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載,字德基,京兆杜陵人也。 祖叡,梁開府儀同三司,永昌嚴公。 父政,梁黃門侍郎。 載少聰惠,篤志好學。 年十二,隨叔父棱見沛國劉顯,顯問《漢書》十事,載隨問應答,曾無疑滯。 及長,博涉文史,沉敏有器局。 起家梁邵陵王法曹參軍,遷太子舍人、尚書三公郎。 侯景之亂,元帝承製以為中書侍郎。 尋為建威將軍、尋陽太守,隨都督王僧辯東討侯景。 是時僧辯軍于湓城,而魯悉達、樊俊等各擁兵保境,觀望成敗。 元帝以載為假節、都督太原、高唐、新蔡三郡諸軍事、高唐太守。 仍銜命喻悉達等令出軍討景。 及大軍東下,載率三郡兵自焦湖出柵口,與僧辯會于梁山。 景平,除冠軍將軍、琅邪太守。 尋奉使往東陽、晉安,招撫留異、陳寶應等。 仍授信武將軍、義興太守。 高祖誅王僧辨,乃遣周文育輕兵襲載,未至而載先覺,乃嬰城自守。 文育攻之甚急,載所屬縣卒並高祖舊兵,多善用弩,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命所親監之,使射文育軍,約曰十發不兩中者則死,每發輒中,所中皆斃。 文育軍稍卻,因于城外據水立柵,相持數旬。 高祖聞文育軍不利,乃自將征之,克其水柵。 仍遣載族弟翙賫書喻載以誅王僧辯意,並奉梁敬帝敕,敕載解兵。 載得書,乃以其眾降于高祖。 高祖厚加撫慰,即以其族弟翙監義興郡,所部將帥,並隨才任使,引載恆置左右,與之謀議。 徐嗣徽、任約等引齊軍濟江,據石頭城,高祖問計于載,載曰:「齊軍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事去矣。 今可急於淮南即侯景故壘築城,以通東道轉輸,別命輕兵絶其糧運,使進無所虜,退無所資,則齊將之首,旬日可致。 」高祖從其計。 永定元年,除和戎將軍、通直散騎常侍。 二年,進號輕車將軍。 尋加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將軍如故。 天嘉元年,以疾去官。 載有田十餘頃,在江乘縣之白山,至是遂築室而居,屏絶人事,吉凶慶弔,無所往來,不入籬門者幾十載。 太建中卒於家,時年五十八。 載族弟翙。 翙字子羽,少有志操。 祖愛,梁輔國將軍。 父乾向,汝陰太守。 翙弱冠喪父,哀毀甚至,養母、撫孤兄弟子,以仁孝著稱。 高祖為南徐州刺史,召為征北參軍,尋監義興郡。 永定元年,授貞毅將軍、步兵校尉。 遷驍騎將軍,領硃衣直閣。 驍騎之職,舊領營兵,兼統宿衛。 自梁代已來,其任逾重,出則羽儀清道,入則與二衛通直,臨軒則升殿俠侍。 翙素有名望,每大事恆令俠侍左右,時人榮之,號曰「俠禦將軍」。 尋出為宣城太守。 天嘉二年,預平王琳之功,封清源縣侯,邑二百戶。 太建中卒官,贈明、霍、羅三州刺史。 子宏,字德禮,有文學,歷官至永嘉王府諮議參軍。 陳亡入隋。 史臣曰:昔鄧禹基于文學,杜預出自儒雅,卒致軍功,名著前代。 晉氏喪亂,播遷江左,顧榮、郗鑒之輩,溫嶠、謝玄之倫,莫非巾褐書生,晉紳素譽,抗敵以衛社稷,立勛而升台鼎。 自斯以降,代有其人。 但梁室沸騰,懦夫立志,既身逢際會,見仗于時主,美矣! 列傳第十三 沈炯 虞荔 弟寄 馬樞 沈炯,字禮明,吳興武康人也。 祖瑀,梁尋陽太守。 父續,王府記室參軍。 炯少有雋才 ,為當時所重。 釋褐王國常侍,遷為尚書左民侍郎,出為吳令。 侯景之難,吳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師,以炯監郡。 京城陷,景將宋子仙據吳興,遣使召炯,委以書記之任。 炯固辭以疾,子仙怒,命斬之。 炯解衣將就戮,礙於路間桑樹,乃更牽往他所,或遽救之,僅而獲免。 子仙愛其才,終逼之令掌書記。 及子仙為王僧辯所敗,僧辯素聞其名,于軍中購得之,酬所獲者鐵錢十萬,自是羽檄軍書皆出於炯。 及簡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於江陵勸進,僧辯令炯製表,其文甚工,當時莫有逮者。 高祖南下,與僧辯會于白茅灣,登壇設盟,炯為其文。 及侯景東奔至吳郡,獲炯妻虞氏,子行簡,並殺之,炯弟攜其母逃而獲免。 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嬰戮,特封原鄉縣侯,邑五百戶。 僧辯為司徒,以炯為從事中郎。 梁元帝征為給事黃門侍郎,領尚書左丞。 荊州陷,為西魏所虜,魏人甚禮之,授炯儀同三司。 炯以母老在東,恆思歸國,恐魏人愛其文才而留之,恆閉門卻掃,無所交遊。 時有文章,隨即棄毀,不令流布。 嘗獨行經漢武通天台,為表奏之,陳己思歸之意。 其辭曰:「臣聞喬山雖掩,鼎湖之靈可祠,有魯既荒,大庭之跡無泯。 伏惟陛下降德猗蘭,纂靈豊谷。 漢道既登,神仙可望,射之罘于海浦,禮日觀而稱功,橫中流于汾河,指柏梁而高宴,何其樂也,豈不然歟!既而運屬上仙,道窮晏駕,甲帳珠簾,一朝零落,茂陵玉碗,宛出人間,陵雲故基,共原田而膴々,別風餘址,對陵阜而茫茫,覊旅縲臣,能不落淚!昔承明既厭,嚴助東歸,駟馬可乘,長卿西返,恭聞故實,竊有愚心。 黍稷非馨,敢忘徼福。 」奏訖,其夜炯夢見有宮禁之所,兵衛甚嚴,炯便以情事陳訴,聞有人言:「甚不惜放卿還,幾時可至。 」少日,便與王克等並獲東歸。 紹泰二年至都,除司農卿,遷御史中丞。 第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陳書》
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