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聯回應詩題,卻不是直吐胸中塊壘。 《樂府指迷》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語結情最好。 」這「行人遙起廣陵思,古渡月明聞棹歌」,就是「以景語結情」。 它既切合詠「煬帝行宮」之意,又扣緊諷晚唐當世之旨。 「行人」,作者自指,詩人遊罷行宮,自然地想起這些廣陵(即揚州)舊事──由於煬帝的荒淫殘暴,激化了尖鋭的階級矛盾,末次南遊,釀成全國性的農民大起義。 不久隋朝即告滅亡。 ──但詩之妙,卻在於作者寫得含而不露,只寫詩人「遙起廣陵思」的情懷;所思內容,卻留待讀者去想象,去咀嚼。 只見詩人沉思之際,在這古渡明月之下,又傳來了琅琅漁歌。 棹歌的內容是什麼?作者亦不明言。 但聯繫詩人「喜談今古」、「深怨唐室」的身世,自然地使人想到屈原《漁父》中的名句:「舉世皆濁兮我獨清,眾人皆醉兮我獨醒!」「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古賢和隱者的唱答,也正是詩人此刻的心聲;從而將詠古和諷今融為一體,以景語完成了詩的題旨。 此詩之可貴,在於詩人詠古別具一格,寫得清新自然,娓娓動聽,挹之而源不盡,咀之而味無窮。 全詩共八句,句句是即景,句句含深意;景真、情長、意遠,構成了本詩特有的空靈浪漫風格。 (傅經順) 湖口送友人 湖口送友人 李頻 中流欲暮見湘煙,岸葦無窮接楚田。 去雁遠沖雲夢雪,離人獨上洞庭船。 風波盡日依山轉,星漢通霄向水懸。 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 這是一首送別詩。 「湖」,指洞庭湖,詩人即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別友人。 全詩大半寫景,不見傷別字面,只是將一片離情融入景中。 一、二兩聯寫「湖口」所見: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靄、蘆葦、田野;接着遠眺雲夢,但見飛雪、去雁;最後注目孤舟離人。 詩的前三句,境界闊大,氣象雄渾。 「中流欲暮見湘煙」,「中流」即江心,這是江面寬闊的地方,此時在暮靄的籠罩下更顯得蒼蒼莽莽。 「岸葦無窮接楚田」,「楚田」即田野,春秋戰國時期湘江流域為楚地:「岸葦無窮」已有深遠之意,再與「楚田」相接,極寫其空曠廣袤。 「去雁遠沖雲夢雪」,「雲夢」是有名的大澤,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內,孟浩然曾以「氣蒸雲夢澤」(《臨洞庭上張丞相》)來狀寫它的壯偉,這裡則以「雲夢雪」來表現同樣的境界。 經過此番描畫之後,方纔拈出第四句點題:「離人獨上洞庭船」。 此句一出,景語皆成情語。 飛雪暮靄,迷漫着一種淒冷壓抑的氛圍;四野茫茫,更顯出離人的伶仃;大雁孤飛,象徵著友人旅途的寂寞艱辛。 作者或用正面烘托,或用反面映襯,或用比興之法,寄寓自己的傷別之情。 這裡,詩人並沒有直接表達心緒,只是將幾組景物納入同一畫面之中,使它們發生內在的聯繫,通過畫面顯示特定的意境。 這樣,既有壯闊生動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內在的個人情致,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第三聯:「風波盡日依山轉,星漢通霄向水懸」。 此寫洞庭湖的景象,並非實寫,而是由「洞庭船」引發的想象,故而在時間上並不承上,「暮」、「雪」不見了。 兩句是說,洞庭湖波翻浪湧,奔流不息,入夜,則星河璀璨,天色湖水連成一片。 洞庭湖是浩瀚而美麗的,然而詩人此寫並不是出自對洞庭奇觀的激賞,風波之中,星漢之下,始終有着孤舟離人。 因而,他對洞庭湖水的描繪,流露着對友人一路艱辛的關切,而有關星河高懸的遐想,則是對孤舟夜渡的遙念。 詩人的這種情思同樣不是直接表達出來的,而是通過孤舟離人和洞庭景象這前後兩幅畫面的巧妙組接來加以體現的。 最後一聯:「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 這是說友人歸去當及新年,而自己卻不能回去。 「零落梅花」是詩人自況,也是一景。 由臘月而想到梅花,由「殘」而冠以「零落」,取景設喻妙在自然含蓄。 此聯固然表現了詩人的自傷之意,但同時也表現了念友之情,因為詩人之所以感到孤獨,完全是由友人的別離引起的,故而這種自傷正是對友人的依戀。 李頻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這首詩堪稱其代表作。 全詩八句倒有七句寫景,湘江的暮靄,江岸的蘆葦、田野,雲夢的飛雪、大雁,渡口的孤舟、離人,洞庭的風波、星河,以及臘月的梅花,等等,真是紛至沓來,目不暇接。 詩文有所謂「主賓」一說,主是中心,「無主之賓,謂之烏合」(王夫之《姜齋詩話》)。 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孤舟離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圍繞這個中心層層設景;又從孤舟離人逗出情思,把諸多景物有機地串聯起來。 故而全詩顯得章法齊整,中心突出,而且融情入景,與一味作感傷語的送別詩不同,自有一番悠悠遠思的風韻。 (周錫炎) 哭李商隱(其二) 哭李商隱(其二) 崔珏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絶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這是一首情辭並茂的悼友詩。 李商隱是一代才人。 崔珏說他有「才」且「凌雲萬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虛負」二字,便寫出了對世情的不平。 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而以「未曾開」收句,便表現了對世事的鞭闢和對才人的嘆惜。 首聯貌似平淡,實則包含數層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隱坎坷世途、懷才不遇的一生。 中間兩聯,承首聯而寫「哭」。 李商隱有《流鶯》詩:「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以傷春苦啼的流鶯,因花落而無枝可棲,自喻政治上的失意。 崔詩「鳥啼花落人何在」,則用「鳥啼花落」烘托成一幅傷感色調的虛景,喚起人們對李商隱身世的聯想,以虛托實,使「哭」出來的「人何在」三個字更實在,更有勁,悲悼的意味更濃。 第四句以「桐枯鳳死」暗喻李商隱的去世。 《莊子。 秋水》:「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足見其高貴。 這鵷雛即是鳳一類的鳥。 李商隱在科第失意時,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鴟鳥,而自喻為鵷雛(《安定城樓》:「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當時鳳在,就無桐可棲,無竹可食。 如今竹死,桐枯,鳳亡,就更令人悲愴了。 此句用字平易、精審,可謂一哭三嘆也。 「良馬足因無主踠」,良馬不遇其主,致使腿腳屈曲,步履維艱,這是喻示造成李商隱悲劇的根本原因,要歸之於壓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現實。 一般人都為此深感悲憤,何況作為李商隱的舊交和知音呢?「舊交心為絶弦哀」,明哭一聲,哀得慟切。 春秋時,俞伯牙鼓琴,只有鐘子期聞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後,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絶弦罷彈。 作者藉此故事,十分貼切地表達了對亡友真摯的情誼和沉痛的哀思。 第1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下》
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