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朔旦,超登天門,朝群臣于城上,殺馬以饗將士,文武皆有遷授。 超幸姬魏夫人從超登城,見王師之盛,握超手而相對泣,韓訁卓諫曰:「陛下遭百六之會,正是勉強之秋,而反對女子悲泣,何其鄙也!」超拭目謝之。 其尚書令董鋭勸超出降,超大怒,系之於獄。 於是賀賴盧、公孫五樓為地道出戰王師,不利。 河間人玄文說裕曰:「昔趙攻曹嶷,望氣者以為澠水帶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龍口,城必自陷。 石季龍從之,而嶷請降。 後慕容恪之圍段龕,亦如之,而龕降。 降後無幾,又震開之。 今舊基猶在,可塞之。 」裕從其言。 至是,城中男女患腳弱病者太半。 超輦而升城,尚書悅壽言于超曰:「天地不仁,助寇為虐,戰士尪病,日就凋隕,守困窮城,息望外援,天時人事,亦可知矣。 苟歷運有終,堯、舜降位,轉禍為福,聖達以先。 宜追許、鄭之蹤,以全宗廟之重。 」超嘆曰:「廢興,命也。 吾寧奮劍決死,不能銜璧求生。 」於是張綱為裕造衝車,覆以版屋,蒙之以皮,並設諸奇巧,城上火石弓矢無所施用;又為飛樓、懸梯、木幔之屬,遙臨城上。 超大怒,懸其母而支解之。 城中出降者相繼。 裕四面進攻,殺傷其眾,悅壽遂開門以納王師。 超與左右數十騎出亡,為裕軍所執。 裕數之以不降之狀,超神色自若,一無所言,惟以母托劉敬宣而已。 送建康市斬之,時年二十六。 在位六年。 德以安帝隆安四年僭位,至超二世,凡十一年,以義熙六年滅。 慕容鐘,字道明,德從弟也。 少有識量,喜怒不形于色,機神秀髮,言論清辯。 至于臨難對敵,智勇兼濟,累進奇策,德用之頗中。 由是政無大小,皆以委之,遂為佐命無勛。 後公孫五樓規挾威權,慮鐘抑己,因勸超誅之,鐘遂謀反。 事敗,奔于姚興,興拜始平太守、歸義侯。 封孚,字處道,渤海蓚人也。 祖悛,振威將軍。 父放,慕容之世吏部尚書。 孚幼而聰敏和裕,有士君子之稱。 寶僭位,累遷吏部尚書。 及蘭汗之篡,南奔闢閭渾,渾表為渤海太守。 德至莒城,孚出降,德曰:「朕平青州,不以為慶,喜于得卿也。 」常外總機事,內參密謀,雖位任崇重,謙虛博納,甚有大臣之體。 及超嗣位,政出權嬖,多違舊章,軌憲日頽,殘虐滋甚,孚屢盡匡救,超不能納也。 後臨軒謂孚曰:「朕于百王可方誰?」孚對曰:「桀紂之主。 」超大慚怒。 孚徐步而出,不為改容。 司空鞠仲失色,謂孚曰:「與天子言,何其亢厲,宜應還謝。 」孚曰:「行年七十,墓木已拱,惟求死所耳。 」竟不謝。 以超三年死於家,時年七十一。 文筆多傳于世。 史臣曰:慕容德以季父之親,居鄴中之重,朝危未聞其節,君存遽踐其位,豈人理哉!然稟倜儻之雄姿,韞縱橫之遠略,屬分崩之運,成角逐之資,跨有全齊,竊弄神器,撫劍而爭衡秦、魏,練甲而志靜荊、吳,崇儒術以弘風,延讜言而勵己,觀其為國,有足稱焉。 超繼已成之基,居霸者之業,政刑莫恤,畋游是好,杜忠良而讒佞進,暗聽受而勛戚離,先緒俄頽,家聲莫振,陷宿豫而貽禍,啟大峴而延敵,君臣就虜,宗廟為墟。 跡其人謀,非不幸也。 贊曰:德實奸雄,轉敗為功。 奄有青土,淫名域中。 超承偽祚,撓其國步。 廟失良籌,庭悲沾露。 載記第二十九 沮渠蒙遜 沮渠蒙遜,臨松盧水胡人也。 其先世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為氏焉。 蒙遜博涉群史,頗曉天文,雄傑有英略,滑稽善權變,梁熙、呂光皆奇而憚之,故常游飲自晦。 會伯父羅仇、麹粥從呂光征河南,光前軍大敗,麹粥言于兄羅仇曰:「主上荒耄驕縱,諸子朋黨相傾,讒人側目。 今軍敗將死,正是智勇見猜之日,可不懼乎!吾兄弟素為所憚,與其經死溝瀆,豈若勒眾向西平,出苕藋,奮臂大呼,涼州不足定也。 」羅仇曰:「理如汝言,但吾家累世忠孝,為一方所歸,寧人負我,無我負人。 」俄而皆為光所殺。 宗姻諸部會葬者萬餘人,蒙遜哭謂眾曰:「昔漢祚中微,吾之乃祖翼獎竇融,保寧河右。 呂王昏耄,荒虐無道,豈可不上繼先祖安時之志,使二父有恨黃泉!」眾咸稱萬歲。 遂斬光中田護軍馬邃、臨松令井祥以盟,一旬之間,眾至萬餘。 屯據金山,與從兄男成推光建康太守段業為使持節、大都督、龍驤大將軍、涼州牧、建康公,改呂光龍飛二年為神璽元年。 業以蒙遜為張掖太守,男成為輔國將軍,委以軍國之任。 業將使蒙遜攻西郡,眾咸疑之。 蒙遜曰:「此郡據嶺之要,不可不取。 」業曰:「卿言是也。 」遂遣之。 蒙遜引水灌城,城潰,執太守呂純以歸。 於是王德以晉昌,孟敏以敦煌降業。 業封蒙遜臨池侯。 呂弘去張掖,將東走,業議欲擊之。 蒙遜諫曰:「歸師勿遏,窮寇弗追,此兵家之戎也。 不如縱之,以為後圖。 」業曰:「一日縱敵,悔將無及。 」遂率眾追之,為弘所敗。 業賴蒙遜而免,嘆曰:「孤不能用子房之言,以至于此!」業筑西安城,以其將臧莫孩為太守。 蒙遜曰:「莫孩勇而無謀,知進忘退,所謂為之築塚,非築城也。 」業不從。 俄而為呂纂所敗。 蒙遜懼業不能容己,每匿智以避之。 業僭稱涼王,以蒙遜為尚書左丞,梁中庸為右丞。 第4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下》
第4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