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閒月,冒雨浴蠶,就把倍忙時節的農家氣氛表現得更加夠味。 但詩人存心要錦上添花,揮灑妙筆寫下最後一句:「閒着中庭梔子花」。 事實上就是沒有一個人「閒着」,但他偏不正面說,卻要從背面、側面落筆。 用「閒」襯忙,興味尤饒。 一位西方詩評家說,徒手從金字塔上挖下一塊石頭,並不比從傑作中抽換某個單詞更困難。 這裡的「閒」,正是這樣的字,它不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經安放就斷不可移易。 同時詩人做入「梔子花」,又豐富了詩意。 雨浥梔子冉冉香,意象夠美的。 此外,須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詩中向來用作愛之象徵,故少女少婦很喜採擷這種素色的花朵。 此詩寫梔子花無人采,主要在於表明春深農忙,似無關「同心」之意。 但這恰從另一面說明,農忙時節沒有談情說愛的「閒」功夫,所以那花的這層意義便給忘記了。 這含蓄不發的結尾,實在妙機橫溢,搖曳生姿。 全詩處處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勞動生活情事,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運用新鮮活潑的語言,新鮮生動的意象,傳出濃郁的鄉土氣息。 可謂「心思之巧,辭句之秀,最易啟人聰穎」(《唐詩別裁》卷八評張王樂府語)了。 (周嘯天) 贈李愬仆射二首(其一) 贈李愬仆射二首(其一) 王建 和雪翻營一夜行,神旗凍定馬無聲。 遙看火號連營赤,知是先鋒已上城。 這是王建贈給李愬的兩首七絶之一。 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彰義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割據淮西(今河南汝南一帶),與朝廷相對抗,嚴重地影響了唐王朝的鞏固和統一。 元和十二年十月的一個風雪之夜,著名將領李愬發兵九千,以降將李祜、李忠義率三千精兵為前驅,急行軍六十里,首先襲擊了軍事要地張柴村,然後取道一條從沒有走過的險路,冒着大雪行軍七十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僅在一夜間,就攻下了頑敵老巢蔡州城,生擒了吳元濟。 《新唐書》稱其「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 王建這首詩,緊緊圍繞這次戰役,抓住天氣的極端惡劣與部隊紀律的高度嚴明這兩個特點,着意刻畫,寫得生動形象,不落俗套。 「和雪翻營一夜行」,「和雪」,與雪攪和在一起,說明是在大雪中行動:「翻營」,傾營出動,足見規模之大:「一夜行」點明是夜晚奇襲。 這句詩七個字,分為三層,一層一轉,不但讀來鏗鏘有力,而且以詩句強勁的節奏再現了部隊頂風冒雪夜間急行軍的情景。 「神旗凍定馬無聲」,緊承上句,軍旗都已經被冰雪凍得僵硬,不能飄揚。 在如此奇寒之中,人會怎麼樣呢?但接下去卻沒有寫人,而出人意外地寫了馬,他是以「馬無聲」來引導讀者去想象人的無聲。 試想九千人的部隊在一夜之間要行軍一百三十里已是不容易了,竟能做到人馬無聲,不但表現了軍紀的嚴明,也反映了將士的鬥志。 「遙看火號連營赤,知是先鋒已上城」。 這兩句沒有具體寫戰斗的如何英勇激烈,只攝取了一個「遙看」的鏡頭:先頭部隊已舉火攻下了蔡州城,預先約好的火號到處燃起,照亮了州城的夜空。 這一筆給讀者充分的聯想,展開了一幅壯闊的畫面。 詩人不寫攻城的先頭部隊怎樣戰鬥,而寫後面部隊遙望城內的變化,不寫勝利後的喜慶,而寫標志著勝利的燭天火號,這是經過精心構思,精心選材的。 如果寫城上的戰鬥廝殺,則不免失于露,且寥寥數字不易概括傳神;如果寫勝利後的喜慶,則不免使人有曲終意盡之感,不能給讀者留下足夠的回味餘地。 現在這樣寫,可謂恰到好處,說明詩人善於捕捉生活中最富於表現力的細節,而且妙于結構安排,使全詩生動真實而又韻味深長。 寫後面部隊是從「遙望」中看到連營大火獲得全勝消息的,說明他們還沒有投身戰鬥,這就愈加使人感到戰鬥進行的順利和迅速,從而反襯出準備的充實和籌劃的精到。 這一切,對策畫、指揮這場戰斗的李愬來說,無疑是最好、最具體的讚頌了。 這首詩在結構上弛張有度。 前兩句寫得緊張,節奏急促,情節變化快;後兩句寫得輕鬆,虛中見實,把事件發展的高潮隱含在餘韻中,別具藝術匠心。 (絳雲) 江陵使至汝州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雲間,寒食離家麥熟還。 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 這首紀行詩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來的路上行近汝州(今河南臨汝縣)時寫的。 第一句是回望來路。 巴路,指的是通向江陵、巴東一帶的道路。 江陵到汝州,行程相當遙遠,回望巴路,但見白道如絲,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後漸漸隱入雲間天際。 這一句表明離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經很遠,回程已快接近尾聲了。 翹首南望,對遠在雲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會產生一些懷念和遙想,但這時充溢在詩人心中的,已經主要是回程行將結束的喜悅了。 所以第二句緊接着瞻望前路,計算歸期。 王建家居潁川(今河南許昌),離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 「寒食離家麥熟還」,這句平平道出,彷彿只是客觀地交待離家和歸家的時間季節,而此行往返程途的遙遠,路上的辛苦勞頓,盼歸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節景物的變化,都隱然見於言外。 寒食離家,郊原還是一片嫩綠,回家的時候,田間壠上,卻已是一片金黃了。 三、四兩句轉寫前路所見景色。 「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 」傍晚時分,前面出現了幾座青得象染過一樣的峰巒,同行的商人說,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 兩句淡淡寫出,徐徐收住,只說行途所見所聞,對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卻自有一番韻外之致,一種悠然不盡的遠神。 單從寫景角度說,用洗煉明快之筆畫出在薄暮朦朧背景上凸現的幾座輪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確實也能給人以美感和新鮮感。 人們甚至還可以從「數峰青似染」想象出天氣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這幾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麗身姿。 但它的好處似乎主要不在寫景,而在於微妙地傳出旅人在當時特定情況下一種難以言傳的心境。 這個特定情況,就是上面所說的歸程即將結束,已經行近離家最近的一個大站頭汝州了。 這樣一個站頭,對盼歸心切的旅人來說,無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對它的出現自然特別關注。 正在遙望前路之際,忽見數峰似染,引人矚目,不免問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則不經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巒。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此刻在詩人心中湧起的自是一陣欣慰的喜悅,一種興奮的情緒和親切的感情。 而作者沒有費力地去刻畫當時的心境,只淡淡着筆,將所見所聞輕輕托出,而自然構成富於含蘊的意境和令人神遠的風調。 紀行詩自然會寫到山川風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單純由於寫出了優美的景色,而且由於在寫景中傳出詩人在特定情況下的一片心境。 這種由景物與心境的契合神會所構成的風調美,常常是紀行詩(特別是小詩)具有藝術魁力的一個奧秘。 (劉學鍇)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第1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中》
第1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