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正月,上出次西陽之五洲。 會元兇弒逆,以上為征南將軍,加散騎常侍。 上率眾入討,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雍州刺史臧質並舉義兵。 四月辛酉,上次溧洲。 癸亥,冠軍將軍柳元景前鋒至新亭,修建營壘。 甲子,賊劭親率眾攻元景,大敗退走。 丙寅,上次江寧。 丁卯,大將軍江夏王義恭來奔,奉表上尊號。 戊辰,上至于新亭。 己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文武賜爵一等,從軍者二等。 臓污清議,悉皆蕩除。 高年、鰥寡、孤幼、六疾不能自存,人賜谷五斛。 逋租宿債勿復收。 長徒之身,優量降宥。 崇改太祖號謚。 以大將軍江夏王義恭為太尉、錄尚書六條事、南徐州刺史。 庚午,以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為中書監、丞相、錄尚書六條事、揚州刺史;安東將軍隨王誕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雍州刺史臧質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征虜將軍沈慶之為領軍將軍;撫軍將軍、兗冀二州刺史蕭思話為尚書左仆射。 壬申,以征虜將軍王僧達為尚書右仆射。 改新亭為中興亭。 五月甲戌,輔國將軍申坦克京城。 乙亥,輔國將軍硃修之克東府。 丙申,克定京邑。 劭及始興王浚諸同逆,並伏誅。 庚辰,詔曰:「天步艱難,國道用否,雖基構永固,而氣數時愆。 朕以眇身,奄承皇業,奉尋歷命,鑒寐震懷。 萬邦風政,人治之本,感念陵替,若疚在心。 可分遣大使巡省方俗。 」是日解嚴。 辛巳,車駕幸東府城。 甲申,尊所生路淑媛為皇太后。 乙酉,立妃王氏為皇后。 戊子,以左衛將軍柳元景為雍州刺史。 壬辰,以太尉江夏王義恭為太傅,領大司馬。 甲午,曲赦京邑二百里內,並蠲今年租稅。 戊戌,以撫軍將軍南平王鑠為司空,建平王宏為尚書左仆射,東海王禕為撫軍將軍,新除尚書左仆射蕭思話遷職。 六月壬寅,以驃騎參軍袒護之為冀州刺史。 甲辰,以山陽太守申恬為青州刺史。 丙午,車駕還宮,初置殿門及上皞屯兵。 以江夏內史硃修之為平西將軍、雍州刺史,御史中丞王曇生為廣州刺史。 戊申,以新除雍州刺史柳元景為護軍將軍。 己酉,以司州刺史魯爽為豫州刺史。 庚戌,以梁、南秦二州刺史劉秀之為益州刺史;太尉司馬龐秀之為梁、南秦二州刺史;衛軍司馬徐遺寶為兗州刺史;寧朔將軍王玄謨為徐州刺史;衛將軍隨王誕進號驃騎大將軍。 尚書右仆射王僧達遷職,丹陽尹褚湛之為尚書右仆射。 丙辰,以侍中南譙王世子恢為湘州刺史。 丁亥,詔曰:「興王立訓,務弘治節,輔臣佐時,勤獻政要,仰惟聖規,每存茲道。 猥以眇躬,屬承景業,闡揚遺澤,無廢厥心。 夫量入為出,邦有恆典;而經給之宜,多違常度。 兵役糜耗,府藏散減,外內眾供,未加損約,非所以聿遵先旨,敬奉遺圖。 自今諸可薄己厚民、去煩從簡者,悉宜施行,以稱朕意。 」庚申,詔有司論功班賞,各有差。 辛酉,安西將軍、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渾拾寅進號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庚午,還分南徐,立南兗州。 辛未,改封南譙王義宣為南郡王,隨王誕為竟陵王,義宣次子宜陽侯愷為宜陽縣王。 閏月壬申,以領軍將軍沈慶之為鎮軍將軍、南兗州刺史。 癸酉,以護軍將軍柳元景為領軍將軍。 丙子,遣兼散騎常侍樂詢等十五人巡行風俗。 甲申,蠲尋陽、西陽郡租布三年。 甲午,丞相南郡王義宣改為荊、湘二州刺史,驃騎大將軍、荊州刺史竟陵王誕改為揚州刺史,南蠻校尉王僧達為護軍將軍。 是月,置衛尉官。 秋七月辛丑朔,日有蝕之。 甲寅,詔曰:「世道未夷,惟憂在國。 夫使群善畢舉,固非一才所議,況以寡德,屬衰薄之期,夙宵寅想,永懷待旦。 王公卿士,凡有嘉謀善政,可以維風訓俗,咸達乃誠,無或依隱。 」辛酉,詔曰:「百姓勞弊,徭賦尚繁,言念未乂,宜崇約損。 凡用非軍國,宜悉停功。 可省細作並尚方,雕文靡巧,金銀塗飾,事不關實,嚴為之禁。 供禦服膳,減除游侈。 水陸捕采,各順時日。 官私交市,務令優衷。 其江海田池公家規固者,詳所開弛。 貴戚競利,悉皆禁絶。 」戊戌,以右衛將軍宗慤為廣州刺史。 己巳,司空南平王鑠薨。 八月辛未,武皇帝舊役軍身,嘗在齋內,人身猶存者,普賜解戶。 乙亥,尚書左仆射建平王宏加中書監、中軍將軍。 丁亥,以沛郡太守垣閎為寧州刺史。 撫軍司馬費沈為梁、南秦二州刺史。 甲午,護軍將軍王僧達遷職。 九月丁巳,以前尚書劉義綦為中護軍。 壬戌,新亭戰亡者,復同京城。 劭黨南海太守蕭簡據廣州反。 丁卯,輔國將軍鄧琬討平之。 冬十月癸未,車駕于閲武堂聽訟。 十一月丙午,以左軍將軍魯秀為司州刺史。 丙辰,停台省眾官朔望問訊。 丙寅,高麗國遣使獻方物。 十二月甲戌,省都水台,罷都水使者官,置水衡令官。 癸未,以將置東宮,省太子率更令、步兵、翊軍校尉、旅賁中郎將、冗從仆射、左右積弩將軍官。 中庶子、中舍人、庶子、舍人、洗馬,各減舊員之半。 第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