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意是望終南餘雪。 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陰」);而且,惟其「陰」,才有「餘雪」。 「陰」字下得很確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讚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 「積雪浮雲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 這個「浮」字下得多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雲端。 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雲端,積雪未化。 雲,總是流動的;而高出雲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不正給人以「浮」的感覺嗎?讀者也許要說:「這裡並沒有提到陽光呀!」是的,這裡是沒有提,但下句卻作了補充。 「林表明霽色」中的「霽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的陽光給「林表」塗上的色彩。 「明」字當然下得好,但「霽」字更重要。 作者寫的是從長安遙望終南餘雪的情景。 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陰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蒙濛霧靄;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賈島的《望(終南)山》詩裡是這樣寫的:「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 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 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 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 」久雨新晴,終南山翠色慾流,長安百萬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多好看!唐時如此,現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所以,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餘雪而不用一個「霽」字,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餘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觀真實了。 祖詠不僅用了「霽」,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的「霽」。 怎見得?他說「林表明霽色」,而不說山腳、山腰或林下「明霽色」,這是很費推敲的。 「林表」承「終南陰嶺」而來,自然在終南高處。 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落日的餘光平射過來,染紅了林表,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 而結句的「暮」字,也已經呼之慾出了。 前三句,寫「望」中所見;末一句,寫「望」中所感。 俗諺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 一場雪後,只有終南陰嶺尚餘積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熱,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時,又比白天寒;望終南餘雪,寒光閃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做望終南餘雪的題目,寫到因望餘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的確完滿了;何必死守清規戎律,再湊幾句呢? 王士稹在《漁洋詩話》捲上裡,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並列,稱為詠雪的「最佳」作,不算過譽。 (霍松林) 王維●隴西行① 王維●隴西行①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這是王維用樂府舊題寫的一首邊塞詩。 詩一開頭,便寫告急途中,軍使躍馬揚鞭,飛馳而來,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了。 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馬」、「一揚鞭」的瞬息之間,「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風馳電掣般地一閃而過,以誇張的語言渲染了十萬火急的緊張氣氛,給人以極其鮮明而飛動的形象感受。 中間兩句,點明了騎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 一個「圍」字,可見形勢的嚴重。 一個「至」字,則交代了軍使經過「走馬」、「揚鞭」的飛馳疾驅,終於將軍書及時送到。 最後兩句,補充交代了氣候對烽火報警的影響。 按理,應當先見烽火,後到軍書。 然而現在,在接到軍書之後,舉目西望,卻只見漫天飛雪,一片迷茫,望斷關山,不見烽煙。 是因雪大點不着烽火呢,還是點着了也望不見呢?反正是烽火聯繫中斷了。 這就更突出了飛馬傳書的刻不容緩。 寫到這裡,全詩便戛然而止了,結得乾脆利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餘地。 儘管寫形勢危急,氣氛緊張,而詩中表現的情緒卻是熱烈、鎮定和充滿自信的。 這首詩,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 它反映的是邊塞戰爭,但並不正面描寫戰爭。 詩人的着眼點既不在軍書送出前邊關如何被圍,也不在軍書送至後援軍如何出動,而是僅僅擷取軍使飛馬告急這樣一個片斷、一個側面來寫,至于前前後後的情況,則讓讀者自己用想象去補充。 這種寫法,節奏短促,一氣呵成,篇幅集中而內藴豐富,在藝術構思上也顯得不落俗套。 (劉德重) 〔注〕①《隴西行》:樂府舊題。 又稱《步出夏門行》,屬《相和歌。 瑟調曲》。 送別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着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 「飲」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 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 第二句設句,問君到哪裡去。 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 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語,表露了作者對友人關切愛護的深厚情意。 送別者的感情起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 不僅交待友人歸隱的原因,表現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 這三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的一把鑰匙。 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後,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 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 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羡;既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聯繫前面「不得意」三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則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並蘊含著詩人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着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從寫法上看,前面四句,寫得比較平淡,似乎無甚意味,至此兩句作結,詩意頓濃,韻味驟增,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當然,這兩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發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前四句作鋪墊,這兩句結尾也就不會給人這樣強的「清音有餘」(謝榛語)的感覺。 (吳小林) 青溪 青溪 王維 言①入黃花川②,每逐青溪③水。 隨山將萬轉,趣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詩題一曰《過青溪水作》,大約是王維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 寫了一條不甚知名的溪水,卻很難體現王維山水詩的特色。 第5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上》
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