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這首送別詩,既不寫餞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寫分手時的難捨離情。 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說話行事,祝酒勸飲,然而字裡行間卻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蕩漾。 這是天寶十載(751)六月,李副使(名不詳)將離武威,遠赴磧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因而詩的開頭兩句即點明時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經的火山、赤亭這段最艱苦的旅程開篇。 「火山五月人行少」,詩人早有吟詠,況六月酷暑?作者不從餞行話別落筆,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個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艱苦、毅然應命前行的豪邁氣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別之意也暗含其中了。 三、四兩句在寫法上作一轉折,明寫李氏不平凡的經歷,激勵其一往無前:知道您經常出入邊地,豈能見到輪台的月亮而惹起鄉愁呢?這裡「豈能」故作反問,暗示出李副使長期馳騁沙場,早已把鄉愁置於腦後了。 「豈能愁見輪台月」,是盛唐時代人們積極進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個昂揚的音節。 詩的五、六兩句是招呼、勸說的口氣,輓留李副使脫鞍稍駐,暫入酒家,飲酒話別。 作者越過一般送別詩多訴依依不捨之情的藩籬,直接提出此次西行「擊胡」的使命,化惆悵為豪放,在送別的詩題下開拓了新的意境。 詩末兩句直抒胸襟,更是氣貫長虹:功名請向戎馬沙場上求取,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 「祗向」,語氣恭敬而堅決。 這既可看作岑參勉勵李氏立功揚名,創造英雄業績,又何嘗不是自己的理想和壯志呢?這兩句將詩情推向高潮,英雄豪氣使後世多少讀者為之激動振奮。 這首詩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並且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窠臼。 其口語化的詩歌語言,讓人感到親切灑脫。 悠揚流美的聲調給人以奔放明快的詩意感受。 自由活潑的韻律,跌宕有致的節奏,顯示出一種豪邁的氣勢,傳達出火一般的激情,無疑將給遠行者以極大的鼓舞力量。 (林家英)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岑參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 這首詩中所說的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唐河西節度府設于此地。 館,客舍。 從「河西幕府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等詩句看,岑參此時在涼州作客。 涼州河西節度使幕府中,詩人有許多老朋友,常歡聚夜飲。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首先出現的是城頭彎彎的明月。 然後隨着明月升高,銀光鋪瀉,出現了月光照耀下的涼州城。 首句「月出」,指月亮從地平綫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頭上繼續升高。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這是隨着月光的照耀,更清晰地呈現了涼州的全貌。 「涼州」,有的本子作「梁州」(今陝西漢中市)。 這是因為後人看到「七里十萬家」,認為甘肅涼州沒有這種規模而妄改的。 其實,唐前期的涼州是與揚州、益州等城市並列的第一流大都市。 「七里十萬家」,正是大筆淋漓地勾畫出這座西北重鎮的氣派和風光。 而下一句,就更見出是甘肅涼州了。 涼州在邊塞,居民中少數民族很多。 他們能歌善舞,多半會彈奏琵琶。 不用說,在月光下的涼州城,蕩漾着一片琵琶聲。 這裡寫出了涼州城的歌舞繁華、和平安定,同時帶著濃郁的邊地情調。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仍然是寫琵琶聲,但已慢慢向夜宴過渡了。 這「一曲琵琶」已不是「胡人半解彈琵琶」的滿城琵琶聲,乃是指宴會上的演奏。 「腸堪斷」形容琵琶動人。 「風蕭蕭兮夜漫漫」,是空曠而又多風的西北地區夜晚所給人的感受。 這種感受由於「琵琶一曲」的演奏更加增強了。 以上六句主要寫環境背景。 詩人吸取了民歌的藝術因素,運用頂針句法,句句用韻,兩句一轉,構成輕快的、詠唱的情調,寫出涼州的宏大、繁榮和地方色彩。 最後一句「風蕭蕭兮夜漫漫」,用了一個「兮」字和迭字「蕭蕭」、「漫漫」,使節奏舒緩了下來。 後面六句即正面展開對宴會的描寫,不再句句用韻,也不再連續使用頂針句法。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兩句重複「故人」二字,見出情誼深厚。 因為「多故人」,與各人離別的時間自然不盡相同,所以說「三五春」,下語是經過斟酌的。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花門樓」在這裡即指涼州館舍的樓房。 二句接「故人別來三五春」,說時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黃的季節了。 歲月催人,哪能互相看著在貧賤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趕快建立功業。 「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 」一個「笑」字,寫出岑參和他朋友的本色。 宴會中不時地爆發出大笑聲,這樣的歡會,這樣的大笑,一生中也難得有幾回,老朋友們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為之醉倒! 這首詩把邊塞生活情調和強烈的時代氣息結合了起來。 全詩由月照涼州開始,在着重表現邊城風光的同時,那種月亮照耀着七里十萬家和城中蕩漾的一片琵琶聲,也鮮明地透露了當時涼州的闊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氣氛。 如果拿它和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相比,即可見同樣是寫邊城,寫秋天的季節,寫少數民族的音樂,但那種「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的描寫,所表現的時代氣氛就完全不同了。 至于詩所寫的夜宴,更是興會淋漓,豪氣縱橫,不是盛唐的人不能如此。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不是有感於時光流逝,嘆老嗟卑,而是有着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豪邁感,表現出奮發的人生態度。 「一生大笑能幾回」的笑,更是爽朗健康的笑。 它來源於對前途、對生活的信心。 同樣,末句「須醉倒」,也不是藉酒澆愁,而是以酒助興,是豪邁樂觀的醉。 讀者從人物的神態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時代脈搏。 (余恕誠) 寄左省杜拾遺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禦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羡鳥飛。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詩題中的「杜拾遺」,即杜甫。 岑參與杜甫在唐肅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同仕于朝;岑任右補闕,屬中書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遺,屬門下省,居左署,故稱「左省」。 「拾遺」和「補闕」都是諫官。 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詩友,這是他們的唱和之作。 第7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中》
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