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鷄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古時的春秋季節有兩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別叫作春社和秋社。 古代勞動人民不但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們對減少自然災害、獲得豐收的良好祝願,同時也借這樣的節日開展對他們來說十分難得的娛樂活動。 在社日到來時,民眾集會競技,進行各種類型的作社表演,並集體歡宴,非常熱閙。 宋代詩人楊萬里《觀社》有生動描寫:「作社朝祠有足觀,山農祈福更迎年。 忽然簫鼓來何處?走煞兒童最可憐!虎頭豹面時自顧,野謳市舞各爭妍。 王侯將相饒尊貴,不博渠儂一晌癲!」王駕這首《社日》寫法卻完全不同,它沒有一字正面寫作社的情景,卻也寫出了這個節日的歡樂,而且遠比楊萬里的那首詩膾炙人口。 詩一開始不寫「社日」的題面,卻從村居風光寫起。 鵝湖山,在今江西鉛山縣境內,這地名本身十分誘人。 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鵝鴨成群,魚蝦滿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農村風光。 春社時屬仲春,「稻粱肥」,是指田裡莊稼長得很好,豐收在望。 村外風光是這樣迷人,那麼村內呢?到處是一片富庶的景象,豬滿圈,鷄棲塒,聯繫第一句描寫,真可以說是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所以一、二句雖隻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寫出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這兩句也沒有寫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訴讀者,村民都不在家,門兒都半掩着。 「半掩」而不上鎖,可見民風淳厚,豐年富足。 古人常用「夜不閉戶」表示環境的太平安寧,「半掩扉」這個細節描寫是很有表現力的。 同時,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參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將詩意向後聯過渡。 後兩句寫「社日」正題。 值得注意的是詩人沒有就作社表演熱閙場面着筆,卻寫社散後的景象。 「桑柘影斜」,夕陽西下,樹影在地越來越長,說明天色向晚。 同時,村裡植有「桑柘」,可見養蠶也搞得不錯。 遣詞用語體現出詩人的藝術匠心。 春社散後,人聲漸稀,到處都可以看到一種情景,即一些為慶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鄰里攙扶着回家。 「家家」是誇張說法,說明這種情形之普遍。 不正寫社日的熱閙與歡樂場面,卻選取高潮之後漸歸寧靜的這樣一個尾聲來表現它,是頗為別緻的。 它的暗示性很強,讀者通過這個尾聲,會自然聯想到作社、觀社的全過程。 「醉人」這個細節可以使人聯想到村民觀社的興高采烈,正因為心裡高興,才不覺貪杯,而這種高興又是與豐收的喜悅分不開的。 此詩不寫正面寫側面,通過富有典型意義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細節寫社日景象,筆墨極省,反映的內容卻極為豐富。 這種含蓄的表現手法,與絶句短小體裁極為適應,使人讀後不覺其短,回味深長。 當然,在封建社會,農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詩所寫的那樣好,詩人顯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 但也應看到,在自然災害減少、農業豐收的情況下,農民過節時顯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周嘯天) 雨晴 雨晴 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這首即興小詩,寫雨後漫步小園所見的殘春之景。 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徵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見和「雨後」情景相對比、映襯,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後,花事已了,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多麼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這一場苦雨給閙殺了。 詩人望着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多麼掃興而生感喟啊! 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 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 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氣,它們懷着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為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象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紛紛飛過院牆而去。 花落了,蜂蝶也紛紛離開了,小園豈不顯得更加冷落,詩人的心豈不更加悵惘!望着「紛紛過牆去」的蜂蝶,滿懷着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生出一種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 院牆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但一牆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詩人想得又是多麼天真爛漫;畢竟牆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實感。 這兩句詩,不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更把「春色」寫活了,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多麼調皮、多麼會捉弄人啊! 「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峰突起,令人頓時耳目一新。 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點鐵成金的作用,經它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 古人謂「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詩人獨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吧。 (何慶善) 寄夫 寄夫 陳玉蘭 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此詩顯著的特色表現在句法上。 全詩四句的句法有一個共同處:每句都包含兩層相對或相關的意思。 在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有變化。 「夫戍邊關──妾在吳」,這是由相對的兩層意思構成的,即所謂「當句對」的形式。 這一對比,就突出了天涯睽隔之感。 這個開頭是單刀直入式的,點明了題意,說明何以要寄衣。 下面三句都從這裡引起。 「西風吹妾──妾憂夫」,秋風吹到少婦身上,照理說應該引起她自己的寒冷的感覺,但詩句寫完「西風吹妾」一層意思後,接下去不寫少婦自己的寒冷感覺,而是直接寫心理活動「妾憂夫」。 前後兩層意思中有一個小小的跳躍或轉折,恰如其分表現出少婦對丈夫體貼入微的心情,十分逼真。 此句寫「寄衣」的直接原因。 「一行書信──千行淚」,這句通過「一行」與「千行」的強烈對比,極言紙短情長。 「千行淚」包含的感情內容既有深摯的恩愛,又有強烈的哀怨,情緒複雜。 此句寫出了「寄」什麼,不提寒衣是避免與下句重複;同時,寫出了寄衣時的內心活動。 「寒到君邊──衣到無?」這一句用虛擬、揣想的問話語氣,與前三句又不同,在少婦心目中彷彿嚴冬正在和寒衣賽跑,而這競賽的結果對她很關緊要,十分生動地表現出了少婦心中的焦慮。 這樣,每一句中都可以劃一個破折號,都由兩層意思構成,詩的層次就大大豐富了。 而同一種句式反覆運用,在運用中又略有變化,並不獃板,構成了迴環往複、一唱三嘆的語調。 聲調對於詩歌,比較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具有更大意義。 所謂「情動于中而發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嗟嘆」、「永歌」都是指用聲調增加詩歌的感染力。 試多詠誦幾遍,就不難領悟這種唱嘆的語調在此詩表情上的作用了。 第1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下》
第1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