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者,噲王(明許自昌刻本——以後簡稱許刻本——噲王作王噲)之子也。 及即位,好神仙之道。 仙人甘需臣事之,為王述昆台登真之事,去嗜欲,撤聲色,無思無為,可以致道。 王行之既久,谷將子乘虛而集,告于王曰:「西王母將降,觀爾之所修,示爾以靈玄之要。 」後一年,王母果至。 與王游燧林之下,說炎皇鑽火之術。 然綠桂膏以照夜,忽有飛蛾銜火,集王之宮。 得圓丘砂珠,(砂珠原作硃砂。 據明抄本、陳校本改。 )結而為佩。 王登捱(明抄本捱作掘。 本書卷四零二引拾遺記作握。 )日之台,得神鳥所銜洞光之珠,以消煩暑。 自是王母三降于燕宮,而昭王狥于攻取,不能遵甘需澄靜之旨,王母亦不復至。 甘需白:「王母所設之饌,非人世所有,玉酒金醴,後期萬祀,王既嘗之,自當得道矣。 但在虛疑純白。 保其遐齡耳。 」甘需亦升天而去。 三十三年,王無疾而殂,形骨柔軟,香氣盈庭。 子惠王立矣。 (出《仙傳拾遺》) 【譯文】 燕昭王是噲王的兒子,即位以後,非常愛好修煉成仙的道術。 他朝中有個叫甘需的大臣就是個仙人,常給燕昭王講述登崑崙山修道的事,告訴他只要去掉心中的私慾,不接觸女色和遊樂,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作,清心寡慾,就可以得道。 燕昭王照甘需的要求實行了很久。 有一次仙人谷將子駕雲來到燕昭王宮中對他說,「西王母將要降臨,她要看看你修道的情況,指點你修煉的訣竅。 」過了一年,西王母果然降臨,和燕昭王一起在燧林遊玩,告訴他炎帝鑽木取火的方法。 到了夜間,就點燃起桂樹的膏脂照明,這時突然有很多飛蛾口銜着火聚集到燕昭王宮中,火球變成了圓丘形的砂珠,燕昭王就把它們串成了玉珮。 燕昭王登上離太陽最近的一座高台上,得到了神鳥銜來的一顆寶珠,這寶珠能使人避開太陽的炎熱。 後來西王母又三次降臨燕昭王的宮中。 而燕昭王忙於攻城略地,處理國事,沒有遵照甘需當初說的話去靜心修煉,王母就再也沒來過。 甘需說:「西王母所設的酒宴,不是人世間的東西,那些玉酒金液,都是需要萬年的時間釀製用來供神仙享用的,燕昭王既然吃了,自然就得道了,只要虛心高潔的靜修,自然會保持長生的。 」後來甘需也升天而去,三十三年後,燕昭王無病而死。 他死後身體骨骼十分柔軟,身上散髮出的香氣溢滿于宮中。 燕昭王死後,他的兒子惠王作了國君。 彭祖 彭祖者,姓籛諱鏗,帝顓頊之玄孫也。 殷末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 少好恬靜,不恤世務,不營名譽,不飾車服,唯以養生治身為事。 王聞之,以為大夫。 常稱疾閒居,不與政事。 善於補導之術,服水桂雲母粉麋角散,常有少容。 然性沈重,終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詭惑變化鬼怪之事,窈然無為。 少周游,時還獨行,人莫知其所詣,伺候竟不見也。 有車馬而常不乘,或數百日,或數十日,不持資糧,還家則衣食與人無異。 常閉氣內息,從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體,舐唇嚥唾,服氣數十,乃起行言笑。 其體中或瘦倦不安,便導引閉氣,以攻所患。 心存其體,面(明抄本面上有頭字)九竅,五臟四肢,至于毛髮,皆令具至。 覺其氣雲行體中,故于鼻口中達十指末,尋即體和。 王自往問訊,不告。 致遺珍玩,前後數萬金,而皆受之,以恤貧賤,無所留。 又采女者,亦少得道,知養性之方,年二百七十歲,視之如五六十歲。 奉事之於掖庭,為立華屋紫閣,飾以金玉。 乃令采女乘輜軿,往問道于彭祖。 既至再拜,請問延年益壽之法,彭祖曰:「欲舉形登天,上補仙官,當用金丹,此九召(杜光庭《墉城集仙錄》卷六,采女條「九召」作「元君」。 是。 )太一,所以白日昇天也。 此道至大,非君王之所能為。 其次當愛養精神,服藥草,可以長生。 但不能役使鬼神,乘虛飛行。 身不知交接之道,縱服藥無益也。 能養陰陽之意,可推之而得,但不思言耳,何足怪問也。 吾遺腹而生,三歲而失母,遇犬戎之亂,流離西域,百有餘年。 加以少枯,喪四十九妻,失五十四子,數遭憂患,和氣折傷。 冷熱(明抄本無熱字。 陳校本冷熱二字作令)肌膚不澤,榮衛焦枯,恐不度世。 所聞淺薄,不足宣傳。 大宛山有青精先生者,傳言千歲,色如童子,步行日過五百里,能終歲不食,亦能一日九食,真可問也。 」 采女曰:「敢問青精先生是何仙人者也?」 第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一》
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