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上說:「利用陽燧這種器物取火和用方諸取水,都是因為兩種器物有特殊的形狀,並在特殊的條件下才能夠取得成功。 陽燧像個半月形凸出來,方諸像個瓦刀形杯子,如果這兩種器物的形狀像塊木板,又怎麼能夠取到水和火呢?製造陽燧,要在五月丙午日中午十一點到一點之間,冶煉五色石來鑄造,製成的陽燧形狀像一面圓圓的鏡子。 把它朝向太陽,就可以取得火。 製造方諸,要在十一月壬子日半夜時分,冶煉五色石來鑄造,製造出來的方諸形狀像個瓦刀形的杯子。 把它朝向月亮,就可以承接到露水。 如果用大蚌殼朝向月亮,也可以取到露水。 」《淮南子》說:「陽燧朝向太陽,燃燒形成火;方諸朝向月亮,潤澤形成水。 」註釋說:「這都是五色石精的精靈所發揮的作用。 陽燧圓形的凸面朝向太陽,可以取得火種;方諸以瓦刀的形狀朝向月亮,所以承接到露水。 」又說:“陽燧能夠從太陽採集火種,方諸能夠從月亮取得露水,天地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高深的曆法也無法推算出來。 掌握了這種方法,就可以來認識天地萬物之間的變化規律。 然而能夠取到水和火的真正原因,還是陰陽之間的相互感應的結果。 律呂 《物理論》云:十二律呂候氣,先於平地為室三重,重有三重壁,揚子所謂九閉之巾也。 外室南戶,以布為幔;次室北戶;內室南戶,並以布為幔。 皆上圓下方,閉密無風。 人居其中,三日觀之,十二律各以木為按,每律各內庳外高,以律加其上,依位安置之。 以河內葭莩灰實其端,若氣至,吹灰去管首,小動為和,大動為臣強。 李淳風云:自古言樂聲律呂者,皆本於十二管,以氣應灰飛為驗。 後魏末,孫僧化造六甲一周歷,其序雲,以管律候某月某時律氣應推校。 前後五六事,皆不與算歷家術數相符。 此外諸書,無言候氣得應驗者。 以理推尋,恐無實錄。 後魏信都芳,自雲,造風扇候二十四氣,每一氣至,其扇輒舉。 斯又驗矣。 (出《感應經》) 【譯文】 《物理論》說:十二個音調和節氣相對應。 先在平地建造有三層牆壁的房子,而每一層牆壁又分為三層,正如揚子所說的「封閉覆蓋一共九層」。 外面一層房屋的門朝南開,並用布做的門帘擋上,次外牆壁或者叫房屋的門朝北開,內室的門朝南開,並且都用布做的門帘擋上。 三層房屋都是上圓下方的形狀,封擋得密不透風。 人在裡面,三天以後觀察。 用木頭十二支具有十二種聲調的一種叫做「管」的樂器,每個音調的管都是內部低沉,外部高亢。 如果將這十二隻管按照十二個聲調的順序排列起來,用蘆葦裡面的薄膜燒成的灰放置在管的一端,如果節氣到了,則相對應聲調的管的頂端的灰就會被「吹」掉,動的輕微叫做和諧,動的大叫做臣強。 李淳風說:「自古以來的各種樂器,都起源於十二種音調的管,以節氣『吹』掉管上的灰作為音調準確與否的檢驗依據。 」後來魏朝末期,孫僧將音律和曆法相附會,他在著作的序言裡說:「以管的音調和某月某時的節氣相對應,可以推算和校驗事物。 」但是實際上總是和曆法以及數學運算的結果不一致。 其它書籍沒有提到音調和氣候相對應的,按照道理推斷,恐怕不大可能有成功的記錄。 後魏信都芳說:“造一種比較靈敏的代表二十四節氣的風扇,每一個節氣到了,相對應的風扇就會自動地抬起來,則又驗證了它們之間的相互感應。 陳業 陳業字文理。 業兄渡海傾命。 時同依止者五六十人,骨肉消爛,而不可辨別。 業仰皇天誓后土曰:「聞親戚者,必有異焉。 」因割臂流血,以灑骨上,應時歃血,余皆流去。 (出「會稽先賢傳」) 【譯文】 陳業的字是文理。 他的哥哥渡海時死了,同時死亡的有五六十人,屍體腐爛,無法辨認。 陳業對著皇天后土發誓說:「我聽說親戚之間,必然有與別人不同的某種聯繫。 」然後割破胳膊,將血灑在屍體的骨頭上。 他哥哥的骨頭染上並留存他的血,其他人骨頭上的血很快就流了下去。 陳實 穎川陳實有子元方,次曰仲方,並以名德稱。 兄弟孝養,閨門雍睦,海內慕其風。 四府並命,無所屈就。 兄弟嘗過同郡荀爽,夜會飲宴,太史奏:德星聚。 (出《汝南先賢傳》) 【譯文】 穎川陳實的大兒子名字叫元方,二兒子叫仲方,哥倆都以品德高尚而為人稱道。 兄弟倆人共同孝敬奉養老人,家庭非常和睦幸福。 天下的人都敬佩他們的風格和品德,大將軍府、大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四個官府都要選拔任用他們,都沒有去。 有一次兄弟倆人去拜訪同郡的學者荀爽,夜晚三人在一起喝酒,主管天文和曆法的太史向皇帝報告:「天上的德星聚到一塊了。 」 州人 晉三州人,紀為父子。 父令二人作舍于大澤中,欲成,父曰:「不如河邊。 」乃徙焉。 又幾成,父曰:「不如河中。 」二人乃負土填河,三旬不立。 有書生過,為縛兩土豚投河中。 父乃止二人曰:「何嘗見江河填耶?吾觀汝行耳。 」明回至河邊,河中土為高丈餘,袤廣十餘里,因居其上。 (出《孝子傳》) 【譯文】 晉朝三州人,大概是父子。 父親叫兩個兒子在沼澤裡修建房屋,快要完工的時候,父親說:「不如在河邊建好。 」於是兩個兒子又移到河邊修建房屋,又要完工了,父親說:「不如在河裡建好。 」兩個人又運土填河,三十多天也沒有填完。 有個書生路過這裡。 為他們裝了兩袋沙土扔進河裡。 父親制止兩個兒子說:「什麼時候看見過將江河填平的,我只是為了觀察你們的品德和行動罷了!」第二天他們來到河邊,發現河裡的土已經高出河面一丈多,方圓十多里地,於是他們將房子蓋在上面。 魏任城王 魏任城王章薨,如漢東平王禮葬。 及喪出,聞空中數百人泣聲。 送者言,昔亂軍殺傷者皆無棺槨,王之仁惠,收其朽骨。 死者歡于地下,精靈以之懷感焉。 (出王子年《拾遺記》) 【譯文】 魏任城王章死了,比照漢朝東平王的規格辦理喪事。 出殯這一天,聽到天空中有數百人哭泣的聲音。 送葬的人說:「當年被亂軍殺死的人都沒有棺木,任成王仁義善良,收集死者的死骨進行安葬,使死者的靈魂在地下高興。 這哭聲,就是那些死者的靈魂出於感激和懷念的心情在為他送葬。 」 呂虔 魏長沙郡久雨。 太守呂虔令戶曹掾齋戒,在社三日三夜,祈晴。 夢見白頭翁曰:「汝來遲,明日當霽。 」果然。 (出《長沙傳》) 【譯文】 魏國的長沙郡連日下雨,太守呂虔命令掌握民戶、祀祠、農桑的官署戶曹掾吃齋沐浴,遵守戒律,祭祀神靈三天,祈求晴天。 當天晚上呂虔夢見一個白頭髮的老頭對他說:「你來晚了,明天可以停止下雨,變為晴天。 」果然第二天雨住天晴。 管寧 管寧死遼東三十七年,歸柩而阻海風。 同行數十船俱沒,惟寧船望見火光,投之得島嶼。 及上岸,無火亦無人。 玄晏先生以為積善之感。 (出《獨異志》) 【譯文】 管寧死在遼東已經三十七年了,裝運他的棺材的船在海上遇到風暴,同行的幾十條船全都沉沒了。 只有裝着管寧屍骨的船看見前面有火光,朝着火光駛去停靠到一個小島上,等到船上的人上了岸,發現島上既沒有火也沒有人。 玄晏先生認為,這是管寧生前行善所得到的報應。 河間男子 第3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二》
第3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