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用精煉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表達了悱惻纏綿的情思,風流蘊藉,意境深遠,餘韻不盡。 就詩而論,表現的感情還是很深沉、很真摯的。 杜牧為人剛直有節,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好歌舞,風情頗張,本詩亦可見此意。 (張燕瑾) 南陵道中 南陵道中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這首詩收入《樊川外集》,題一作「寄遠」。 杜牧在文宗開成年間曾任宣州團練判官,南陵是宣州屬縣,詩大約就寫於任職宣州期間。 題稱「南陵道中」,沒有點明是陸路還是水程。 從詩中描寫看,理解為水程似乎切當一些。 前兩句分寫舟行所見水容天色。 「漫悠悠」,見水面的平緩、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容與,也暗透出他一絲覊旅的孤寂。 一、二兩句之間,似有一個時間過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時的景象。 過了一會,風變緊了,雲彩因為風的吹送變得稀薄而輕盈,天空顯得高遠,空氣中也散髮着秋天的涼意。 「欲變秋」的「欲」字,正表現出天氣變化的動態。 從景物描寫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來的相對平靜變得有些騷屑不寧,由原來的一絲淡淡的孤寂進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這些描寫,都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準備。 正當旅人觸物興感、心境孤迥的時候,忽見岸邊的江樓上有紅袖女子正在憑欄遙望。 三、四兩句所描繪的這幅圖景,色彩鮮明,饒有畫意,不妨當作江南水鄉風情畫來欣賞。 在客心孤迥之時,意緒本來有些索寞無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見這樣一幅美麗的圖景,精神為之一爽,覊旅的孤寂在一時間似乎沖淡了不少。 這是從「正是」、「誰家」這樣開合相應、搖曳生姿的語調中可以感覺出來的。 但這幅圖景中的憑樓而望的紅袖女子,究竟是懷着閒適的心情覽眺江上景色,還是象溫庭筠詞中所寫的那位等待丈夫歸來的女子那樣,「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在望穿秋水地曆數江上歸舟呢?這一點,江上舟行的旅人並不清楚,自然也無法向讀者交待,只能渾涵地書其即目所見。 但無論是閒眺還是望歸,對旅人都會有所觸動而引起各種不同的聯想。 在這裡,「紅袖憑江樓」的形象內涵的不確定,恰恰為聯想的豐富、詩味的雋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這似乎告訴我們,在一定條件下,藝術形象或圖景內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點,相反地還是一種優點,因為它使詩的意境變得更富含蘊、更為渾融而耐人尋味,讀者也從這種多方面的尋味聯想中得到藝術欣賞上的滿足。 當然,這種不確定仍然離不開「客心孤迥」這樣一個特定的情景,因此儘管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聯想體味,但總的方向是大體相近的。 這正是藝術的豐富與雜亂、含蓄與晦澀的一個重要區別。 (劉學鍇) 遣懷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首詩,是杜牧追憶在揚州當幕僚時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詩的前兩句是昔日揚州生活的回憶:潦倒江湖,以酒為伴;秦樓楚館,美女嬌娃,過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 「楚腰纖細掌中輕」,運用了兩個典故。 楚腰,指美人的細腰。 「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韓非子。 二柄》)。 掌中輕,指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見《飛燕外傳》)。 從字面看,兩個典故,都是誇讚揚州妓女之美,但仔細玩味「落魄」兩字,可以看出,詩人很不滿于自己沉淪下僚、寄人籬下的境遇,因而他對昔日放蕩生涯的追憶,並沒有一種愜意的感覺。 為什麼這樣說呢?請看下面:「十年一覺揚州夢」,這是發自詩人內心的慨嘆,好象很突兀,實則和上面二句詩意是連貫的。 「十年」和「一覺」在一句中相對,給人以「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感,愈加顯示出詩人感慨情緒之深。 而這感慨又完全歸結在「揚州夢」的「夢」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華熱閙,骨子裡的煩悶抑鬱,是痛苦的回憶,又有醒悟後的感傷……這就是詩人所「遣」之「懷」。 忽忽十年過去,那揚州往事不過是一場大夢而已。 「贏得青樓薄倖名」—最後竟連自己曾經迷戀的青樓也責怪自己薄情負心!「贏得」二字,調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 這是進一步對「揚州夢」的否定,可是寫得卻是那樣貌似輕鬆而又詼諧,實際上詩人的精神是很抑鬱的。 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暫,自己又幹了些什麼,留下了什麼呢?這是帶著苦痛吐露出來的詩句,非再三吟哦,不能體會出詩人那種意在言外的情緒。 前人論絶句嘗謂:「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胡震亨《唐音癸簽》),杜牧這首絶句,可謂深得其中奧妙。 這首七絶用追憶的方法入手,前兩句敘事,後兩句抒情。 三、四兩句固然是「遣懷」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載酒行」卻是所遣之懷的原因,不可輕輕放過。 前人評論此詩完全着眼于作者「繁華夢醒,懺悔艷游」,是不全面的。 詩人的「揚州夢」生活,是與他政治上不得志有關。 因此這首詩除懺悔之意外,大有前塵恍惚如夢,不堪迴首之意。 (唐永德) 嘆花 嘆花 杜牧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這首詩的文字一作:「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 關於此詩,有一個傳說故事:杜牧遊湖州,識一民間女子,年十餘歲。 杜牧與其母相約過十年來娶,後十四年,杜牧始出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 杜牧感嘆其事,故作此詩。 這個傳說不一定可靠,但此詩以嘆花來寄託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 它表現的是詩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時的一種惆悵懊喪之情。 全詩圍繞「嘆」字着筆。 前兩句是自嘆自解,抒寫自己尋春賞花去遲了,以至于春盡花謝,錯失了美好的時機。 首句的「春」猶下句的「芳」,指花。 而開頭一個「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詩人那種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了。 第二句寫自解,表示對春暮花謝不用惆悵,也不必怨嗟。 詩人明明在惆悵怨嗟,卻偏說「不須惆悵」,明明是痛惜懊喪已極,卻偏要自寬自慰,這在寫法上是騰挪跌宕,在語意上是翻進一層,越發顯出詩人惆悵失意之深,同時也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懊惱至極的情緒。 後兩句寫自然界的風風雨雨使鮮花凋零,紅芳褪盡,綠葉成陰,結子滿枝,果實纍纍,春天已經過去了。 似乎只是純客觀地寫花樹的自然變化,其實蘊含著詩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本詩主要用「比」的手法。 通篇敘事賦物,即以比情抒懷,用自然界的花開花謝,綠樹成陰子滿枝,暗喻少女的妙齡已過,結婚生子。 但這種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離,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與此詩有關的故事,只把它當作別無寄託的詠物詩,也是出色的。 隱喻手法的成功運用,又使本詩顯得構思新穎巧妙,語意深曲蘊藉,耐人尋味。 (吳小林) 山行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第9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下》
第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