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固辭。 府僚勸進曰:「伏承嘉命,顯至佇策。 明公逡巡盛禮,斯實謙尊之旨,未窮遠大之致。 何者?嗣君棄常,自絶宗社,國命民主,剪為仇仇,折棟崩榱,壓焉自及,卿士懷脯斫之痛,黔首懼比屋之誅。 明公亮格天之功,拯水火之切,再躔日月,重綴參辰,反龜玉于涂泥,濟斯民于坑岸,使夫匹婦童兒,羞言伊、呂,鄉校裡塾,恥談五霸。 而位卑乎阿衡,地狹于曲阜,慶賞之道,尚其未洽。 夫大寶公器,非要非距,至公至平,當仁誰讓?明公宜祗奉天人,允膺大禮。 無使後予之歌,同彼胥怨,兼濟之人,翻為獨善。 」公不許。 二月辛酉,府僚重請曰:「近以朝命藴策,冒奏丹誠,奉被還令,未蒙虛受,搢紳顒顒,深所未達。 蓋聞受金于府,通人弘致,高蹈海隅,匹夫小節,是以履乘石而周公不以為疑,贈玉璜而太公不以為讓。 況世哲繼軌,先德在民,經綸草昧,嘆深微管。 加以硃方之役,荊河是依,班師振旅,大造王室。 雖復累繭救宋,重胝存楚,居今觀古,曾何足雲。 而惑甚盜鐘,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是以玉馬駿奔,表微子之去;金板出地,告龍逢之冤。 明公據鞍輟哭,厲三軍之志,獨居掩涕,激義士之心,故能使海若登祗,罄圖效祉,山戎、孤竹,束馬影從,伐罪弔民,一匡靜亂。 匪叨天功,實勤濡足。 且明公本自諸生,取樂名教,道風素論,坐鎮雅俗,不習孫、吳,遘茲神武。 驅盡誅之氓,濟必封之谷,龜玉不毀,誰之功與?獨為君子,將使伊、周何地?」於是始受相國梁公之命。 是日,焚東昏淫奢異服六十二種于都街。 湘東王寶晊謀反,賜死。 詔追贈梁公故夫人為梁妃。 乙丑,南兗州隊主陳文興于桓城內鑿井,得玉鏤騏驎、金鏤玉璧、水精環各二枚。 又建康令羊瞻解稱鳳皇見縣之桐下里。 宣德皇后稱美符瑞,歸於相國府。 丙寅,詔:「梁國初建,宜須綜理,可依舊選諸要職,悉依天朝之制。 」 高祖上表曰:臣聞以言取士,士飾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所謂才生於世,窮達惟時;而風流遂往,馳騖成俗,媒孽誇炫,利盡錐刀,遂使官人之門,肩摩轂擊。 豈直暴蓋露冠,不避寒暑,遂乃戢屨杖策,風雨必至。 良由鄉舉裡選,不師古始,稱肉度骨,遺之管庫。 加以山河梁畢,闕輿征之恩;金、張、許、史,忘舊業之替。 籲,可傷哉!且夫譜牒訛誤,詐偽多緒,人物雅俗,莫肯留心。 是以冒襲良家,即成冠族;妄修邊幅,便為雅士;負俗深累,遽遭寵擢;墓木已拱,方被徽榮。 故前代選官,皆立選簿,應在貫魚,自有銓次。 冑籍升降,行能臧否,或素定懷抱,或得之餘論,故得簡通賓客,無事掃門。 頃代陵夷,九流乖失。 其有勇退忘進,懷質抱真者,選部或以未經朝謁,難於進用。 或有晦善藏聲,自埋衡蓽,又以名不素著,絶其階緒。 必須畫刺投狀,然後彈冠,則是驅迫廉捴,獎成澆競。 愚謂自今選曹宜精隱括,依舊立簿,使冠屨無爽,名實不違,庶人識崖涘,造請自息。 且聞中間立格,甲族以二十登仕,後門以過立試吏,求之愚懷,抑有未達。 何者?設官分職,惟才是務。 若八元立年,居皁隷而見抑;四凶弱冠,處鼎族而宜甄。 是則世祿之家,無意為善;布衣之士,肆心為惡。 豈所以弘獎風流,希向後進?此實巨蠹,尤宜刊革。 不然,將使周人有路傍之泣,晉臣興漁獵之嘆。 且俗長浮競,人寡退情,若限歲登朝,必增年就宦,故貌實昏童,籍已逾立,滓穢名教,于斯為甚。 臣總司內外,憂責是任,朝政得失,義不容隱。 伏願陛下垂聖淑之姿,降聽覽之末,則彞倫自穆,憲章惟允。 詔依高祖表施行。 丙戌,詔曰: 嵩高惟岳,配天所以流稱;大啟南陽,霸德所以光闡。 忠誠簡帝,番君膺上爵之尊;勤勞王室,姬公增附庸之地。 前王令典,布諸方策,長祚字,罔不由此。 相國梁公,體茲上哲,齊聖廣淵。 文教內洽,武功外暢。 推轂作籓,則威懷被于殊俗;治兵教戰,則霆雷赫于萬里。 道喪時昏,讒邪孔熾。 豈徒宗社如綴,神器莫主而已哉!至于兆庶殲亡,衣冠殄滅,余類殘喘,指命崇朝,含生業業,投足無所,遂乃山川反覆,草木塗地。 與夫仁被行葦之時,信及豚魚之日,何其遼夐相去之遠歟!公命師鞠旅,指景長騖。 而本朝危切,樊、鄧遐遠,兇徒盤據,水陸相望,爰自姑孰,屈于夏首,嚴城勁卒,憑川為固。 公沿漢浮江,電激風掃,舟徒水覆,地險雲傾,藉茲義勇,前無強陣,拯危京邑,清我帝畿,撲既燎于原火,免將誅于比屋。 悠悠兆庶,命不在天;茫茫六合,咸受其賜。 匡俗正本,民不失職。 仁信並行,禮樂同暢。 伊、周未足方軌,桓、文遠有慚德。 而爵後籓牧,地終秦、楚,非所以式酬光烈,允答元勛。 實由公履謙為本,形于造次,嘉數未申,晦朔增佇。 便宜崇斯禮秩,允副遐邇之望。 可進梁公爵為王。 以豫州之南譙、盧江、江州之尋陽、郢州之武昌、西陽、南徐州之南琅邪、南東海、晉陵、揚州之臨海、永嘉十郡,益梁國,並前為二十郡。 其相國、揚州牧、驃騎大將軍如故。 公固辭。 有詔斷表。 相國左長史王瑩等率百僚敦請。 第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