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元方是河南許昌人。 他經常服用松脂、茯苓、松籽等藥,老年時變得十分年輕,容貌像四十多歲的人,郄元節、左元放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們都是既不讀《四書》、《五經》,又不問世事,專門研究道術。 孔元方為人善良仁慈,粗衣素食,喝酒從不超過一升,當時有七十多歲。 有一次,幾位道士請孔元方一起喝酒,輪到元方乾杯時,元方行了個酒令:他把枴杖拄在地上,手扶着枴杖頭朝下腳朝上倒立着,用另一隻手拿着酒杯倒着喝酒,結果誰也不會像他這樣飲酒。 孔元方有妻有子,但從不積存錢財,只是很下力氣地種田。 有一次,孔元方家裡失火了,人們都來救火,往外搶救衣物糧食傢具,但孔元方卻不往外搶東西,反而蹲在籬笆前看火。 他的妻子催他趕快搶救財物,孔元方笑道:「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有什麼可惜的!」孔元方又在河邊岸上鑿了一個一丈見方的洞,然後鑽進洞裡,不吃不喝,一兩個月也不出來,家裡的人他也不讓到洞裡來。 洞前有一棵柏樹,長在大道後面的荊棘草叢裡,擋着那個洞。 有時弟子有急事想找孔元方,也找不到他住的那個洞。 後來從東方來了一個少年,名叫馮遇,愛好道術,想跟隨孔元方學道。 他一來就找着了孔元方的那個洞室。 孔元方說:「別人來都找不到我,你卻一來就找到了我,看來你是值得我傳授道術的人。 」孔元方就把兩卷寫在白布上的經文給了馮遇,並對他說:「這上面寫的是修道的要點,四十年才可以傳授一個人。 如果四十年到了還找不到值得傳授的人,那也不能因為年限到了胡亂傳授,須等八十年,如有兩個人可傳授,就傳給兩個人。 誤傳或不傳,就犯了『閉天道』的罪,不該傳的卻傳了,就犯了『泄天道』的罪,這兩種罪都會連累子孫而受到懲罰。 現在我已經把道術的精要傳給你,我就可以去了。 」於是孔元方就扔下妻子兒女進了西嶽華山。 五十年後,孔元方回過一次故鄉,當時的人還有認識他的。 王烈 王烈者,字長休,邯鄲人也。 常服黃精及鈆,年三百三十八歲,猶有少容。 登山歷險,行步如飛。 少時本太學書生,學無不覽,常以人談論五經百家之言,無不該博。 中散大夫譙國嵇叔夜,甚敬愛之,數數就學。 共入山遊戲採藥。 後烈獨之太行山中,忽聞山東崩圮(圮原作地,明抄本作玘,今改),殷殷如雷聲。 烈不知何等,往視之,乃見山破石裂數百丈,兩畔皆是青石,石中有一穴口,經闊尺許,中有青泥流出如髓。 烈取泥試丸之,須臾成石,如投熱蠟之狀,隨手堅凝。 氣如粳米飯,嚼之亦然。 烈合數丸如桃大,用攜少許歸,乃與叔夜曰:「吾得異物。 」叔夜甚喜,取而視之,已成青石,擊之如銅聲。 叔夜即與烈往視之,斷山以復如故。 烈入河東抱犢山中,見一石室,室中白石架,架上有素書兩卷。 烈取讀,莫識其文字,不敢取去。 卻着架上。 暗書得數十字形體,以示康。 康盡識其字。 烈喜,乃與康共往讀之。 至其道徑,了了分明,比及,又失其石室所在。 烈私語弟子曰:「叔夜未合得道故也。 」又按神仙經雲,神山五百年輒開,其中石髓出,得而服之,壽與天相畢。 烈前得者必是也。 河東聞喜人多累世奉事烈者。 晉永寧年中,出洛下,游諸處,與人共戲鬥射。 烈輓二石弓,射百步,十發矢,九破的。 一年復去,又張子道者,年九十餘,拜烈,烈平坐受之。 座人怪之,子道曰:「我年八九歲時見,顏色與今無異,吾今老矣,烈猶有少容。 」後莫知所之。 (出《神仙傳》) 【譯文】 王烈字長休,河北邯鄲人,經常服用野生薑和鉛,活到三百三十八歲時面貌還很年輕。 他攀登險峻的山峰時健步如飛。 王烈青年時曾是太學中的書生,常和人們議論《四書》、《五經》和諸子百家的著作,非常博學多才。 任中散大夫的醮國人嵇叔夜(即「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很敬重王烈,常常向他請教。 並和他一起進山遊玩採藥。 後來王烈獨自進了山西太行山,有一天他忽然聽見山的東部發生了山崩,隆隆的轟鳴好像打雷。 王烈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趕去看。 只見大山崩塌了幾百丈,兩面都是青石,石中有一個直徑一尺寬的洞,洞裡不斷流出像骨髓般的青泥。 王烈試着把那泥團成了圓球,不一會圓球就成了石頭,好像把熱蠟團成球凝固以後的樣子。 那泥丸散髮出一股粳米飯般的香氣,放在嘴裡咀嚼也有粳米飯的味道。 王烈就團了象桃子大小的泥丸帶了回來,對嵇康說:「我得到了一件奇怪的東西給你。 」嵇康很高興,王烈就把泥丸拿出來,一看泥丸已變成青石丸了,一敲還發出銅的聲音。 嵇康就讓王烈領他到山崩處去看,那崩塌的山卻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後來王烈又進了河東的抱犢山裡,看見一個石窟,裡面有個白石的架子,上面有兩卷寫在白布上的經文。 王烈拿來看,不認識上面的字,不敢把經卷拿走,又放回白石架上。 但他照着經捲上的字記下來幾十個字,回來給嵇康看,那些字嵇康全都認識。 王烈十分高興,就領上嵇康到山中石窟去讀經。 去的路都記得很清楚,但走到那裡,卻怎麼也找不到石窟了。 王烈後來私下裡對弟子說:「這是因為嵇康不該得道,所以那石窟才閉上了。 」按照神仙經裡的說法,神山五百年裂開一次,其中會流出來石髓,如果能服用了石髓,就可以和天地一樣活得長久。 王烈先前得的石丸,肯定就是石髓了。 河東聞喜的人,大都世世代代祀奉王烈。 晉代永寧年間,王烈去陝西雒南縣的洛川一帶漫遊,和人比賽射箭。 王烈用的是需二石力量才能拉開的弓,在百步的距離射靶,十箭九中。 一年以後,王烈又到洛川去,有一個九十多歲的老者名叫張子道,恭敬地向王烈施禮,王烈連站都不站起來。 同座的人很奇怪,張子道說:「我七八歲時見他時,他就是現在這副容貌,現在我九十多歲了,他仍是一副少年的面孔。 」後來,人們不知道王烈去了哪裡。 焦先 焦先者,字孝然,河東人也,年一百七十歲。 常食白石,以分與人,熟煮如芋食之。 日日入山伐薪以施人,先自村頭一家起,周而複始。 負薪以置人門外,人見之,鋪席與坐,為設食,先便坐。 亦不與人語。 負薪來,如不見人,便私置於門間,便去,連年如此。 及魏受禪,居河之湄,結草為庵,獨止其中。 不設床蓆,以草褥襯坐,其身垢污,濁如泥潦。 或數日一食,行不由徑,不與女人交遊。 衣弊,則賣薪以買故衣着之,冬夏單衣。 太守董經,因往視之,又不肯語。 經益以為賢。 彼遭野火燒其庵,人往視之,見先危坐庵下不動,火過庵燼,先方徐徐而起,衣物悉不焦灼。 又更作庵,天忽大雪,人屋多壞,先庵倒。 人往不見所在,恐已凍死,乃共拆庵求之,見先熟臥于雪下,顏色赫然,氣息休休,如盛暑醉臥之狀。 人知其異,多欲從學道,先曰:「我無道也。 」或忽老忽少,如此二百餘歲,後與人別去,不知所適。 所請者竟不得一言也。 (出《神仙傳》) 【譯文】 第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一》
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