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詩人雖然句句明寫黃河,卻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罵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貼切。 這和羅隱十次參加科舉考試失敗的痛苦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 傳說「黃河千年一清,至聖之君以為大瑞」(見王嘉《拾遺記。 高辛》),所以詩人說,三千年(應是一千年)黃河才澄清一次,誰還能夠等得着呢?於是筆鋒一轉,不無揶揄地說:既然如此,就不勞駕您預告這種好消息了!換句話說,黃河很難澄清,朝廷上的烏煙瘴氣同樣也是改變不了的。 這是對唐王朝表示絶望的話。 此後,羅隱果真回到家鄉杭州,在錢鏐幕下做官,再不到長安考試了。 這首詩藝術上值得稱道的有兩點:第一,詩人拿黃河來諷喻科舉制度,這構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緊扣黃河,而又句句別有所指,手法也頗為高明。 詩人對唐王朝科舉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 詩中語氣激烈,曾有人說它是「失之大怒,其詞躁」(見劉鐵冷《作詩百法》),即不夠「溫柔惇厚」。 這是沒有理解羅隱當時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論」。 (劉逸生) 西施 西施 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歷來詠西施的詩篇多把亡吳的根由歸之於女色,客觀上為封建統治者開脫或減輕了罪責。 羅隱這首小詩的特異之處,就是反對這種傳統觀念,破除了「女人是禍水」的論調,閃射出新的思想光輝。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一上來,詩人便鮮明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將亡國的責任強加在西施之類婦女身上。 這裡的「時」,即時會,指促成家國興亡成敗的各種複雜因素。 「自有時」表示吳國滅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應歸咎于西施個人,這無疑是正確的看法。 有人認為這裡含有宿命論成分,其實是出於誤解。 「何苦」,勸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諷意味:你們自己誤了國家大事,卻想要歸罪一個弱女子,真是何必呢!當然,挖苦的對象並非一般吳人,而是吳國統治者及其幫閒們。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後面這兩句巧妙地運用了一個事理上的推論:如果說,西施是顛覆吳國的罪魁禍首,那麼,越王並不寵幸女色,後來越國的滅亡又能怪罪于誰呢?尖鋭的批駁通過委婉的發問語氣表述出來,絲毫不顯得劍拔弩張,而由於事實本身具有堅強的邏輯力量,讀來仍覺鋒芒逼人。 羅隱反對嫁罪婦女的態度是一貫的。 僖宗廣明年間(880—881),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皇帝倉皇出逃四川,至光啟元年(885)才返回京城。 詩人有《帝幸蜀》一首絶句記述這件事:「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阿蠻」即「阿瞞」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 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亂入蜀,于馬嵬坡縊殺楊妃以杜塞天下人口。 這一回僖宗再次釀成禍亂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詩人故意讓九泉之下的玄宗出來現身說法,告誡後來的帝王不要諉過於人,諷刺是夠辛辣的。 聯繫《西施》作比照,一詠史,一感時,題材不同,而精神實質並無二致。 這樣看來,《西施》的意義又何止為歷史作翻案而已! (陳伯海) 自遣 自遣 羅隱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羅隱仕途坎坷,十舉進士而不第,於是作《自遣》。 這首詩表現了他在政治失意後的頽唐情緒,其中未必不含一點憤世嫉俗之意。 這首詩歷來為人傳誦,除反映了舊時代知識分子一種典型的人生觀外,尤其不容忽視的,是詩在藝術表現上頗有獨到之處。 這首先表現在詩歌形象性的追求上。 乍看來此詩無一景語而全屬率直的抒情。 但詩中所有情語都不是抽象的抒情,而能夠給人一個具體完整的印象。 如首句說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說便抽象化、概念化。 而寫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種半是自白、半是勸世的口吻,尤其是仰面「高歌」的情態,則給人生動具體的感受。 情而有「態」,便形象化。 次句不說「多愁多恨」太無聊,而說「亦悠悠」。 悠悠,不盡,意謂太難熬受。 也就收到具體生動之效,不特是趁韻而已。 同樣,不說得過且過而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更將「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語具體化,一個放歌縱酒的曠士形象呼之慾出。 這,也就是此詩造成的總的形象了。 僅指出這一點還不夠,還要看到這一形象具有獨特個性。 只要將此詩與同含「及時行樂」意藴的杜秋娘所歌《金縷曲》相比較,便不難看到。 那裡說的是花兒與少年,所以「莫待無花空折枝」,頗有不負青春、及時努力的意味;而這裡取象于放歌縱酒,更帶遲暮的頽喪,「今朝有酒今朝醉」總使人感到一種內在的淒涼、憤嫉之情。 二詩彼此並不雷同。 此詩的情感既有普遍性,其形象又個性化,所以具有典型意義。 此詩藝術表現上更其成功之處,則在於重迭中求變化,從而形成絶妙的詠歎調。 一是情感上的重迭變化。 首句先括盡題意,說得時誠可高興失時亦不必悲傷;次句則是首句的補充,從反面說同一意思:倘不這樣,「多愁多恨」,是有害無益的;三、四句則又回到正面立意上來,分別推進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覆與推進,「明日愁來明日愁」則是「失即休」的進一步闡發。 總之,從頭至尾,詩情有一個迴旋和升騰。 二是音響即字詞上的重迭變化。 首句前四字與後三字意義相對,而二、六字(「即」)重迭;次句是緊縮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覆。 三、四句句式相同,但三句中「今朝」兩字重迭,四句中「明日愁」竟然三字重迭,但前「愁」字屬名詞,後「愁」字乃動詞,詞性亦有變化。 可以說,每一句都是重迭與變化手牽手走,而每一句具體表現又各各不同。 把重迭與變化統一的手法運用得盡情盡致,在小詩中似乎是最突出的。 由於上述兩個方面的獨到,宜乎千年以來一些窮愁潦倒的人沉飲「自遣」時,于古人偌多解愁詩句中,惟獨最容易記起「今朝有酒今朝醉」來。 (周嘯天) 鸚鵡 鸚鵡 羅隱 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 三國時候的名士禰衡有一篇《鸚鵡賦》,是托物言志之作。 禰衡為人恃才傲物,先後得罪過曹操與劉表,到處不被容納,最後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黃祖處,在一次宴會上即席賦篇,假借鸚鵡以抒述自己託身事人的遭遇和憂讒畏譏的心理。 羅隱的這首詩,命意亦相類似。 第1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下》
第1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