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安三年十二月戊辰,有新天子氣見于東南,到今積二十三年。 建安十年,茀星出庫樓,歷犯氐、房宿,北入天市,犯北斗、紫微。 氐為天子宿宮,路寢所止。 房為天子明堂政教之首。 北斗七星,主尊輔象近臣。 紫微者,北極最尊。 此除掃漢家之大異也。 建安十八年秋,歲星、鎮星、熒惑俱入太微,逆行留守帝坐百有餘日。 歲星入太微,人主改姓。 鎮星入太微,內有兵亂,人主以弱。 三者,漢改姓易代之異也。 建安十九年正月,白虹貫日。 《易傳》曰:「后妃擅國,白虹貫日。 」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朔己亥,日蝕。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茀星晨見東方二十餘日,夕出西方,犯歷五車、東井、五諸侯、文昌、軒轅、太微,鋒炎刺帝坐。 茀者除舊佈新,亡惡興聖之異也。 建安二十四年二月晦壬子,日蝕。 日者陽精,月為侯王,而以亥子日蝕,皆水滅火之異也。 延康元年九月十日黃昏時,月蝕熒惑,過人定時,熒惑出營室,宿羽林。 月為大臣侯王之象;熒惑火精,漢氏之行。 占曰:「漢家以兵亡。 」延康元年九月二十日,《剝》卦天子氣不見,皆崩亡之異也。 熒惑火精,行縮日一度有餘。 故太史令王昱以為漢家衰亡之極。 熒惑大而赤色;光不明,赤而小,與小星無別,皆漢家衰亡之異也。 《易傳》曰:「上下流通聖賢昌,厥應帝德鳳凰翔,萬民喜樂無咎殃。 」《易傳》又曰:「聖人受命,厥應鳳凰下,天子虜。 」《易傳》又曰:「黃龍見,天災將至,天子絀,聖人出。 」黃龍以戊己日見,五色文章皆具,聖人得天受命。 黃龍以戊寅見,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者也。 《易傳》又曰:「聖人清靜行中正,賢人至,民從命,厥應麒麟來。 」《春秋玉版讖》曰:「代赤者魏公子。 」《春秋佐助期》曰:「漢以許昌失天下。 」故白馬令甘陵李雲上事,言許昌氣見,當涂高已萌,欲使漢家防絶萌芽。 今漢都許,日以微弱,當居許昌以失天下。 當涂高者,魏也;魏者,象魏兩闕之名當道而高大者也。 魏當代漢,如李雲之言也。 《春秋佐助期》又曰:「漢以蒙孫亡。 」說者以蒙孫直漢二十四帝,童蒙愚惑以弱亡。 漢帝少時名為董侯,名不正,蒙亂荒惑,其子孫以弱亡也。 《孝經中黃讖》曰:「日載東,紀火光。 不橫一,聖明聰。 四百之外,易姓而王。 天下歸功致太平。 」此魏王之姓諱著見圖讖也。 《易運期》曰:「言居東,西有午,兩日並光日居下。 其為主,反為輔,五八四十,黃氣受,真人出。 」言午「許」字,兩日「昌」字,漢當以許亡,魏當以許昌。 今際會之期在許,是其大效也。 《易運期》又曰:「鬼在山,禾女運,王天下。 」 於是魏王受漢禪,柴于繁陽,有黃鳥銜丹書,集於尚書檯,於是改元為黃初。 漢中平二年,洛陽民訛言虎賁寺有黃人,觀者日數萬,道路斷絶。 中平元年,黃巾賊起,云:「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此魏氏依劉向自雲土德之符也。 先是,周敬王之四十七年,宋景公問大夫邢史子臣:「天道何祥?」對曰:「後五年五月丁亥,臣將死。 死後五年五月丁卯,吳將亡。 亡後五年,君將終。 終後四百年,邾王天下。 」皆如其言。 邾王天下,蓋謂魏國之後。 言四百年則錯。 疑年代久遠,傳記者謬誤。 高貴鄉公初生,有光氣照耀室屋,其後即大位。 劉備身長七尺七寸,垂手過膝,顧自見耳。 《洛書甄耀度》曰:「赤三,德昌九世會備,合為帝際。 」《洛書寶予命》曰:「天度帝道備稱皇,以統握契,百成不敗。 」《洛書錄運期》曰:「九侯七傑爭民命,炊骸道路,誰使主者玄且來。 」備字玄德,故云:「玄且來」也。 《孝經鈎命決》曰:「帝三建,九會備。 」先是,術士周群言,西南數有黃氣,直立數丈,如此積年,每有景雲祥風,從璇璣下應之。 建安二十二年中,屢有氣如旗,從西竟東,中天而行。 圖書曰「必有天子出其方。 」太白、熒惑、鎮星從歲星,又黃龍見犍為武陽之赤水,九日乃去。 關羽在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備後稱帝于蜀。 第1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1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