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君盈。 南至句曲之山。 漢元壽二年,八月己酉,南嶽真人赤君、西城王君及諸青童並從王母降于盈室。 頃之,天皇大帝遣綉衣使者冷廣子期賜盈神璽玉章,大微帝君遣三天左宮御史管修條賜盈八龍錦與紫羽華衣,太上大道君遣協晨大夫叔門賜盈金虎真符流金之鈴,金闕聖君命太極真人正一止玄、王郎、王忠、鮑丘等賜盈以四節咽胎流明神芝。 四使者授訖,使盈食芝佩璽,服衣玉冠。 帶符握鈴而立,四使者告盈曰:「食四節隱芝者,位為真卿;食金闕玉芝者,位為司命;食流明金英者,位為司祿;食長曜雙飛者,位為司命真伯;食夜光洞草者,總主在左御史之任。 子盡食之矣,壽齊天地,位為司命上真,東嶽上卿,統吳越之神仙,綜江左之山源矣。 」言畢,使者俱去。 五帝君各以方面車服降于其庭,傳太帝之命,賜紫玉之版,黃金刻書九錫之文,拜盈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事畢俱去。 王母及盈師西城王君,為盈設天廚酣宴,歌玄靈之曲。 宴罷,王母攜王君及盈,省顧盈之二弟,各授道要。 王母命上元夫人,授茅固、茅衷《太霄隱書》、《丹景道精》等四部寶經。 王母執《太霄隱書》,命侍女張靈子執交信之盟,以授于盈、固及衷,事訖,西王母升天而去。 其後紫虛元君、魏華存夫人請齋于陽洛之山隱元之台,西王母與金闕聖君降于台中,乘八景之輿,同詣清虛上宮,傳《玉清隱書》四卷,以授華存。 是時三元夫人馮雙珠、紫陽左仙公石路成、太極高仙伯、延蓋公子、西城真人、王方平、太虛真人、南嶽真人、赤松子、桐柏真人王喬等三十餘真,各歌太極陰歌之曲。 王母為之歌曰:「駕我八景輿,欻然入玉清。 龍群拂霄上,虎斾挕朱兵。 逍遙玄津際,萬流無暫停。 哀此去留會,劫盡天地傾。 當尋無中景,不死亦不生。 體彼自然道,寂觀合太冥。 南嶽擬貞干,玉英耀穎精。 有任靡其事,虛心自受靈。 嘉會降河曲,相與樂未央。 」王母歌畢,三元夫人答歌亦畢,王母及三元夫人、紫陽左公、太極仙伯、清靈王君,乃攜南嶽魏華存同去,東南行,俱詣天台、霍山,過句曲之金壇,宴太元真人茅升(明抄本、陳校本、許刻本升作叔)申于華易洞天。 留華存於霍山洞宮玉宇之下,眾真皆從王母升還龜台矣。 (出《集仙傳》) 【譯文】 大茅君,名叫盈。 曾南行到句曲山。 漢哀帝元壽二年八月己酉這天,南嶽真人赤君、西城王君和諸多的仙童侍從着西王母降臨到茅盈家。 不一會兒,天皇大帝派了綉衣使者冷廣、子期賜給茅盈一枚神璽玉製圖章,大微帝君派任三天左官御史的管修條賜給茅盈八龍錦緞和紫羽做的華麗衣裳,太上大道君派任協晨大夫的叔門賜給茅盈一個鑄有金虎真的流金鈴,金闕聖君命太極真人、正一止玄、王郎、王忠、鮑丘等賜給茅盈一隻四節咽胎流明神芝。 四位大神的使者授賞之後,讓茅盈吃了靈芝,佩戴上玉璽,穿上紫羽綉衣戴上玉符,帶上金虎真符握著金鈴站好,告訴茅盈:「吃了四節靈芝的官位就可做到真卿,吃了金闕玉芝的就是司命,吃了流明金英的就是司祿,吃了長曜雙飛的,官位就是司命真伯;吃了夜光洞草的,就會長期任左御史。 現在上面說的這些你都吃了,你將壽比天地,官位是司命上真兼東嶽上卿。 你將統領吳越的神仙,管轄江左的山脈河流。 」說罷使者們都走了。 五帝君又把大茅君應該穿的各種官服和應乘用的車馬降在他院中,並傳達泰山帝君的命令,賜給茅盈紫玉笏板和刻着君王賞給大臣九種器物目錄的金板,拜茅盈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和太元真人,然後也都走了。 西王母和茅盈的仙師西城王君為茅盈擺下天宮廚房做的美味佳餚和茅盈一同宴飲,席間還有仙人唱天宮的仙曲。 宴會結束後,王母帶著王君和茅盈看望茅盈的兩個弟弟,向他倆傳授了修煉道術的秘訣。 王母命上元夫人授給茅盈的弟弟茅固、茅衷《太霄隱書》、《丹景道精》等四部寶經。 王母手拿着《太霄隱書》,命侍女張靈子拿着表明學道決心的盟約授給茅盈弟兄三人,然後西王母升天而去。 後來,紫虛元君和魏華存夫人請茅盈到陽洛山上的隱元台吃素宴,西王母和金闕聖君又降臨到隱元台,他們乘着繪有八景圖案的車一同到清虛上宮,把《玉清隱書》四卷授給魏華存夫人。 當時,三元夫人馮雙珠、紫陽左仙石路成、太極高仙伯、延蓋公子、西城真人、王方平、太虛真人、赤松子、桐柏真人王喬等三十多位大仙都分別唱了太極太陰的歌曲。 西王母也唱道,「駕我八景輿,欻然入玉清。 龍群拂霄上,虎斾挕朱兵。 逍遙玄津際,萬流無暫停。 哀此去留會,劫盡天地傾。 當尋無中景,不死亦不生。 體彼自然道,寂歡合太冥。 南嶽擬貞干,玉英耀穎精。 有任靡其事,虛心自受靈。 嘉會降河曲,相與樂未央。 」西王母唱完後,三元夫人也答唱了一首。 王母和三元夫人、紫陽左公、太極仙伯、清靈王君這些仙人就帶著南嶽的魏華存夫人一同向東南走去,到了天台山、霍山,經過句曲山的金壇時,宴請了太元真人茅升申,宴席設在華易洞天。 後來把魏華存夫人留在霍山洞宮的玉宇下面,眾位神仙就都跟着王母駕雲返回龜台去了。 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 壺公 薊子訓 董奉 李常在 壺公 第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一》
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