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理解這組詩的結構,須對其內容先略作說明。 第一首是組詩的序曲,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盪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聲撲面驚心,抒發了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 這一首開門見山,抒情寫景,波瀾壯闊,感情強烈。 詩意落實在「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兩句上,下啟第二、三首。 第二首寫詩人身在孤城,從落日的黃昏坐到深宵,翹首北望,長夜不寐,上應第一首。 最後兩句,側重寫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臥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劍南,心懷渭北,「每依北斗望京華」,表現出對長安的強烈懷念。 第三首寫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 詩人日日獨坐江樓,秋氣清明,江色寧靜,而這種寧靜給作者帶來的卻是煩擾不安。 面臨種種矛盾,深深感嘆自己一生的事與願違。 第四首是組詩的前後過渡。 前三首詩的憂鬱不安步步緊逼,至此才揭示它們的中心內容,接觸到「每依北斗望京華」的核心:長安象「弈棋」一樣彼爭此奪,反覆不定。 人事的更變,綱紀的崩壞,以及回紇、吐蕃的連年進犯,這一切使詩人深感國運大非昔比。 對杜甫說來,長安不是個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過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戀,有愛慕,有歡笑,也有到處「潛悲辛」的苦悶。 當此國家殘破、秋江清冷、個人孤獨之際,所熟悉的長安景象,一一浮現眼前。 「故國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第五首,描繪長安宮殿的巍峨壯麗,早朝場面的莊嚴肅穆,以及自己曾得「識聖顏」至今引為欣慰的回憶。 值此滄江病臥,歲晚秋深,更加觸動他的憂國之情。 第六首懷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華。 帝王佚樂游宴引來了無窮的「邊愁」,清歌曼舞,斷送了「自古帝王州」,在無限惋惜之中,隱含斥責之意。 第七首憶及長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當年國力昌盛、景物壯麗和物產富饒的盛景。 第八首表現了詩人當年在昆吾、禦宿、渼陂春日郊遊的詩意豪情。 「彩筆昔曾干氣象」,更是深刻難忘的印象。 八首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正如一個大型抒情樂曲有八個樂章一樣。 這個抒情曲以憂念國家興衰的愛國思想為主題,以夔府的秋日蕭瑟,詩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飄零,特別是關切祖國安危的沉重心情作為基調。 其間穿插有輕快歡樂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有壯麗飛動、充滿豪情的描繪,如對長安宮闕、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現慷慨悲憤情緒的,如「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有極為沉鬱低回的詠歎,如「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白頭吟望苦低垂」等。 就以表現詩人孤獨和不安的情緒而言,其色調也不盡相同。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以豪邁、宏闊寫哀愁:「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以清麗、寧靜寫「剪不斷、理還亂」的不平靜的心緒。 總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基調的思想情緒。 它們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撐,構成了整體。 這樣不僅使整個抒情曲錯綜、豐富,而且抑揚頓挫,有開有闔,突出地表現了主題。 王船山對此說:「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態盡失矣。 」(《船山遺書。 唐詩評選》卷四) 《秋興》八首中,杜甫除採用強烈的對比手法外,反覆運用了循環往複的抒情方式,把讀者引入詩的境界中去。 組詩的綱目是由夔府望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 組詩的樞紐是「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從瞿塘峽口到曲江頭,相去遙遠,詩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撫今追昔,憂邦國安危……種種複雜感情交織成一個深厚壯闊的藝術境界。 第一首從眼前叢菊的開放聯繫到「故園」。 追憶「故園」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黃昏的四處砧聲所打斷。 這中間有從夔府到長安,又從長安回到夔府的往複。 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遙望長安,聽峽中猿啼,想到「畫省香爐」。 這是兩次往複。 聯翩的回憶,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喚醒。 這是第三次往複。 第三首雖然主要在抒發悒鬱不平,但詩中有「五陵衣馬自輕肥」,仍然有夔府到長安的往複。 第四、五首,一寫長安十數年來的動亂,一寫長安宮闕之盛況,都是先從對長安的回憶開始,在最後兩句回到夔府。 第六首,從瞿塘峽口到曲江頭,從目前的萬里風煙,想到過去的歌舞繁華。 第七首懷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關塞極天惟鳥道」的冷落。 第八首,從長安的「昆吾……」回到「白頭吟望」的現實,都是往複。 循環往複是《秋興》的基本表現方式,也是它的特色。 不論從夔府寫到長安,還是從追憶長安而歸結到夔府,從不同的角度,層層加深,不僅毫無重複之感,還起了加深感情,增強藝術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說是「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贈鄭諫議十韻》)了。 情景的和諧統一,是抒情詩裡一個異常重要的方面。 《秋興》八首可說是一個極好的範例。 如「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波浪洶湧,彷彿天也翻動;巫山風雲,下及于地,似與地下陰氣相接。 前一句由下及上,後一句由上接下。 波浪滔天,風雲匝地,秋天蕭森之氣充塞于巫山巫峽之中。 我們感到這兩句形象有力,內容豐富,意境開闊。 詩人不是簡單地再現他的眼見耳聞,也不是簡單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風雲、三峽秋深的外貌特徵,詩人捕捉到它們內在的精神,而賦予江水、風雲某種性格。 這就是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是驚風駭浪,動盪不安;蕭條陰晦,不見天日。 這就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極度不安,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鬱勃不平,也象徵了國家局勢的變易無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 兩句詩把峽谷的深秋,詩人個人身世以及國家喪亂都包括在裡面。 這種既掌握景物的特點,又把自己人生經驗中最深刻的感情融會進去,用最生動、最有概括力的語言表現出來,這樣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圖表現的感情也就有所附麗。 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 語簡而意繁,心情苦悶而意境開闊(意指不侷促,不狹窄)。 蘇東坡曾說:「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確實是有見識、有經驗之談。 第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中》
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