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林裡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着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 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着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 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 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 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 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 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 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 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傅如一) 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 其實,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 他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着亦官亦隱的生活。 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 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中年以後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 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後,完全被那裡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 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 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 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 從這段描述,我們就可知道詩中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閒情逸致了。 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緻;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 詩人同調無多,興緻來時,惟有獨遊,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言「勝事自知」。 「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雲起時」,是心情悠閒到極點的表示。 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閒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雲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 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閒適也就明白揭出了。 此二句深為後代詩家讚賞。 近人俞陛雲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 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 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 」(《詩境淺說》)這是很有見地的。 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 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及『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 」 最後一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突出了「偶然」二字。 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於偶然,本來出遊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 「偶然」二字實在是貫穿上下,成為此次出遊的一個特色。 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閒,如行雲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 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對於我們瞭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識意義的。 (劉逸生) 歸嵩山作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 嵩山,古稱「中嶽」,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首聯描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扣題目中的「歸」字。 清澈的河川環繞着一片長長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離歸的車馬緩緩前進,顯得那樣從容不迫。 這裡所寫望中景色和車馬動態,都反映出詩人歸山出發時一種安詳閒適的心境。 中間四句進一步描摹歸隱路途中的景色。 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閒閒」直接發展而來。 這裡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擬人化了,彷彿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鳥兒飛回林木茂盛的長薄中去棲息,它們好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 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其實還是寫作者自己有情:一是體現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託。 「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歸隱的堅決態度:「暮禽」句包含「鳥倦飛而知還」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隱的原因是對現實政治的失望厭倦。 所以此聯也不是泛泛的寫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這一聯運用的還是寓情於景的手法。 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了一幅具有季節、時間、地點特徵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餘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 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淒涼色彩的景物,對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感到淒清的心境。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迢遞」是形容山高遠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練而又形象的描寫。 「嵩高」,即嵩山。 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 「歸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點出題目中的「歸」字。 「閉關」,不僅指關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 後句寫歸隱後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絶,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這時感情又趨向沖淡平和。 第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上》
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