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五年夏,吳興、義興水雨傷稼。 六年,吳興、義興二郡大水。 建武二年冬,吳、晉陵二郡水雨傷稼。 永元元年七月,濤入石頭,漂殺緣淮居民。 應本傳。 荊州城內有沙池,常漏水。 蕭穎冑為長史,水乃不漏,及穎冑亡,乃復竭。 《傳》曰:「極陰氣動,故有魚孽。 魚孽者,常寒罰之符也。 」 永明九年,鹽官縣石浦有海魚乘潮來,水退不得去,長三十餘丈,黑色無鱗,未死,有聲如牛。 土人呼為海燕,取其肉食之。 永元元年四月,有大魚十二頭入會稽上虞江,大者近二十餘丈,小者十餘丈,一入山陰稱蒲,一入永興江,皆暍岸側,百姓取食之。 《聽傳》曰:「不聰之象見,則妖生於耳,以類相動,故曰有鼓妖也。 」一曰,聲屬鼓妖。 永明元年十一月癸卯夜,天東北有聲,至戊夜。 《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其咎在霿亂失聽,故厥咎霿。 思心之咎亦霧。 天者,正萬物之始,王者,正萬事之始,失中則害天氣,類相動也。 天者轉于下而運于上,雲者起於山而彌于天,天氣動則其象應,故厥罰常陰。 王者失中,臣下盛強,而蔽君明,則雲陰亦眾多而蔽天光也。 建元四年十月丙午,日入后土霧勃勃如火煙。 永明二年十一月己亥,四面土霧入人眼鼻,至辛丑止。 二年十一月丙子,日出後及日入後,四面土霧勃勃如火煙。 六年十一月庚戌,丙夜土霧竟天,昏塞濃厚,至六日未時小開,到甲夜後仍濃密,勃勃如火煙,辛慘,入人眼鼻。 八年十月壬申,夜土霧竟天,濃厚勃勃如火煙,氣入人眼鼻,至九日辰時開除。 九年十月丙辰,晝夜恆昏霧勃勃如火煙,其氣辛慘,入人眼鼻,兼日色赤黃,至四日甲夜開除。 十年正月辛酉,酉初四面土霧勃勃如火煙,其氣辛慘,入人眼鼻。 《傳》曰:「《易》曰『乾為馬』。 逆天氣,馬多死,故曰有馬禍。 」一曰,馬者,兵象也。 將有寇戎之事,故馬為怪。 建武四年,王晏出至草市,馬驚走,鼓步從車而歸,十餘日,晏誅。 建武中,南岸有一蘭馬,走逐路上女子,女子窘急,走入人家床下避之,馬終不置,發床食女子股腳間肉都盡。 禁司以聞,敕殺此馬,是後頻有寇賊。 京房《易傳》曰:「生子二胸以上,民謀其主。 三手以上,臣謀其主。 二口已上,國見驚以兵。 三耳已上,是謂多聽,國事無定。 二鼻以上,國主久病。 三足三臂已上,天下有兵。 」其類甚多,蓋以象占之。 永明五年,吳興東遷民吳休之家女人雙生二兒,胸以下齊以上合。 京房《易傳》曰:「野獸入邑,其邑大虛。 」又曰:「野獸無故入邑朝廷門及宮府中者,邑逆且虛。 」 永明中,南海王子罕為南兗州刺史,有獐入廣陵城,投井而死,又有象至廣陵,是後刺史安王子敬于鎮被害。 建武四年春,當郊治圜丘,宿設已畢,夜虎攫傷人。 建武中,有鹿入景皇寢廟,皆為上崩及禪代也。 凡無占者,皆為不應本傳。 贊曰:木怪夔魍,火為水妃。 土產載物,金作明威。 形聲異跡,影響同歸。 皆由象應,莫不類推。 列傳第一 皇后 六宮位號,漢、魏以來,因襲增置,世不同矣。 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 永明元年,有司奏貴妃、淑妃並加金章紫綬,佩于窴玉。 淑妃舊擬九棘,以淑為溫恭之稱,妃為亞後之名,進同貴妃,以比三司。 夫人之號,不殊蕃國。 降淑媛以比九卿。 七年,復置昭容,位在九嬪。 建元三年,太子宮置三內職,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 宣孝陳皇后,諱道正,臨淮東陽人,魏司徒陳矯後。 父肇之,郡孝廉。 後少家貧,勤織作。 家人矜其勞,或止之,後終不改。 嫁于宣帝,庶生衡陽元王道度、始安貞王道生,後生太祖。 太祖年二歲,乳人乏乳,後夢人以兩甌麻粥與之,覺而乳大出,異而說之。 宣帝從仕在外,後常留家治事教子孫。 有相者謂後曰:「夫人有貴子而不見也。 」後嘆曰:「我三兒誰當應之!」呼太祖小字曰:「正應是汝耳。 」宣帝殂後,後親自執勤,婢使有過誤,恕不問也。 太祖雖從官,而家業本貧,為建康令時,高宗等冬月猶無縑纊,而奉膳甚厚。 後每撤去兼肉,曰:「於我過足矣。 」殂于縣舍,年七十三。 升明三年,追贈竟陵公國太夫人,蜜印,畫青綬,祠以太牢;建元元年,追尊孝皇后。 贈外祖父肇之金紫光祿大夫,謚曰敬侯。 後母胡氏為永昌縣靖君。 高昭劉皇后,諱智容,廣陵人也。 祖玄之,父壽之,並員外郎。 後母桓氏夢吞玉勝生後,時有紫光滿室,以告壽之,壽之曰:「恨非是男。 」桓曰:「雖女,亦足興家矣。 」後母寢臥,家人常見上如有雲氣焉。 年十餘歲,歸太祖,嚴正有禮法,家庭肅然。 宋泰豫元年殂,年五十。 歸葬宣帝墓側,今泰安陵也。 門生王清與墓工始下鍤,有白兔跳起,尋之不得,及墳成,兔還棲其上。 升明二年,贈竟陵公國夫人;三年,贈齊國妃;印綬如太妃。 建元元年,尊謚昭皇后。 三年,贈後父金紫光祿大夫,母桓氏上虞都鄉君;壽之子興道司徒屬,文蔚豫章內史,義徽光祿大夫,義倫通直郎。 第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齊書》
第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