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明帝太寧元年正月己丑朔,日暈無光;癸巳,黃霧四塞。 占曰:「君道失明,臣有陰謀。 」是時王敦陵上,卒伏其辜。 晉成帝咸康元年七月,白虹貫日。 咸康八年正月壬申,日中有黑子。 丙子,乃滅。 晉海西公太和四年四月戊辰,日暈厚密,白虹貫日中。 太和六年三月辛未,白虹貫日,日暈五重。 十一月,桓溫廢帝。 張重華在涼州,日暴赤如火,中有三足烏,形見分明,數旦乃止。 晉安帝元興元年二月甲子,日暈,白虹貫日。 明年,桓玄篡位。 晉安帝義熙元年五月庚午,日有采珥。 義熙十一年,日在東井,有白虹十餘丈,在南干日。 依司馬彪說,則災在分野,羌亡之象也。 晉恭帝元熙二年正月壬辰,日暈,東西有直珥各一丈,白氣貫之交匝。 晉孝懷帝永嘉五年三月丙申夜,月蝕既;丁酉夜,又蝕既。 占曰:「月蝕既盡,夫人憂。 」又曰:「其國貴人死。 」 安帝義熙九年十二月辛卯朔旦,月猶見東方。 按占,謂之「側匿。 」 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十一月己卯朔,日始出,色赤如血,外生牙,塊壘不員。 明年二月,宮車晏駕。 孝武帝大明七年十一月,日始出四五丈,色赤如血,未沒四五丈,亦如之。 至于八年春,凡三,謂日死。 閏五月,帝崩。 後廢帝元徽三年三月乙亥,日未沒數丈,日色紫赤無光。 元徽五年三月庚寅,日暈五重,又重生二直,一抱一背。 文帝元嘉中,有兩白虹見宣陽門外。 後廢帝元徽二年八月壬子夜,白虹見。 元徽四年正月己酉,白虹貫日。 後帝升明元年九月乙未夜,白虹見東方。 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揚州 南徐州 徐州 南兗州 兗州 唐堯之世,置十有二牧,及禹平水土,更制九州,冀州堯都,土界廣遠,濟、河為兗州,海、岱為青州,海、岱及淮為徐州,淮、海為揚州,荊及衡陽為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為梁州,黑水、西河為雍州。 自虞至殷,無所改變。 周氏既有天下,以徐並青,以梁並雍,分冀州之地以為幽、並。 漢初又立徐、梁二州。 武帝攘卻胡、越,開地斥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改雍曰涼,改梁曰益,凡為十三州,而司隷部三輔、三河諸郡。 東京無復朔方,改交趾曰交州,凡十二州;司隷所部如故。 及三國鼎歭,吳得揚、荊、交三州,蜀得益州,魏氏猶得九焉。 吳又分交為廣。 魏末平蜀,又分益為梁。 晉武帝太康元年,天下一統,凡十有六州。 後又分涼、雍為秦,分荊、揚為江,分益為寧,分幽為平,而為二十矣。 自夷狄亂華,司、冀、雍、涼、青、並、兗、豫、幽、平諸州一時淪沒,遺民南渡,並僑置牧司,非舊土也。 江左又分荊為湘,或離或合,凡有揚、荊、湘、江、梁、益、交、廣,其徐州則有過半,豫州唯得譙城而已。 及至宋世,分揚州為南徐,徐州為南兗,揚州之江西悉屬豫州;分荊為雍,分荊、湘為郢,分荊為司,分廣為越,分青為冀,分梁為南北秦。 太宗初,索虜南侵,青、冀、徐、兗及豫州淮西,並皆不守;自淮以北,化成虜庭。 於是于鐘離置徐州,淮陰為北兗,而青、冀二州治贛榆之縣。 今志大較以大明八年為正,其後分派,隨事記列。 內史、侯、相,則以升明末為定焉。 地理參差,其詳難舉,實由名號驟易,境土屢分,或一郡一縣,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離合,千回百改,巧歷不算,尋校推求,未易精悉。 今以班固馬彪二志、太康元康定戶、王隱《地道》、晉世《起居》、《永初郡國》、何徐《州郡》及地理雜書,互相考覆。 且三國無志,事出帝紀,雖立郡時見,而置縣不書。 今唯以《續漢郡國》校《太康地誌》,參伍異同,用相徵驗。 自漢至宋,郡縣無移改者,則註云「漢舊」,其有回徙,隨源甄別。 若唯雲「某無」者,則此前皆有也。 若不注置立,史闕也。 揚州刺史,前漢刺史未有所治它州同,後漢治歷陽,魏、晉治壽春,晉平吳治建業。 成帝咸康四年,僑立魏郡別見,肥鄉別見、元城漢舊縣,晉屬陽平二縣,後省元城。 又僑立廣川郡別見,領廣川一縣,宋初省為縣,隷魏郡。 江左又立高陽別見、堂邑二郡別見,高陽領北新城別見、博陸博陸縣,霍光所封,而二漢無,晉屬高陽。 二縣。 堂邑,領堂邑一縣,後省堂邑並高陽,又省高陽並魏郡,並隷揚州,寄治京邑。 文帝元嘉十一年省,以其民並建康。 孝建元年,分揚州之會稽、東陽、新安、永嘉、臨海五郡為東揚州。 大明三年罷州,以其地為王畿,以南台侍御史部諸郡,如從事之部傳焉,而東揚州直雲揚州。 八年,罷王畿,復立揚州,揚州還為東揚州。 前廢帝永光元年,省東揚州並揚州。 順帝升明三年,改揚州刺史曰牧。 領郡十,領縣八十。 戶一十四萬三千二百九十六,口一百四十五萬五千六百八十五。 丹陽尹,秦鄣郡,治今吳興之故鄣縣。 漢初屬吳國,吳王濞反敗,屬江都國。 武帝元封二年,為丹陽郡,治今宣城之宛陵縣。 晉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陽為宣城郡,治宛陵,而丹陽移治建業。 元帝太興元年,改為尹。 領縣八,戶四萬一千一十,口二十三萬七千三百四十一。 建康令,本秣陵縣。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置縣,孫權改秣陵為建業。 晉武帝平吳,還為秣陵。 太康三年,分秣陵之水北為建業。 愍帝即位,避帝諱,改為建康。 秣陵令,其地本名金陵,秦始皇改。 本治去京邑六十里,今故治村是也。 晉安帝義熙九年,移治京邑,在鬥場。 恭帝元熙元年,省揚州府禁防參軍,縣移治其處。 第21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2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