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元兇弒立,璞乃號泣曰:「一門蒙殊常之恩,而逢若斯之運,悠悠上天,此何人哉!」日夜憂嘆,以至動疾。 會二凶逼令送老弱還都,璞性篤孝,尋聞尊老應幽執,輒哽咽不自勝,疾遂增篤,不堪遠迎,世祖義軍至界首,方得致身。 先是,琅邪顏竣欲與璞交,不酬其意,竣以致恨。 及世祖將至都,方有讒說以璞奉迎之晚,橫罹世難,時年三十八。 所著賦、頌、贊、祭文、誄、七、弔、四五言詩、箋、表,皆遇亂零失,今所餘詩筆雜文凡二十首。 璞有子曰囗。 伯玉,字德潤,虔子子也。 溫恭有行業,能為文章。 少除世祖武陵國侍郎,轉右常侍,南中郎行參軍,自國入府,以文義見知,文章多見世祖集。 世祖踐阼,除員外散騎郎,不拜。 左衛顏竣請為司馬。 出補句容令,在縣有能名。 復為江夏王義恭太宰行參軍,與奉朝請謝超宗、何法盛校書東宮,復為餘姚令,還為衛尉丞。 世祖舊臣故佐,普皆升顯,伯玉自守私門,朔望未嘗問訊。 顏師伯、戴法興等並有蕃邸之舊,一不造問,由是官次不進。 上以伯玉容狀似畫圖仲尼像,常呼為孔丘。 舊制,車駕出行,衛尉丞直門,常戎服。 張永謂伯玉曰:「此職乖卿志。 」王景文亦與伯玉有舊,常陪輦出,指伯玉白上:「孔丘奇形容。 」上於是特聽伯玉直門服玄衣。 出為晉安王子勛前軍行參軍,侍子勛讀書。 隨府轉鎮軍行佐。 前廢帝時,王景文領選,謂子勛典簽沈光祖曰:「鄧琬一旦為長史行事,沈伯玉先帝在蕃囗佐,今猶不改,民生定不應佳。 」戴法興聞景文此言,乃轉伯玉為參軍事。 子勛初起兵,轉府功曹。 及即偽位,以為中書侍郎。 初,伯玉為衛尉丞,太宗為衛尉,共事甚美。 及子勛敗,伯玉下獄,見原,猶以在南無誠,被責,除南台御史,尋轉武陵國詹事,又轉大農,母老解職。 貧薄理盡,閒臥一室,自非弔省親舊,不嘗出門。 司徒袁粲、司空褚淵深相知賞,選為永世令,轉在永興,皆有能名。 後廢帝元徽三年,卒,時年五十七。 伯玉性至孝,奉親有聞,未嘗妄取於人,有物輒散之知故。 溫雅有風味,和而能辨,與人共事,皆為深交。 弟仲玉,泰始末,為寧朔長史、蜀郡太守。 益州刺史劉亮卒,仲玉行府州事。 巴西李承明為亂,仲玉遣司馬王天生討平之。 廢帝詔以為安成王撫軍中兵參軍,加建威將軍。 沈攸之請為征西諮議,未拜,卒。 史臣年十三而孤,少頗好學,雖棄日無功,而伏膺不改。 常以晉氏一代,竟無全書,年二十許,便有撰述之意。 泰始初,征西將軍蔡興宗為啟明帝,有敕賜許,自此迄今,年逾二十,所撰之書,凡一百二十捲。 條流雖舉,而采掇未周,永明初,遇盜失第五帙。 建元四年未終,被敕撰國史。 永明二年,又朅奏兼著作郎,撰次起居注。 自茲王役,無暇搜撰。 五年春,又被敕撰《宋書》。 六年二月畢功,表上之,曰: 臣約言:臣聞大禹刊木,事炳虞書,西伯戡黎,功煥商典。 伏惟皇基積峻,帝烈弘深,樹德往朝,立勛前代,若不觀風唐世,無以見帝媯之美,自非睹亂秦余,何用知漢祖之業。 是以掌言未記,爰動天情,曲詔史官,追述大典。 臣實庸妄,文史多闕,以茲不才。 對揚盛旨,是用夕惕載懷,忘其寢食者也。 臣約頓首死罪:竊惟宋氏南面,承歷統天,雖世窮八主,年減百載,而兵車亟動,國道屢屯,垂文簡牘,事數繁廣。 若夫英主啟基,名臣建績,拯世夷難之功,配天光宅之運,亦足以勒銘鐘鼎,昭被方策。 及虐後暴朝,前王罕二,國釁家禍,曠古未書,又可以式規萬葉,作鑒於後。 宋故著作郎何承天始撰《宋書》,草立紀傳,止於武帝功臣,篇牘未廣。 其所撰志,唯《天文》,《律歷》,自此外,悉委奉朝請山謙之。 謙之,孝建初,又被詔撰述,尋值病亡,仍使南台侍御史蘇寶生續造諸傳,元嘉名臣,皆其所撰。 寶生被誅,大明中,又命著作郎徐爰踵成前作。 爰因何、蘇所述,勒為一史,起自義熙之初,訖于大明之末。 至于臧質、魯爽、王僧達諸傳,又皆孝武所造。 自永光以來,至于禪讓,十餘年內,闕而不續,一代典文,始末未舉。 且事屬當時,多非實錄,又立傳之方,取捨乖衷,進由時旨,退傍世情,垂之方來,難以取信。 臣以謹更創立,製成新史,始自義熙肇號,終於升明三年。 桓玄、譙縱、盧循、馬、魯之徒,身為晉賊,非關後代。 吳隱、謝混、郗僧施,義止前朝,不宜濫入宋典。 劉毅、何無忌、魏詠之、檀恁之、孟昶、諸葛長民,志在興復,情非造宋,今並刊除,歸之晉籍。 臣遠愧南、董,近謝遷、固,以閭閻小才,述一代盛典,屬辭比事,望古慚良,鞠躬跼蹐,靦汗亡厝。 本紀列傳,繕寫已畢,合志表七十捲,臣今謹奏呈。 所撰諸志,須成續上。 謹條目錄,詣省拜表奉書以聞。 臣約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第5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5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