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八月,兗州蝗。 是時丁零寇兗、豫,鮮卑逼河南,征戍不已。 太元十六年五月,飛蝗從南來,集堂邑縣界,害苗稼。 是年春,發取江州兵營甲士二千人家口六七千人,配護軍及東宮,後尋散亡殆盡;又邊將連有征殺。 豕禍: 吳孫皓寶鼎元年,野豕入右司馬丁奉營。 此豕禍也。 後奉見遣攻谷陽,無功反,皓怒,斬其導軍。 及舉大眾北出,奉及萬彧等相謂曰:「若至華里,不得不各自還也。 」此謀泄,奉時雖已死,皓追討谷陽事,殺其子溫,家屬皆遠徙。 豕禍之應也。 龔遂曰:「山野之獸,來入宮室,宮室將空。 」又其象也。 晉孝懷帝永嘉中,壽春城內有豕生兩頭而不活。 周馥取而觀之。 時通數者竊謂曰:「夫豕,北方之畜,胡、狄象也。 兩頭者,無上也。 生而死,不遂也。 天意若曰,勿生專利之謀,將自致傾覆也。 」周馥不悟,遂欲迎天子,令諸侯,俄為元帝所敗。 是其應也。 石勒亦尋渡淮,百姓死者十八九。 晉愍帝建武元年,有豕生八足。 聽不聰之罰也。 京房《易傳》曰:「凡妖作,各象其類。 足多者,所任邪也。 」是後有劉隗之變。 晉成帝咸和六年六月,錢塘民家豭豕生兩子,皆人面,如胡人狀,其身猶豕。 京房《易妖》曰:「豕生人頭豕身者,邑且亂亡。 」此豭豕而產,異之甚者也。 晉孝武帝太元十年四月,京都有豕,一頭二身八足。 十三年,京都民家豕產子,一頭二身八足。 並與建武同妖也。 是後宰相沈酗,不恤朝政,近習用事,漸亂國綱,至于大壞也。 黑眚黑祥: 晉孝懷帝永嘉五年十二月,黑氣四塞。 近黑祥也。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三月,幸京口。 有黑氣暴起,佔有兵。 明年,虜南寇至瓜步,飲馬于江。 火沴水: 晉武帝太康五年六月,任城、魯國池水皆赤如血。 案劉向說,近火沴水也。 聽之不聰之罰也。 京房《易傳》曰:「淫于色,賢人潛,國家危,厥異水流赤。 」 晉穆帝昇平三年二月,涼州城東池中有火;四年四月,姑臧澤水中又有火。 此火沴水之妖也。 明年,張天錫殺中護軍張邕。 邕,執政臣也。 晉安帝元興二年十月,錢塘臨平湖水赤。 桓玄諷吳郡使言開除,以為己瑞。 俄而玄敗。 志第二十四 五行五 《五行傳》曰:「治宮室,飾台榭,內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 」謂土失其性而為災也。 又曰:「思心不睿,是謂不聖。 厥咎瞀,厥罰恆風,厥極凶短折。 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有華孽,時則有牛禍,時則有心腹之痾,時則有黃眚、黃祥,時則有金木水火沴土。 」班固曰:「不言『惟』而獨曰『時則有』者,非一沖氣所沴,明其異大也。 」華孽,劉歆傳以為蠃蟲之孽,謂螟屬也。 稼穡不成: 吳孫皓時,嘗歲無水旱,苗稼豐美,而實不成,百姓以饑,皞境皆然,連歲不已。 吳人以為傷露,非也。 按劉向《春秋說》曰:「水旱當書,不書水旱而曰大無麥禾者,土氣不養,稼穡不成。 」此其義也。 皓初遷都武昌,尋遷建業,又起新館,綴飾珠玉,壯麗過甚,破壞諸宮,增修苑囿,犯暑妨農,官民疲怠。 《月令》,「季夏不可以興土功」。 皓皆冒之。 此治宮室飾台榭之罰,與《春秋》魯莊公三築台同應也。 班固曰:「無水旱之災,而草木百谷不熟,皆為稼穡不成。 」 晉穆帝永和十年,三麥不登,至關西亦然。 自去秋至是夏,無水旱,無麥者,如劉向說也。 又俗雲,「多苗而不實為傷」,又其義也。 恆風: 魏齊王正始九年十一月,大風數十日,發屋折樹;十二月戊子晦,尤甚,動太極東閣。 魏齊王嘉平元年正月壬辰朔,西北大風,發屋折木,昏塵蔽天。 按管輅說此為時刑,大風,執政之憂也。 是時曹爽區瞀目專,驕僭過度,天戒數見,終不改革。 此思心不睿,恆風之罰也。 後逾旬而爽等滅。 京房《易傳》曰:「眾逆同志,至德乃潛,厥異風。 其風也,行不解,物不長,雨小而傷。 政悖德隱,茲謂亂。 厥風先風不雨,大風暴起,發屋折木。 守義不進,茲謂眊。 厥風與雲俱起,折五穀莖。 臣易上政,茲謂不順。 厥風大飈發屋。 賦斂不理,茲謂禍。 厥風絶經紀,止即溫,溫即蟲。 侯專封,茲謂不統。 厥風疾而樹不搖,谷不成。 闢不思道利,茲謂無澤。 厥風不搖木,旱無雲,傷禾。 公常于利,茲謂亂。 厥風微而溫,生蟲蝗,害五穀。 棄正作淫,茲謂惑。 厥風溫,螟蟲起,害有益人之物。 侯不朝,茲謂叛。 厥風無恆,地變赤,雨殺人。 」 吳孫權太元元年八月朔,大風,江海湧溢,平地水深八尺,拔高陵樹二株,石碑蹉動,吳城兩門飛落。 按華核對,役繁賦重,區瞀不睿之罰也。 明年,權薨。 吳孫亮建興元年十二月丙申,大風震電。 是歲,魏遣大眾三道來攻,諸葛恪破其東興軍,二軍亦退。 明年,恪又攻新城,喪眾大半,還伏誅。 吳孫休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午,風四轉五,復濛霧連日。 是時孫綝一門五侯,權傾吳主,風霧之災,與漢五侯、丁、傅同應也。 十二月丁卯夜,又大風,發木揚沙。 明日,綝誅。 晉武帝泰始五年五月辛卯朔,廣平大風折木。 晉武帝咸寧元年五月,下邳、廣陵大風,壞千餘家,折樹木。 咸寧元年五月甲申,廣陵、司吾、下邳大風折木。 咸寧三年八月,河間大風折木。 晉武帝太康二年五月,濟南大風,折木傷麥。 太康二年六月,高平大風折木,發壞邸閣四十餘區。 太康八年六月,郡國八大風。 太康九年正月,京都風雹,發屋拔木。 後二年,宮車晏駕。 第2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2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