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王伯禮,字用之,世祖第十子也。 天嘉六年,立為武陵王。 太建初,為雲旗將軍、持節、都督吳興諸軍事、吳興太守。 在郡恣行暴掠,驅錄民下,逼奪財貨,前後委積,百姓患之。 太建九年,為有司所劾,上曰:「王年少,未達治道,皆由佐史不能匡弼所致,特降軍號,後若更犯,必致之以法,有司不言與同罪。 」十一年春,被代征還,伯禮遂遷延不發。 其年十月,散騎常侍、御史中丞徐君敷奏曰:「臣聞車屨不俟,君命之通規,夙夜匪懈,臣子之恆節。 謹案雲旗將軍、持節、都督吳興諸軍事、吳興太守武陵王伯禮,早擅英猷,久馳令問,惟良寄重,枌鄉是屬。 聖上愛育黔黎,留情政本,共化求瘼,早赴皇心,遂復稽緩歸驂,取移涼燠,遲回去鷁,空淹載路,淑慎未彰,違惰斯在,繩愆檢跡,以為懲誡。 臣等參議以見事免伯禮所居官,以王還第,謹以白簡奏聞。 」詔曰:「可」。 禎明三年入關,隋大業中為散騎侍郎、臨洮太守。 永陽王伯智,字策之,世祖第十二子也。 少惇厚,有器局,博涉經史。 太建中,立為永陽王。 尋為侍中,加明威將軍,置佐史。 尋加散騎常侍,累遷尚書左仆射,出為使持節、都督東揚、豊二州諸軍事、平東將軍,領會稽內史。 至德二年,入為侍中、翊左將軍,加特進。 禎明三年入關。 隋大業中,為岐州司馬,遷國子司業。 桂陽王伯謀,字深之,世祖第十三子也。 太建中,立為桂陽王。 七年,為明威將軍,置佐史。 尋為信威將軍、丹陽尹。 十年,加侍中。 出為持節、都督吳興諸軍事、東中郎將、吳興太守。 十一年,加散騎常侍。 至德元年薨。 子豊嗣,大業中,為番禾令。 高宗四十二男:柳皇后生後主,彭貴人生始興王叔陵,曹淑華生豫章王叔英,何淑儀生長沙王叔堅、宜都王叔明,魏昭容生建安王叔卿,錢貴妃生河東王叔獻,劉昭儀生新蔡王叔齊,袁昭容生晉熙王叔文、義陽王叔達、新會王叔坦,王姬生淮南王叔彪、巴山王叔雄,吳姬生始興王叔重,徐姬生尋陽王叔儼,淳于姬生岳陽王叔慎,王修華生武昌王叔虞,韋修容生湘東王叔平,施姬生臨賀王叔敖、沅陵王叔興,曾姬生陽山王叔宣,楊姬生西陽王叔穆,申婕妤生南安王叔儉、南郡王叔澄、岳山王叔韶、太原王叔匡,袁姬生新興王叔純,吳姬生巴東王叔謨,劉姬生臨江王叔顯,秦姬生新寧王叔隆、新昌王叔榮。 其皇子叔叡、叔忠、叔弘、叔毅、叔訓、叔武、叔處、叔封等八人,並未及封。 叔陵犯逆,別有傳。 三子早卒,本書無名。 豫章王叔英,字子烈,高宗第三子也。 少寬厚仁愛。 天嘉元年,封建安侯。 太建元年,改封豫章王,仍為宣惠將軍、都督東揚州諸軍事、東揚州刺史。 五年,進號平北將軍、南豫州刺史。 十一年,為鎮前將軍、江州刺史。 後主即位,進號征南將軍,尋加開府儀同三司、中衛大將軍,餘並如故。 四年,進號驃騎大將軍。 禎明元年,給鼓吹一部,班劍十人。 其年,遷司空。 三年,隋師濟江,叔英知石頭軍戍事。 尋令入屯朝堂。 及六軍敗績,降于隋將韓擒虎。 其年入關。 隋大業中為涪陵太守。 長子弘,至德元年,拜豫章國世子。 長沙王叔堅,字子成,高宗第四子也。 母本吳中酒家隷,高宗微時,嘗往飲,遂與通,及貴,召拜淑儀。 叔堅少傑黠,凶虐使酒,尤好數術、卜筮、祝禁,釒容金琢玉,並究其妙。 天嘉中,封豊城侯。 太建元年,立為長沙王,仍為東中郎將、吳郡太守。 四年,為宣毅將軍、江州刺史,置佐史。 七年,進號雲麾將軍、郢州刺史,未拜,轉為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 尋為平北將軍、合州刺史。 八年,復為平西將軍、郢州刺史。 十一年,入為翊左將軍、丹陽尹。 初,叔堅與始興王叔陵並招聚賓客,各爭權寵,甚不平。 每朝會鹵簿,不肯為先後,必分道而趨,左右或爭道而鬥,至有死者。 及高宗弗豫,叔堅、叔陵等並從後主侍疾。 叔陵陰有異志,乃命典藥吏曰:「切藥刀甚鈍,可礪之。 」及高宗崩,倉卒之際,又命其左右于外取劍,左右弗悟,乃取朝服所佩木劍以進,叔陵怒。 叔堅在側聞之,疑有變,伺其所為。 及翌日小斂,叔陵袖銼藥刀趨進,斫後主,中項,後主悶絶于地,皇太后與後主乳母樂安君吳氏俱以身捍之,獲免。 叔堅自後扼叔陵,擒之,並奪其刀,將殺之,問後主曰:「即盡之,為待也?」後主不能應。 叔陵舊多力,須臾,自奮得脫,出雲龍門,入于東府城,召左右斷青溪橋道,放東城囚以充戰士。 又遣人往新林,追其所部兵馬,仍自被甲,著白布帽,登城西門,招募百姓。 是時眾軍並緣江防守,台內空虛,叔堅乃白太后使太子舍人司馬申以後主命召蕭摩訶,令討之。 即日擒其將戴溫、譚騏驎等,送台,斬于尚書閣下,持其首徇于東城。 叔陵恇擾不知所為,乃盡殺其妻妾,率左右數百人走趨新林。 摩訶追之,斬于丹陽郡,餘黨悉擒。 其年,以功進號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 尋遷司空,將軍、刺史如故。 第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陳書》
第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