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者,字君異,候官人也。 吳先主時,有少年為奉本縣長,見奉年四十餘,不知其道。 罷官去,後五十餘年,復為他職,得經候官,諸故吏人皆老,而奉顏貌一如往日。 問言「君得道邪?吾昔見君如此,吾今已皓首,而君轉少,何也?」奉曰:「偶然耳。 」又杜燮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時在彼,乃往,與藥三丸,內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舉其頭,搖而消之,須臾,手足似動,顏色漸還,半日乃能坐起,後四日乃能語。 云:「死時奄忽如夢,見有十數烏衣人來,收燮上車去,入大赤門,徑以付獄中。 獄各一戶,戶才容一人,以燮內一戶中,乃以土從外封塞之,不復見外光。 忽聞戶外人言云:『太乙遣使來召杜燮』,又聞除其戶土,良久引出。 見有車馬赤蓋,三人共坐車上,一個持節,呼燮上車。 將還至門而覺,燮遂活。 」因起謝曰:「甚蒙大恩,何以報效?」乃為奉起樓于庭中。 奉不食他物,唯啖脯棗,飲少酒,燮一日三度設之。 奉每來飲食,或如飛鳥,騰空來坐,食了飛去,人每不覺。 如是一年餘,辭燮去。 燮涕泣留之不住,燮問欲何所之,莫要大船否。 奉曰:「不用船,唯要一棺器耳。 」燮即為具之,至明日日中時,奉死,燮以其棺殯埋之。 七日後,有人從容昌來,奉見囑云:「為謝燮,好自愛理。 」燮聞之,乃啟殯發棺視之,唯存一帛。 一面畫作人形,一面丹書作符。 後還豫章廬山下居,有一人中有癘疾,垂死,載以詣奉,叩頭求哀之。 奉使病人坐一房中,以五重布巾蓋之,使勿動。 病者云:「初聞一物來舐身,痛不可忍,無處不匝。 量此舌廣一尺許,氣息如牛,不知何物也。 良久物去。 」奉乃往池中(明抄本池中作除巾),以水浴之,遣去,告云:「不久當愈,勿當風。 」十數日,病者身赤無皮,甚痛,得水浴,痛即止。 二十日,皮生即愈,身如凝脂。 後忽大旱,縣令丁士彥議曰:「聞董君有道,當能致雨。 」乃自賫酒脯見奉,陳大旱之意。 奉曰:「雨易得耳。 」因視屋曰:「貧道屋皆見天,恐雨至何堪。 」令解其意,曰:「先生但致雨,當為立架好屋。 」明日,士彥自將人吏百餘輩,運竹木,起屋立成。 方聚土作泥,擬數里取水。 奉曰:「不須爾,暮當大雨。 」乃止。 至暮即大雨,高下皆平,方民大悅。 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 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 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鬱然成林。 乃使山中百禽群獸,遊戲其下。 卒不生草,常如蕓治也。 後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谷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常有人置谷來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 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嚙至死。 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 奉每年貨杏得谷,旋以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二萬餘斛。 縣令有女,為精邪所魅,醫療不效,乃投奉治之,若得女愈,當以侍巾櫛。 奉然之,即召得一白鼉,長數丈,陸行詣病者門,奉使侍者斬之,女病即愈。 奉遂納女為妻,久無兒息。 奉每出行,妻不能獨住,乃乞一女養之。 年十餘歲,奉一日竦身入雲中去。 妻與女猶存其宅,賣杏取給,有欺之者,虎還逐之。 奉在人間三百餘年乃去,顏狀如三十時人也。 (出《神仙傳》) 【譯文】 第5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一》
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