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寶志本姓朱,金城人。 少出家,止江東道林寺,修習禪業。 至宋大始初,忽如僻異,居止無定,飲食無時,髮長數寸,常跣行街巷。 執一錫杖,杖頭掛剪刀及鏡,或掛一兩匹帛。 齊建元中,稍見異跡,數日不食。 亦無饑容;與人言,始苦難曉,後皆效驗;時或賦詩,言如讖記。 江東士庶皆共事之。 齊武帝謂其惑眾,收駐建康。 既旦,人見其入市,還檢獄中,志猶在焉。 志語獄吏:「門外有兩輿食來,金鉢盛飯,汝可取之。 」既而齊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並送食餉志,果如其言。 建康令呂文顯以事聞,武帝即迎入宮,居之後堂,一時屏除內宴,志亦隨眾出。 既而景陽山上,猶有一志,與七僧具。 帝怒,遣推檢其所。 關(明抄本關作閣)吏啟云:志久出在(在原作有,據高僧傳改)省,方以墨涂其身。 ”時僧正法獻欲以一衣遺志,遣使于龍光罽賓二寺求之,並雲昨宿且去。 又至其常所造侯伯家尋之,伯云:「志昨在此行道,旦眠未覺。 」使還以告,獻方知其分身三處宿焉。 志常盛冬袒(冬袒原作束祖,據高僧傳改)行。 沙門寶亮欲以衲衣遺之,未及發言,志忽來引衲而去。 後假齊武帝神力,使見高帝于地下,常受錐刀之苦,帝自是永廢錐刀。 武帝又常于華林園召志,志忽著三重布帽以見。 俄而武帝崩,文惠太子及豫章王相繼而薨。 永明中,常住東宮後堂。 一旦平明,從門出入,忽云:「門上血污衣。 」褰衣走過。 及鬱林見害,車載出此,帝頸血流于門限。 齊衛尉胡諧疾,請志,志註疏雲明日,竟不往。 是日諧亡,載屍還宅。 志曰:「明日屍出也。 」齊太尉司馬殷齊之隨陳顯達鎮江州,辭志,志畫紙作樹,樹上有鳥,語云:「急時可登此。 」後顯達逆節,留齊之鎮州。 及敗,齊之叛入廬山,追騎將及。 齊之見林中有一樹,樹上有鳥,如志所畫,悟而登之,鳥竟不飛。 追者見鳥,謂無人而反。 卒以見免。 齊屯騎桑偃將欲謀反,往詣(原無詣字,據明抄本補)志。 遙見而走,大呼云:「圍台城,欲反逆,斫頭破腹。 」後有旬事發,偃叛往朱方,為人所得,果斫頭破腹。 梁鄱陽忠烈王,嘗屈志至第,忽令覓荊子甚急,既得,安於門上,莫測所以。 少時王出為荊州刺史。 其預鑒之明,此類非一。 志多往來興皇、淨名兩寺。 及梁武即位,下詔曰:「志公跡均塵垢,神遊冥漠,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懼。 語其佛理,則聲聞無上;談其隱淪,則道行高著。 豈得以俗士凡情,空相拘制,何其鄙陋,一至于此。 自今行來,隨意出入,勿得復禁。 」志自是多出入禁中,長於台城。 對梁武帝吃鱠,昭明諸王子皆侍側,食訖,武帝曰:「朕不知味二十餘年矣。 師何謂爾?」志公乃吐出小魚,依依鱗尾,武帝深異之。 如今秣陵尚有膾殘魚也。 天監五年冬旱,雩祭備至,而未降雨。 忽上啟云:「志病不差,就官乞活,若不啟白官,應得鞭杖。 願于華光殿講勝鬢經請雨。 」梁武即使沙門法雲講勝鬘竟,夜更大雨。 志又云:「須一盆水,加刀其上。 」俄而天雨大降,高下皆足。 梁武嘗問志云:「弟子煩惑未除,何以治之?」答云:「十二。 」識(識原作讖,據明抄本改)者以為十二因緣,治惑藥也。 又問十二之(文原作之,據明抄本改)旨?答云:「在書字時節刻漏中。 」識者以為書之在十二時中。 又問弟子何時得靜心修習?答云:「安樂(樂原作藥,據明抄本改)禁。 」識者以為禁者止也,至安樂(樂原作藥,據明抄本改),時乃止(原無止字,據高僧傳補)耳。 後法雲于華林講法華經,至假使黑風,(假使黑風原作假使風墨,據法華經改)志忽問之有無。 答云:「世諦(諦原作帝,據明抄本改)故有,第一義則無也。 」志往複三四番,便笑云:「若體是假有,此亦不可解,難可解。 」其辭旨隱沒,類皆如此,有陳征虜者,舉家事志甚篤。 志嘗為其見真形,光相如菩薩像焉。 志知名顯奇,四十餘載,士女供事者,不可勝數。 然好用小便濯發,俗僧暗有譏笑者。 志亦知眾僧多不斷酒肉。 譏之者飲酒食豬肚,志勃然謂曰:「汝笑我以溺洗頭,汝何為食盛糞袋?」譏者懼而慚服。 晉安王蕭綱初生日,梁武遣使問志,志合掌云:「皇子誕育幸甚,然冤家亦生。 」于後推尋曆數。 與侯景同年月日而生也。 會稽臨海寺有大德,常聞揚州都下有志公,語言顛狂,放縱自在。 僧云:「必是狐狸之魅也。 願向都下,覓獵犬以逐之。 」於是輕船入海,趨浦口。 欲西上,忽大風所飄,意謂東南,六七日始到一島中。 望見金裝浮圖,干雲秀出,遂尋徑而往。 至一寺,院宇精麗,花卉芳菲,有五六僧,皆可年三十,美容色,並著員緋袈裟,倚仗于門樹下言語。 僧云:「欲向都下,為風飄蕩,不知上人此處何州國?今四望環海,恐本鄉不可復見。 」答曰:「必欲向揚州,即時便到。 今附書到鐘山寺西行南頭第二房,覓黃頭付之。 」僧因閉目坐船,風聲定開眼,如言奄至西岸。 入數十里,至都。 徑往鐘山寺訪問,都無有黃頭者。 僧具說委曲,報云:「西行南頭第二房,乃風病道人志公。 雖言配在此寺,在都下聚樂(樂原作藥,據明抄本改)處,百日不一度來。 房空無人也。 」問答之間,不覺志公已在寺廚上,乘醉索食。 人以齋過日晚,未與間。 便奮身惡罵。 寺僧試遣沙彌繞廚側,漫叫黃頭。 志公忽云:「阿誰喚我。 」即逐沙彌來到僧處。 謂曰:汝許將獵狗捉我,何為空來?”僧知是非常人,頂禮懺悔,授書與之。 志公看書云:「方丈道人喚我,不久亦當自還。 」志公遂屈指云:「某月日去。 」便不復共此僧語。 眾但記某月日。 至天監十三年冬,于台城後堂謂人曰:「菩薩將去。 」未及旬日,無疾而終。 屍體香軟,形貌熙悅。 臨亡,燃一燭以付後閣金人吳慶。 慶即啟聞,梁武嘆曰:「大師不復留。 以燭者,將以後事屬我乎?」因厚加殯送,葬于鐘山獨龍之阜。 仍于墓所立開善寺,敕陸倕制銘于塚內,王筠勒碑文于寺門。 傳其遺像,處處存焉。 初志顯跡之始,年可無五六十許,而終亦不老,人誠莫測其年。 有餘捷道者,居于京師九日台北,自言是志外舅弟,小志四年。 計志亡時,應年九十七矣。 又後魏有沙門寶公者,不知何處人也,形貌寢陋,心識通達,過去未來,預睹三世。 發言似讖,不可得解。 事過之後,始驗其實,胡太后問以世事,寶公把粟與鷄,喚朱朱,時人莫解。 建義元年,後為爾朱榮所害,始驗其言。 時有洛陽人趙法和,請占早晚當有爵,寶公曰:「大竹箭,不須羽。 東廂屋,急手作。 」時人不曉其意。 經月餘,法和父亡。 大竹箭者,苴杖;東廂屋者,倚廬。 初造十二辰歌,終其言也。 此寶公與江南者,未委是一人也兩人也。 (出《高僧傳》及《洛陽伽藍記》) 【譯文】 第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二》
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