為延譽,引以示裴行儉。 行儉曰:「才名有之,爵祿蓋寡。 楊應至令長,余並鮮能令終。 」是時蘇味道、王勮未知名,因調選,遂為行儉深禮異。 仍謂曰:有晚生子息,恨不見其成長,二公十數年當居衡石,願識此輩。 (明鈔本「識此輩」作「此為托」)其後果如其言。 行儉嘗所引偏裨將有程務挺、張虔勖、崔智聓、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盡為名將。 (出《唐會要》) 【譯文】 咸亨(高宗年號)二年,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都因詩詞文章非常傑出而著稱。 吏部侍郎李敬玄對他們都很推崇,引薦給裴行儉。 裴行儉說,他們確實很有才華,但是恐怕沒有爵祿。 楊炯能夠做縣令,其餘的連縣令怕也做不到。 當時蘇味道、王勮還不很知名。 應博學宏詞科進選,很受裴行儉重視。 對他們說,我雖然有兒子有學生,但是都不長進,你們倆十幾年可以做到很高的官,受到重用,希望你們結識、教導他們。 後來,果然如此。 裴行儉提拔、薦任、重用的偏將程務挺、張虔勖、崔智聓、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等都成為著名的將領。 三人優劣 長壽二年,裴子余為鄠縣尉。 同列李隱朝、程行諶皆以文法著稱,子余獨以詞學知名。 或問雍州長史陳崇業,三人優劣孰先?崇業曰:「譬之春蘭秋菊,俱不可廢。 」 【譯文】 武周長壽(則天年號)二年,裴子余做鄠縣的縣尉(縣令的佐官)。 跟他官職差不多的李隱朝、程行諶都以文章和執法著稱。 而裴子余卻是以詞學知名的。 有人問雍州長史陳崇業,三人比較,誰更高一些?陳崇業說,好比春天的蘭花和秋天的菊花,都是很美而不可少的。 劉奇 證聖元年,劉奇為吏部侍郎。 注張文長、(《唐會要》七五「長」作「成」)司馬鍠為監察御史。 二人因申屠瑒以謝之。 奇正色曰:「舉賢本自無私,二君何為見謝?」(出《唐會要》) 【譯文】 證聖(則天年號)元年,劉奇做吏部侍郎,任用張文長、司馬鍠為監察御史,這兩人請申屠瑒帶他們去向劉奇致謝。 劉奇嚴肅地說:「薦舉和任用人才是無私的,你們有什麼可謝?」 狄仁傑 聖歷初,狄仁傑為納言,頗以藻鑒自任,因舉桓彥范、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等五人。 後皆有大勛。 復舉姚元崇等數十人悉為公相。 聖歷中,則天令宰相各舉尚書郎一人。 仁傑獨薦其子光嗣,由是拜地官員外,蒞事有聲。 則天謂之曰:「祁奚內舉,果得人也。 」(出《唐會要》) 【譯文】 聖歷(則天年號)初年,狄仁傑做納言(武周時相當宰相),以任用人才為己任。 他舉薦的桓彥范、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等人,後來都有很高的功勛。 他舉薦的姚元崇等數十人,好多人封公拜相。 聖歷中期,武則天讓宰相們各舉薦一位尚書郎,唯獨狄仁傑舉薦他的兒子狄光嗣,被武則天任命為地官員外郎,非常稱職。 武則天說:「列國時祁奚舉賢不避親的事,現在也有人這樣做了。 」 鄭杲 聖歷二年,吏部侍郎鄭杲,注韓思復為太常博士,元稀聲京兆士曹。 嘗謂人曰:「今年掌選,得韓、元二子,則吏部不負朝廷矣。 」(出《唐會要》) 【譯文】 聖歷二年,吏部侍郎鄭杲選任韓思復擔任太常博士,元稀聲為京兆士曹。 對人說:「我今年主管選官的事,得到韓思復、元稀聲這兩位,吏部沒有辜負朝廷的信任。 」 薛季昶 長安三年,則天令雍州長史薛季昶,擇僚吏堪為御史者。 季昶以問錄事參軍盧齊卿,齊卿舉長安縣尉盧(「盧」原作「處」,據《唐會要》七五改。 )懷慎,李體光。 (《唐會要》作季休光。 )萬年縣尉李義,崔湜;咸陽縣丞倪若冰;盩厔縣尉田崇壁;新豐縣尉崔日用。 後皆至大官。 (出《唐會要》) 【譯文】 長安(則天年號)三年,武則天讓雍州長史薛季昶挑選可以擔任御史的人選。 薛季昶請教同僚錄事參軍盧齊卿。 盧齊卿推薦長安縣尉盧懷慎、李體光;萬年縣尉李義、崔湜;咸陽縣丞倪若冰;盩厔縣尉田崇壁;新豐縣尉崔日用。 這些人後來都擔任了很高的職務。 鄧渴 弘道元年十二月,吏部侍郎魏克己銓綜人畢,放長榜,遂出得留人名。 於是衢路喧嘩,大為冬集人授(明抄本「授」作「援」。 )引指摘,貶為太子中允,遂以中書舍人鄧玄挺替焉。 又無藻鑒之目,及患消渴,選人因號鄧渴。 (出《唐會要》) 【譯文】 弦道(高宗年號)元年十二月,吏部侍郎魏克己把選任和落選的官員名單列出長榜貼出來,通衢大路一片喧嘩。 由此被人指摘,貶為太子中允。 由中書舍人鄧玄挺來接替他出任吏部侍郎。 鄧玄挺視力很差,又患有消渴疾(糖尿病)。 因之,被待選的官員們稱為「鄧渴。 」 李至遠 第4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二》
第4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