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儀》曰:「出稱警,入稱蹕。 」說者云,車駕出則應稱警,入則應稱蹕也,而今俱唱之。 史臣以為警者,警戒也;蹕者,止行也。 今從乘輿而出者,並警戒以備非常也。 從外而入乘輿相干者,蹕而止之也。 董巴、司馬彪云:「諸侯王遮迾出入,稱警設蹕。 」武剛車,有巾有蓋,在前為先驅。 又在輕車之後為殿也。 駕一。 《史記》,衛青征匈奴,以武剛車為營是也。 漢制,大行載轀輬車,四輪。 其飾如金根,加施組連璧,交絡,四角金龍首銜璧垂五采,析羽流蘇,前後雲氣畫帷裳,颭文畫曲蕃,長與車等。 太仆禦,駕六白駱馬,以黑藥灼其身為虎文,謂之佈施馬。 既下,馬斥賣,車藏城北秘宮。 今則馬不虎文,不斥賣;車則毀也。 自漢霍光、晉安平、齊王、賈充、王導、謝安、宋江夏王葬以殊禮者,皆大輅黃屋,載紵輬車。 《晉令》曰:「乘傳出使,遭喪以上,即自表聞,聽得白服乘騾車,到副使攝事。 」徐廣《車服注》:「傳聞騾車者,犢車裝而馬車轅也。 」又車無蓋者曰科車。 晉武帝時,護軍將軍羊琇乘羊車,司隷校尉劉毅奏彈之。 詔曰:「羊車雖無制,猶非素者所服。 」江左來無禁也。 舊有充庭之制,臨軒大會,陳乘輿車輦旌鼓于殿庭。 張衡《東京賦》云:「龍路充庭,鸞旗拂霓。 」晉江左廢絶。 宋孝武大明中修復。 上古寢處皮毛,未有制度。 後代聖人見鳥獸毛羽及其文章與草木華采之色,因染絲彩以作衣裳,為玄黃之服,以法乾坤上下之儀:觀鳥獸冠胡之形,制冠冕纓蕤之飾。 虞氏作繢,采章彌文,夏後崇約,猶美黻冕。 咎繇陳《謨》,則稱五服五章。 皆後王所不得異也。 周監二代,典制詳密,故弁師掌六冕,司服掌六服,設擬等差,各有其序。 《禮記·冠義》曰:「冠者禮之始,事之重者也。 」太古布冠,齊則緇之。 夏曰毋追,殷曰章甫,周曰委貌,此皆三代常所□□周之祭冕,繅采備飾,故夫子曰「服周之冕」,以盡美稱之。 至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滅去古制,郊祭之服,皆以袀玄。 至漢明帝始采《周官》、《禮記》、《尚書》諸儒說,還備袞冕之服。 魏明帝以公卿袞衣黼黻之文,擬于至尊,復損略之。 晉以來無改更也。 天子禮郊廟,則黑介幘,平冕,今所謂平頂冠也。 皁表硃綠裡,廣七寸,長尺二寸,垂珠十二旒。 以組為纓,衣皁上絳下,前三幅,後四幅,衣畫而裳綉,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黼、黻之象,凡十二章也。 素帶廣四寸,硃裡,以硃緣裨飾其側。 中衣以絳緣其領袖,赤皮蔽膝。 蔽膝,古之韍也。 絳袴,絳襪,赤幹。 未元服者,空頂介幘。 其釋奠先聖,則皁紗裙,絳緣中衣,絳袴襪,黑幹。 其臨軒亦袞冕也。 其朝服,通天冠,高九寸,金博山顏,黑介幘,絳紗裙,皁緣中衣。 其拜陵,黑介幘,緌單衣。 其雜服,有青赤黃白緗黑色介幘,五色紗裙,五梁進賢冠,遠遊冠,平上幘,武冠。 其素服,白夾單衣。 《漢儀》,立秋日獵服緗幘。 晉哀帝初,博士曹弘之等議:「立秋禦讀令,不應緗幘,求改用素。 」詔從之。 宋文帝元嘉六年,奉朝請徐道娛表:「不應素幘。 」詔門下詳議,帝執宜如舊,遂不改。 進賢冠,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梁數隨貴賤,古之緇布冠也。 文儒者之所服。 上公、卿助祭于郊廟,皆平冕,王公八旒,卿七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 王公衣山龍以下,九章也;卿衣華蟲以下,七章也。 行鄉射禮,則公卿委貌冠,以皁絹為之,形如覆杯,與皮弁同制。 長七寸,高四寸。 衣黑而裳素。 其中衣以皁緣領袖;其執事之人皮弁,以鹿皮為之。 武冠,昔惠文冠,本趙服也,一名大冠。 凡侍臣則加貂蟬。 應劭《漢官》曰:「說者以金取堅剛,百煉不耗;蟬居高食潔,口在腋下;貂內勁悍而外溫潤。 」此因物生義,非其實也。 其實趙武靈王變胡,而秦滅趙,以其君冠賜侍臣,故秦、漢以來,侍臣有貂蟬也。 徐廣《車服注》稱其意曰:「北土寒涼,本以貂皮暖額,附施于冠,因遂變成首飾乎?」侍中左貂,常侍右貂。 法冠,本楚服也。 一名柱後,一名獬豸。 說者云:「獬豸獸知曲直,以角觸不正者也。 」秦滅楚,以其君冠賜法官。 謁者高山冠,本齊服也。 一名側注冠。 秦滅齊,以其君冠賜謁者。 魏明帝以其形似通天、遠遊,乃毀變之。 樊噲冠,廣九寸,制似平冕,殿門衛士服之。 漢將樊噲常持鐵盾。 鴻門之會,項羽欲害漢王,乃裂裳以苞盾,戴入見羽。 漢承秦制,冠有十三種。 魏、晉以來,不盡施用。 今志其施用者也。 幘者,古賤人不冠者之服也。 漢元帝額有壯發,始引幘服之。 王莽頂禿,又加其屋也。 《漢注》曰:「冠進賢者宜長耳,今介幘也;冠惠文者宜短耳,今平中幘也。 知時各隨所宜,後遂因冠為別。 」介幘服文吏,平上服武官也。 童子幘無屋者,示未成人也。 又有納言幘,後收,又一重,方三寸。 又有赤幘,騎吏、武史、乘輿鼓吹所服。 救日蝕,文武官皆免冠,著赤幘,對朝服,示威武也。 宋乘輿鼓吹,黑幘武冠。 漢制,祀事五郊,天子與執事所服各如方色;百官不執事者,自服常服以從。 常服,絳衣也。 魏秘書監秦靜曰:「漢氏承秦,改六冕之制,俱玄冠絳衣而已。 」晉名曰五時朝服;有四時朝服,又有朝服。 第1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