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州洪昉,本京兆人。 幼而出家,遂證道果。 志在禪寂,而亦以講經為事,門人常數百。 一日,昉夜初獨坐,有四人來前曰:「鬼王今為小女疾止造齋,請師臨赴。 」昉曰:「吾人汝鬼,何以能至?」四人曰:「闍梨但行,弟子能致之。 」昉從之。 四人乘馬,人持繩床一足,遂北行。 可數百里,至一山,山腹有小朱門。 四人請昉閉目,未食頃,人曰:「開之。 」已到王庭矣。 其宮闕室屋,崇峻非常,侍衛嚴飾,頗侔人主。 鬼王具冠衣,降階迎禮。 王曰:「小女久疾,今幸而痊。 欲造小福,修一齋,是以請師臨顧。 齋畢,自令侍送無慮。 」於是請入宮中。 其齋場嚴飾華麗,僧且萬人,佛像至多,一如人間事。 昉仰視空中,不見白日,如人間重陰狀。 須臾,王夫人後宮數百人,皆出禮謁。 王女年十四五,貌獨病色,昉為贊禮願畢。 見諸人持千餘牙盤食到,以次布于僧前。 坐昉于大床,別置名饌,饌甚香潔。 昉且欲食之,鬼王白曰:「師若常住此,當餐鬼食;不敢留師,請不食。 」昉懼而止。 齋畢,余食猶數百盤。 昉見侍衛臣吏向千人,皆有欲食之色,昉請王賜之餘食。 王曰:「促持去,賜之。 」諸官拜謝,相顧喜笑,口開達于兩耳。 王因跪曰:「師既惠顧,無他供養,有絹五百匹奉師,請為受八關齋戒。 」師曰:「鬼絹紙也,吾不用之。 」王曰:「自有人絹奉師。 」因為受八關齋戒。 戒畢,王又令前四人者,依前送之。 昉忽開目,已到所居,天猶未曙。 門人但為入禪,不覺所適。 昉忽開目,命火照床前,五百絹在焉。 弟子問之,乃言其故。 昉既禪行素高,聲價日盛,頃到鬼所,但神往耳,其形不動。 未幾晨坐,有一天人,其質殊麗,拜謁請曰:「南天王提頭賴吒,請師至天供養。 」昉許之。 因敷天衣坐昉,二人執衣,舉而騰空,斯須已到。 南天王領侍從,曲躬禮拜曰:「師道行高遠,諸天願睹師講誦,是以輒請師。 」因置高座坐肪。 其道場崇麗,殆非人間,過百千倍。 天人皆長大,身有光明。 其殿堂樹木,皆是七寶,盡有光彩,奪人目睛。 昉初到天,形質猶人也,見天王之後,身自長大,與天人等。 設諸珍饌,皆自然味,甘美非常。 食畢,王因請入宮,更設供具,談話款至,其侍衛天官兼鬼神甚眾。 後忽言曰:「弟子欲至三十三天議事,請師且少留。 」又戒左右曰:「師欲遊覽,所在聽之,但莫使到後園。 」再三言而去。 去後,昉念曰:「後園有何利,而不欲吾到之。 」伺無人之際,竊至後園。 其園甚大,泉流池沼,樹林花藥,處處皆有,非人間所見。 漸漸深入,遙聞大聲呻(呻原作叫,據明抄本改)叫,不可忍聽。 遂到其旁,見大銅柱,徑數百尺,高千丈,柱有穿孔,左右傍達。 或有銀鐺鎖其項,或穿其胸骨者,至有數萬頭,皆夜叉也。 鋸牙鉤爪,身倍于天人。 見禪師至,叩頭言曰:「我以食人故,為天王所鎖。 今乞免我。 我若得脫,但人間求他食,必不敢食人為害。 」為饑渴所逼,發此言時,口中火出。 問其鎖早晚,或雲毗婆師屍佛出世時,動則數千萬年。 亦有三五輩老者,志誠懇。 僧許解其縛而遽還。 斯須王至,先問:「師頗游後園乎?」左右曰:「否。 」王乃喜,坐定。 昉曰:「適到後園,見鎖眾生數萬,彼何過乎?」王曰:「師果游後園。 然小慈是大慈之賊,師不須問。 」昉又固問,王曰:「此諸惡鬼,常害於人,唯食人肉。 非諸天防護,世人已為此鬼食盡。 此皆大惡鬼,不可以禮待,故鎖之。 」昉曰:「適見三五輩老者,發言頗誠,言但於人間求他食。 請免之。 若此曾不食人,餘者亦(亦下原有不字,據明抄本刪)可舍也?」王曰:「此鬼言不可信。 」昉固請。 王目左右,命解老者三五人來。 俄而解至,叩頭言曰:「蒙恩釋放,年已老矣。 今得去,必不敢擾人。 」王曰:「以禪師故,放汝到人間。 若更食人,此度重來,當令若死。 」皆曰:「不敢。 」於是釋去。 未久,忽見王庭前有神至,自稱山嶽川瀆之神。 被甲,面金色,奔波而言曰:「不知何處,忽有四五夜叉到人間,殺人食甚眾。 不可制,故白之。 」王謂昉曰:「弟子言何如?適語師,小慈是大慈之賊。 此等惡鬼,言寧可保。 ’王語諸神曰:“促擒之。 」俄而諸神執夜叉到。 王怒:「何違所請?」命斬其手足,以鐵鎖貫腦,曳去而鎖之。 昉乃請還,又令前二人送至寺。 寺已失昉二七日,而在天猶如少頃。 昉于陝城中,選空曠地造龍光寺,又建病坊,常養病者數百人。 寺極崇麗,遠近道俗,歸者如雲。 則為釋提柏國(明抄本柏國作恆因)所請矣。 昉晨方漱,有夜叉至其前,左肩頭負五色毯而言曰:「帝釋(帝釋原本作釋迦,據許本改)天王,請師講大涅槃徑。 」昉默然還座,夜叉遂挈繩床,置於左膊曰:「請師合目。 」因舉其左手,而伸其右足,曰:「請師開目。 」視之,已到善法堂。 禪師既到天堂,天光眩目,開不能得。 天帝曰:「師念彌勒佛。 」昉遽念之,於是目開不眩。 而人身卑小,仰視天形,不見其際。 天帝又曰:「禪師又念彌勒佛,身形當大。 」如言念之,三念而身三長,遂與天等。 天帝與諸天禮敬言曰:「弟子聞師善講大涅槃經,為日久矣。 今諸死欽仰,敬設道場,故請大師講經聽受。 」昉曰:「此事誠不為勞,然病坊之中,病者數百,待昉為命。 常行乞以給之,今若流連講經,人間動涉年月,恐病人餒死。 今也固辭。 」天帝曰:「道場已成,斯願已久,固請大師勿為辭也。 」昉不可。 忽空中有大天人,身又數倍于釋,天帝敬起迎之。 大天人言曰:「大梵天王有敕。 」天帝憮然曰:「本欲留師講經,今梵天有敕不許。 然師已至,豈不能暫開經卷,少講經旨,令天人信受。 」昉許之。 於是置食,食器皆七寶,飲食香美,精妙倍常。 禪師食(食原作日,據陳校本改)已,身諸毛孔,皆出異光,毛孔之中,盡能觀見諸物。 方悟天身騰妙也。 既登高座,敷以天衣,昉遂登座。 其善法堂中,諸天數百千萬,兼四天王,各領徒眾,同會聽法。 階下左右,則有龍王夜叉諸鬼神非人等,皆合掌而聽。 昉因開涅槃經首,講一紙余。 言辭典暢,備宣宗旨。 天帝大稱讚功德。 開經畢,又令前夜叉送至本寺。 弟子失昉,已二十七日矣。 按佛經,善法堂在歡喜園,天帝都會。 天王之正殿也。 其堂七寶所作,四壁皆白銀。 階下泉池交注,流渠映帶。 其果木(明抄本,陳校本果木作渠水)皆與樹行相直,寶樹花果,亦皆奇異。 所有物類,皆非世人所識。 昉略言其梗概,階下寶樹,行必相直,每相表裡,必有一泉。 夤緣枝間,自葉流下,水如乳色,味佳于乳,下注樹根,灑入渠中。 諸天人飲樹本中泉,其溜下者。 眾鳥同飲。 以黃金為地,地生軟草,其軟如綿。 天人足履之,沒至足,舉後其地自平。 其鳥數百千,色各無定相。 入七寶林,即同其樹色。 其天中物皆自然化生,若念食時,七寶器盛食即至。 若念衣時,寶衣亦至。 無日月光,一天人身光,逾于日月。 須至遠處,飛空而行,如念即到。 肪既睹其異,備言其見,乃請畫圖為屏風,凡二十四扇。 觀者驚駭。 昉初到寺,毛孔之中,盡能見物。 既而弟子進食,食訖,毛孔皆閉如初。 乃知人食天食,精粗之分如此。 昉即盡出天中之相,人以為妖。 時則天在位,為人告之。 則天命取其屏,兼 第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二》
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