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臣曰:齊、虜分,江南為國曆三代矣。 華夏分崩,舊京幅裂,觀釁阻兵,事興東晉。 二庾藉元舅之盛,自許專征,元規臨邾城以覆師,稚恭至襄陽而反旆。 褚裒以徐、兗勁卒,壹沒于鄒、魯。 殷浩驅楊、豫之眾,大敗於山桑。 桓溫弱冠雄姿,因平蜀之聲勢,步入咸關,野戰洛、鄴。 既而鮮卑固于負海,羌、虜割有秦、代,自為敵國,情險勢分,宋武乘機,故能以次而行誅滅。 及魏虜兼併,河南失境,兵馬土地,非復曩時。 宋文雖得之知己,未能料敵,故師帥無功,每戰必殆。 泰始以邊臣外叛,遂亡淮北,經略不振,乃議和親。 太祖創命,未及圖遠。 戎塵先起,侵暴方牧,淮、豫克捷,青、海摧奔,以逸待勞,坐微百勝。 自四州淪沒,民戀本朝,國祚惟新,歌奉威德,提戈荷甲,人自為鬥,深壘結防,想望南旗。 天子習知邊事,取亂而授兵律,若前師指日,遠掃臨、彭,而督將逗留,援接稽晚,向義之徒,傾巢盡室。 既失事機,朝議北寢,偃武修文,更思後會。 永明之世,據已成之策,職問往來,關禁寧靜。 疆埸之民,並安堵而息窺覦,百姓附農桑而不失業者,亦由此而已也。 夫荊棘所生,用武之弊,寇戎一犯,傷痍難復,豈非此之驗乎?建武初運,獯雄南逼,豫、徐強鎮,嬰高城,蓄士卒,不敢與之校武。 胡馬蹈藉淮、肥,而常自戰其地。 梯衝之害,鼓掠所亡,建元以來,未之前有。 兼以穹廬華徙,即禮舊都,雍、司北部,親近許、洛,平涂數百,通驛車軌,漢世馳道,直抵章陵,鑣案所鶩,晨往暮返。 虜懷兼弱之威,挾廣地之計,強兵大眾,親自凌殄,旍鼓彌年,矢石不息。 朝規懦屈,莫能救禦,故南陽覆壘,新野頽隍,民戶墾田,皆為狄保。 雖分遣將卒,俱出淮南,未解沔北之危,已深渦陽之敗。 徵賦內盡,民命外殫,比屋騷然,不聊生矣。 夫休頽之數,誠有天機,得失之跡,各歸人事,豈不由將率相臨,貪功昧賞,勝敗之急,不相救護?號令不明,固中國之所短也。 贊曰:天立勍胡,竊有帝圖。 即安諸夏,建號稱孤。 齊民急病,並邑焚刳。 列傳第三十九 蠻 東南夷 蠻,種類繁多,言語不一,咸依山谷,布荊、湘、雍、郢、司等五州界。 宋世封西陽蠻梅蟲生為高山侯,田治生為威山侯,梅加羊為扞山侯。 太祖即位,有司奏蠻封應在解例,參議以「戎夷疏爵,理章列代;酋豪世襲,事炳前葉。 今宸歷改物,舊冊杓降,而梅生等保落奉政,事須繩總,恩命升贊,有異常品。 謂宜存名以訓殊俗」。 詔特留。 以治生為輔國將軍、虎賁中郎,轉建寧郡太守,將軍、侯如故。 建元二年,虜侵豫、司,蠻中傳虜已近,又聞官盡發民丁,南襄城蠻秦遠以郡縣無備,寇潼陽,縣令焦文度戰死。 司州蠻引虜攻平昌戍,戍主苟元賓擊破之。 秦遠又出破臨沮百方砦,殺略百餘人。 北上黃蠻文勉德寇汶陽,太守戴元孫孤城力弱,慮不自保,棄戍歸江陵。 荊州刺史豫章王遣中兵參軍劉伾緒領千人討勉德,至當陽,勉德請降,收其部落,使戍汶陽所治城子,令保持商旅,付其清通,遠遂逃竄。 汶陽本臨沮西界,二百里中,水陸迂狹,魚貫而行,有數處不通騎,而水白田甚肥腴。 桓溫時割以為郡。 西北接梁州新城,東北接南襄城,南接巴、巫二邊,並山蠻凶盛,據險為寇賊。 宋泰始以來,巴建蠻向宗頭反,刺史沈攸之斷其鹽米,連討不克。 晉太興三年,建平夷王向弘、向WA等詣台求拜除,尚書郎張亮議「夷貊不可假以軍號」,元帝詔特以弘為折衝將軍、當平鄉侯,並親晉王,賜以朝服。 宗頭其後也。 太祖置巴州以威靜之。 其武陵酉溪蠻田思飄寇抄,內史王文和討之,引軍深入,蠻自後斷其糧。 豫章王遣中兵參軍莊明五百人將湘州鎮兵合千人救之,思飄與文和拒戰,中弩矢死,蠻眾以城降。 永明初,向宗頭與黔陽蠻田豆渠等五千人為寇,巴東太守王圖南遣府司馬劉僧壽等斬山開道,攻其砦,宗頭夜燒砦退走。 三年,湘川蠻陳雙、李答寇掠郡縣,刺史呂安國討之不克。 四年,刺史柳世隆督眾征討,乃平。 五年,雍、司州蠻與虜通,助荒人桓天生為亂。 六年,除督護北遂安左郡太守田駟路為試守北遂安左郡太守,前寧朔將軍田驢王為試守新平左郡太守,皆郢州蠻也。 九年,安隆內史王僧旭發民丁,遣寬城戍主萬民和助八百丁村蠻伐千二百丁村蠻,為蠻所敗,民和被傷,失馬及器仗,有司奏免官。 西陽蠻田益宗,沈攸之時以功勞得將領,遂為臨川王防閣,叛投虜,虜以為東豫州刺史。 建武三年,虜遣益宗攻司州龍城戍,為戍主朱僧起所破。 蠻俗衣布徒跣,或椎髻,或剪髮。 兵器以金銀為飾,虎皮衣盾,便弩射,皆暴悍好寇賊焉。 東夷高麗國,西與魏虜接界。 宋末,高麗王樂浪公高璉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太祖建元元年,進號驃騎大將軍。 三年,遣使貢獻,乘舶泛海,使驛常通,亦使魏虜,然強盛不受制。 第1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齊書》
第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