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道安姓魏氏,常山扶柳人也。 家世為儒,早失覆蔭,為外兄孔氏所養。 年七歲,讀書再覽能誦,鄉鄰嗟異。 至年十二出家,神性聰敏,而形貌甚陋,不為師之所重。 數歲之後,方啟師求經,與辯意經一卷,可五千言。 安賫經入田,因休息就覽。 暮歸,以經還師,更求餘者。 師曰:「昨經未讀,今復求耶?」答曰:「即以暗誦。 」師雖異之,而未言也,復與成具光明經一卷,不減一萬言。 賫之如初,暮復還師。 師執覆之。 不差一字。 師大驚嗟,敬而異之。 後為受具戒(原作戒具,據明抄本改),恣其遊學。 至鄴,遇佛圖澄,因事澄為師。 及石氏將亂,與弟子惠遠等四百餘人渡河南遊,夜行值雷雨,乘電光而進。 前行得人家,見門裡有一馬樁,樁之間懸一馬兜,可容一斛。 安使呼林百升,百升謂是神人,厚相賞接。 既而弟子問何以知其姓字,安曰:「兩木為林,兜容百升也。 」既達襄陽,復宣佛法。 時襄陽習鑿齒鋒辯天逸,籠罩當時。 其先藉安高名,及聞安至,即往修造。 既坐,稱言:「四海習鑿齒,」安曰:「彌天釋道安。 」時人以為名答。 時苻堅素聞安名,每云:「襄陽有釋道安,是神器,方欲致之,以輔朕躬。 」後遣苻平南攻襄陽,安與朱序,俱獲于堅。 堅謂仆射權翼曰:「朕以十萬之師取襄陽,唯得一人半。 」翼曰:「誰耶?」堅曰:「安公一人,習鑿齒半人也。 」既至,住長安五重寺。 初堅承石氏之亂,至是戶民殷富,四方略定。 唯建業一隅,未能克伏。 每與侍臣談語,未嘗不欲平一江左。 堅弟平陽公融及朝臣石越、原紹等,並切諫,終不能回。 眾以安為堅所信敬,乃共請曰:「主上將有事東南,公何能不為蒼生致一言耶?」會堅出東苑,命安外輦同載。 仆射權翼諫曰:「臣聞天子法駕,侍中陪乘。 道安毀形,寧可參廁?」堅勃然作色曰:「安公道德可尊,朕以天下不易,輿輦之榮,未稱其德。 」即勑仆射扶安登輦。 俄爾顧謂安曰:「朕將與公南遊吳越,整六師而巡狩,陟會稽以觀滄海,不亦樂乎?」安對曰:「陛下應天禦世,有八州之富,居中土而制四海,宜棲神無為,與堯舜比隆。 今欲以百萬之師,求厥田下之土,且東南一隅,地卑氣厲,禹游而止,舜狩而殂,秦王適而不歸。 以貧道觀之,非愚心所同也。 平陽公懿戚,石越重臣,謂並不可,猶尚見距。 貧道輕淺,言必不允。 既荷厚遇,故盡丹誠耳。 」堅曰:「非為地不廣,民不足治也。 將簡天心,明大運所在耳。 順時巡狩,亦著前典。 若如師言,則先帝王無省方之文乎?」安曰:「若鑾駕必動,可先幸洛陽,抗威蓄鋭,傳檄江南,如其不伏,伐之未晚。 」堅不從,遣平陽公融等精鋭二十五萬為前鋒,堅躬率步騎六十萬,至須城。 晉遣征虜將軍謝石、徐州刺史謝玄距之。 堅前軍大潰于八公山,晉軍遂北三十餘里,堅單騎而遁,如所諫焉。 安註諸經,恐不合理,乃誓曰:「若所說不甚遠(遠原作道,據明抄本改)理,願見瑞相。 」乃夢見道人,頭白眉長,語安云:「君所註經,殊合道理。 我不得入泥洹,住在西域,當相助通,可時時設食。 」後十(十原作日,據高僧傳改)誦律至,遠公乃知和尚所夢賓頭盧也。 後至秦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忽有異僧,形甚庸陋,來寺寄宿。 寺房既窄,處之講堂。 時維那值殿,夜見此僧,從窗而出入,遽以白安。 安驚起禮訊,問其來意?答云:「特相為來。 」安曰:「自惟罪深,詎可度脫。 」答云:「甚可以度耳。 」安請問來生所生之處,彼乃以手虛撥天之西北,即見雲開,備睹兜率妙勝之極。 安至其年二月八日忽告眾曰:「吾當去矣。 」是日齋畢,無疾而卒,葬城內五級寺中。 是歲晉太元元年也。 (出《高僧傳》) 【譯文】 第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二》
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