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兩句寫庭院中,水氣迷蒙,宛若給庭花披上了輕紗,看不分明;山野間,「泠泠」的流水,是那麼清脆悅耳;躲進巢避雨的鳥兒,又飛上枝頭,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來;一個小孩走出柴門啼哭着要捕捉鳥兒玩耍。 這一切正都是寫春雨晴後的景色和喜雨之情。 且不說蒙蒙的景色與泠泠的水聲,單說樹上鶯。 樹上鶯尚且如此歡騰聒噪,逗得小兒啼索不休,更可想見大田裡農夫搶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節,然而詩人卻隻字不言農忙而着墨于寫寧靜,由寧靜中見農忙。 晚春又是多雨的季節,春雨過後喜悅的心情是農民普遍的心情,詩人妙在不寫人,不寫情,單寫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 這樣寫,既緊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稱得上短而精。 方東樹謂「小詩精深,短章醞藉」,方是好詩。 這詩在藝術上的一個特色,就是它寫得短而精,淺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麗」(薛雪《一瓢詩話》),于靜處露生機。 貫休的詩在語言上善用疊字,如「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陳情獻蜀皇帝》),人因之稱他為「得得來和尚」。 又如,「茫茫復茫茫,莖莖是愁筋」(《茫茫曲》),「馬蹄蹋蹋,木落蕭蕭」(《輕薄篇》),等等。 這詩也具有這一藝術特色。 在四句詩中,疊字凡三見:「寂寂」,寫出春雨晴後山家春耕大忙,家家無閒人的特點:「蒙蒙」,狀雨後庭花宛若披上輕紗、看不分明的情態:「泠泠」,描摹春水流動的聲韻。 這些疊字的運用,不僅在造境、繪形、模聲、傳情上各盡其宜,而且聲韻悠揚,具有民歌的音樂美。 在晚唐綺麗纖弱的詩風中,這詩給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第二首從「山家」一家一戶的小環境擴大到周圍的大環境。 前三句寫自然景色。 池塘裡,蒲草森森,長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壓壓的一片;微風吹過,帶來陣陣清香;一對對鴛鴦、鸂鶒,悠悠自在,嬉戲覓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樣,一點也不怕人:「前村後壟」猶言「到處」,到處都是一片翠色蔥蘢的桑樹和柘樹。 這三句中雖無一字讚美之詞,然而田園的秀色,豐產的景象,靜穆的生活氣息已是觸目可見,具體可辨,值得留戀。 且不說桑柘的經濟價值,單說蒲,蒲嫩時可食,成熟後可織席制草具,大有利於人。 再說鴛鴦鸂鶒尚且寧靜地生活着,何況乎人!這就又為第四句「東鄰西舍無相侵」作了鋪墊與烘托。 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長,總離不開人的辛勤培植。 詩句不言村民勤勞智慧,而頌揚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麗、物產豐盛、生活寧靜、村民勤勞的環境裡,「東鄰西舍」自然相安無事,過着「無相侵」的睦鄰生活。 沒有強凌弱、眾暴寡、爾虞我詐、互相爭奪等社會現象。 很明顯,通過農家寧靜生活的描寫,詩人作為佛門人士,也不免寄託了本人的理想和情趣,這自不待言。 詩的後四句,一口氣寫了包括作者在內的四個人物,在同類唐詩中,這還是不多見的。 這四句從生活在這一環境中人物內心的恬靜,進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愛。 瞧,一條碧波蕩漾、清澈見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蠶娘在淥溪邊漂洗着白花花的蠶繭。 牧童哥吹着笛子,聲音清脆悠揚;一時興起,又和衣進入溪水,沐浴在綠水碧波之中。 山翁輓着我的手臂,笑容滿面,親切熱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對我說,瓜和豆已經熟了,再住上幾日就可嘗新了。 寥寥幾筆,把繭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聲悅耳的客觀景緻,寫得逼真如畫;蠶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慾出。 令人不難想見,蠶娘喜獲豐收,其內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頑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誼之深厚。 加上「笑指」等詞語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動作、情態、聲音、笑貌及其淳樸善良、慇勤好客的性格進一步顯現出來;而詩人「我」,處在這樣的環境裡,不待言,其流連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 更妙的是,詩在末尾用一「熟」字狀「西坡瓜豆」,繪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回應上文滿塘黑壓壓的蒲與到處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見了喜煞。 全詩至此戛然而止,卻留下耐人回味的餘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飾、綺麗、纖弱的詩來,貫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樸素、康健之美,獨樹一幟。 明代楊慎指出:「貫休詩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詩話》),真可謂獨具只眼。 (鄧光禮) 孤雁 孤雁 崔涂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這首詩題名《孤雁》,全篇皆實賦孤雁,「詩眼」就是一個「孤」字。 一個「孤」字將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渾然天成。 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寫出「離群」這個背景。 所以詩人一開頭便說:「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隴一帶作客,多天涯覊旅之思。 此刻想是站在驛樓上,極目遠望:只見天穹之下,幾行鴻雁,展翅飛行,向北而去。 漸漸地,群雁不見了,只留下一隻孤雁,在低空盤旋。 我們從「歸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為只有在春分以後,鴻雁才飛回塞外。 這兩句中,尤應注意一個「行」字,一個「獨」字。 有了「行」與「獨」作對比,孤雁就突現出來了。 「念爾」二字,隱藴詩人同情之心。 古人作詩,往往托物寓志,講究寄興深微。 「念爾」句寫得很妙,筆未到而氣已吞,隱隱地讓一個「孤」字映照通體,統攝全局。 「獨何之」,則可見出詩人這時正覊留客地,借孤雁以寫離愁。 頷聯「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是全篇的警策。 第三句是說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說失群之後倉皇的表現,既寫出當時的自然環境,也刻畫出孤雁的神情狀態。 時間是在晚上,地點是在寒塘。 暮雨蒼茫,一隻孤雁在空中嘹嘹嚦嚦,呼尋夥伴。 那聲音是夠淒厲的了。 它經不住風雨的侵凌,再要前進,已感無力,面前恰有一個蘆葉蕭蕭的池塘,想下來棲息,卻又影單心怯,幾度盤旋。 那種欲下未下的舉動,遲疑畏懼的心理,寫得細膩入微。 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淒的情感熔鑄在孤雁身上了,從而構成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讀來如此逼真動人。 誠如近人俞陛雲所說:「如莊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猶詠鴛鴦之『暫分煙島猶迴首,只渡寒塘亦並飛』,替鴛鴦着想,皆妙入毫顛也。 」(《詩境淺說》)頸聯「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是承頷聯而來,寫孤雁穿雲隨月,振翅奮飛,然而仍是隻影無依,淒涼寂寞。 「渚雲低」是說烏雲逼近洲渚,對孤雁來說,便構成了一個壓抑的、恐怖的氛圍,孤雁就在那樣慘澹的昏暗中飛行。 這是多麼令人擔憂呵!這時作者是在注視並期望着孤雁穿過烏雲,脫離險境。 「關月」,指關塞上的月亮,這一句寫想象中孤雁的行程,雖非目力所及,然而「望盡似猶見」,傾注了對孤雁自始至終的關心。 這兩句中特別要注意一個「低」字,一個「冷」字。 月冷雲低,襯托着形單影隻,就突出了行程的艱險,心境的淒涼;而這都是緊緊地扣着一個「孤」字。 唯其孤,才感到雲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隨,才顯得孤單淒涼。 第16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下》
第1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