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留心政事,苞容廣納,一言之善,咸見禮異。 京兆杜瑾、馮翊吉默、始平周寶等上陳時事,皆擢處美官。 天水姜龕、東平淳于岐、馮翊郭高等皆耆儒碩德,經明行修,各門徒數百,教授長安,諸生自遠而至者萬數千人。 興每于聽政之暇,引龕等於東堂,講論道藝,錯綜名理。 涼州胡辯,苻堅之末,東徙洛陽,講授弟子千有餘人,關中後進多赴之請業。 興敕關尉曰:「諸生諮訪道藝,修己厲身,往來出入,勿拘常限。 」於是學者咸勸,儒風盛焉。 給事黃門侍郎古成詵、中書侍郎王尚、尚書郎馬岱等,以文章雅正,參管機密。 詵風韻秀舉,確然不群,每以天下是非為己任。 時京兆韋高慕阮籍之為人,居母喪,彈琴飲酒。 詵聞而泣曰:「吾當私刃斬之,以崇風教。 」遂持劍求高。 高懼,逃匿,終身不敢見詵。 興遣將鎮東楊佛嵩攻陷洛陽。 班命郡國,百姓因荒自賣為奴婢者,悉免為良人。 興以日月薄蝕,災眚屢見,降號稱王,下書令群公卿士將牧守宰各降一等。 於是其太尉趙公旻等五十三人上疏諫曰:「伏惟陛下勛格皇天,功濟四海,威靈振于殊域,聲教暨于遐方,雖成湯之隆殷基,武王之崇周業,未足比喻。 方當廓靖江、吳,告成中嶽,豈宜過垂沖損,違皇天之眷命乎!」興曰:「殷湯、夏禹德冠百王,然猶順守謙沖,未居崇極,況朕寡昧,安可以處之哉!」乃遣旻告于社稷宗廟,大赦,改元弘始。 賜孤獨鰥寡慄帛有差,年七十已上加衣杖。 始平太守周班、槐裡令李青彡皆以黷貨誅,於是郡國肅然矣。 洛陽既陷,自淮、漢已北諸城,多請降送任。 興下書聽祖父母昆弟得相容隱。 姚緒、姚碩德以興降號,固讓王爵,興弗許。 京兆韋華、譙郡夏侯軌、始平龐眺等率襄陽流人一萬叛晉,奔于興。 興引見東堂,謂華曰:「晉自南遷,承平已久,今政化風俗何如?」華曰:「晉主雖有南面之尊,無總禦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刑網峻急,風俗奢宕。 自桓溫、謝安已後,未見寬猛之中。 」興大悅,拜華中書令。 興如河東。 時姚緒鎮河東,興待以家人之禮。 下書封其先朝舊臣姚驢磑、趙惡地、王平、馬萬載、黃世等子為五等子男。 命百僚舉殊才異行之士,刑政有不便于時者,皆除之。 兵部郎金城邊熙上陳軍令煩苛,宜遵簡約。 興覽而善之,乃依孫吳誓眾之法以損益之。 興立律學于長安,召郡縣散吏以授之。 其通明者還之郡縣,論決刑獄。 若州郡縣所不能決者,讞之廷尉。 興常臨諮議堂聽斷疑獄,于時號無冤滯。 姚緒、姚碩德固讓王爵,許之。 緒、碩德威權日盛,興恐奸佞小人沮惑之,乃簡清正君子為之輔佐。 興以司隷校尉郭撫、扶風太守強超、長安令魚佩、槐裡令彭明、倉部郎王年等清勤貞白,下書褒美,增撫邑一百戶,賜超爵關內侯,佩等進位一級。 使碩德率隴右諸軍伐乞伏乾歸,興潛軍赴之,乾歸敗走,降其部眾三萬六千,收鎧馬六萬匹。 軍無私掠,百姓懷之。 興進如枹罕,班賜王公以下,遍于卒伍。 興之西也,沒奕于密欲乘虛襲安定,長史皇甫序切諫乃止。 于自恨失言,陰欲殺序。 乞伏乾歸以窮蹙來降,拜鎮遠將軍、河州刺史、歸義侯,復以其部眾配之。 興下書,將帥遭大喪,非在疆埸險要之所,皆聽奔赴,及期,乃從王役。 臨戎遭喪,聽假百日。 若身為邊將,家有大變,交代未至,敢輒去者,以擅去官罪罪之。 遣晉將軍劉嵩等二百三十七人歸於建鄴。 魏人襲沒奕于,于棄其部眾,率數千騎與赫連勃勃奔于秦州。 魏軍進次瓦亭,長安大震,諸城閉門固守。 魏平陽太守貳塵入侵河東。 興於是練兵講武,大閲于城西,于勇壯異者召入殿中。 引見群臣于東堂,大議伐魏。 群臣咸諫以為不可,興不從。 司隷姚顯進曰:「陛下天下之鎮,不宜親行,可使諸將分討,授以廟勝之策。 」興曰:「王者正以廓土靖亂為務,吾焉得而辭之!」 興立其子泓為皇太子,大赦境內,賜男子為父後者爵一級。 遣姚平、狄伯支等率步騎四萬伐魏,姚碩德、姚穆率步騎六萬伐呂隆。 平等軍次河東,興遣其光遠黨娥、立節雷星、建忠王多等率杏城及嶺北突騎自和寧赴援,越騎校尉唐小方、積弩姚良國率關中勁卒為平後繼,姚緒統河東見兵為前軍節度,姚紹率洛東之兵,姚詳率朔方見騎,並集平望,以會于興。 使沒奕于權鎮上邽,中軍、廣陵公斂權鎮洛陽,姚顯及尚書令姚晃輔其太子泓,入直西宮。 碩德至姑臧,大敗呂隆之眾,俘斬一萬。 隆將呂他等率眾二萬五千,以東苑來降。 先是,禿髮利鹿孤據西平,沮渠蒙遜據張掖,李玄盛據敦煌,與呂隆相持。 至是,皆遣使降。 興率戎卒四萬七千,自長安赴姚平。 平攻魏乾城,陷之,逐據柴壁。 魏軍大至,攻平,截汾水以守之。 興至蒲阪,憚而不進。 時碩德攻呂隆,撫納夷夏,分置守宰,節糧積粟,為持久之計。 隆懼,遂降。 碩德軍令齊整,秋毫無犯,祭先賢,禮儒哲,西土悅之。 姚平糧竭矢盡,將麾下三十騎赴汾水而死,狄伯支等十將四萬餘人,皆為魏所擒。 興下書,軍士戰沒者,皆厚加褒贈。 魏軍乘勝進攻蒲阪,姚緒固守不戰,魏乃引還。 興徙河西豪右萬餘戶于長安。 第40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下》
第4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