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彥,字翁子,廣陵人也。 少有異才。 年八歲,詣吳太尉戴昌,昌贈詩以觀之,彥于坐答之。 辭甚康慨。 母王氏因疾失明,彥每言及,未嘗不流涕。 於是不應闢召,躬自侍養,母食必自哺之。 母既疾久,至于婢使數見捶撻。 婢忿恨,伺彥暫行,取蠐螬灸飴之。 母食以為美,然疑是異物,密藏以示彥。 彥見之,抱母慟哭,絶而復甦。 母目豁然即開,從此遂愈。 彥仕吳,至中書侍郎,吳平,陸雲薦之於刺史周浚,本邑大中正劉頌又舉彥為小中正。 太康中卒。 夏方,字文正,會稽永興人也。 家遭疫癘,父母伯叔群從死者十三人。 方年十四,夜則號哭,晝則負土,十有七載,葬送得畢,因廬于墓側,種植松柏,烏鳥猛獸馴擾其旁。 吳時拜仁義都尉,累遷五官中郎將。 朝會未嘗乘車,行必讓路。 吳平,除高山令。 百姓有罪應加捶撻者,方向之涕泣而不加罪,大小莫敢犯焉。 在官三年,州舉秀才,還家,卒,年八十七。 王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也。 祖修,有名魏世。 父儀,高亮雅直,為文帝司馬。 東關之役,帝問于眾曰:「近曰之事,誰任其咎?」儀對曰:「責在元帥。 」帝怒曰:「司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斬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禮,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絶異,音聲清亮,辭氣雅正,博學多能,痛父非命,未嘗西向而坐。 示不臣朝廷也。 於是隱居教授,三征七闢皆不就。 廬于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為之枯。 母性畏雷,母沒,每雷,輒到墓曰:「裒在此。 」及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複流涕,門人受業者並廢《蓼莪》之篇。 家貧,躬耕,計口而田,度身而蠶。 或有助之者,不聽。 諸生密為刈麥,裒遂棄之。 知舊有致遺者,皆不受。 門人為本縣所役,告裒求屬令,良曰:「卿學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廕卿,屬之何益!且吾不執筆已四十年矣。 」乃步擔乾飯,兒負鹽豉草屐,送所役生到縣,門徒隨從者千餘人。 安丘令以為詣己,整衣出迎之。 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門生為縣所役,故來送別。 」因執手涕泣而去。 令即放之,一縣以為恥。 鄉人管彥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獨以為必當自達,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許為婚。 彥後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陽,裒後更嫁其女。 彥弟馥問裒,裒曰:「吾薄志畢願山藪,昔嫁姊妹皆遠,吉凶斷絶,每以此自誓。 今賢兄子葬父子洛陽。 此則京邑之人也,由吾結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齊人也,當還臨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隨母還齊!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負笈遊學,鄉邑僉以為邴原復出。 裒以春性險狹慕名,終必不成。 其後春果無行,學業不終,有識以此歸之。 裒常以為人之所行期于當歸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責人所不能。 及洛京傾覆,寇資蜂起,親族悉欲移渡江東,裒戀墳壟不去。 賊大盛,方行,猶思慕不能進,遂為賊所害。 許孜,字季義,東陽吳寧人也。 孝友恭讓,敏而好學。 年二十,師事豫章太守會稽孔沖,受《詩》、《書》、《禮》、《易》及《孝經》、《論語》。 學竟,還鄉裡。 沖在郡喪亡,孜聞問盡哀,負擔奔赴,送喪還會稽,蔬食執役,制服三年。 俄而二親沒,柴毀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縣之東山,躬自負土,不受鄉人之助。 或愍孜羸憊,苦求來助,孜晝助不逆,夜便除之。 每一悲號,鳥獸翔集。 孜以方營大功,乃棄其妻,鎮宿墓所,列植松柏亙五六里。 時有鹿犯其松栽,改悲嘆曰:「鹿獨不念我乎!」明日,忽見鹿為猛獸所殺,置於所犯栽下。 孜悵惋不已,乃為作塚,埋于隧側。 猛獸即于孜前自撲而死,孜益嘆息,又取埋之。 自後樹木滋茂,而無犯者。 積二十餘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鷹雉棲其梁,檐鹿與猛獸擾其庭圃,交頸同遊,不相搏噬。 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終身。 年八十餘,卒於家。 邑人號其居為孝順裡。 咸康中,太守張虞上疏曰:「臣聞聖賢明訓存乎舉善,褒貶所興,不遠千載。 謹案所領吳寧縣物故人許孜,至性孝友,立節清峻,與物恭讓,言行不貳。 當其奉師,則在三之義盡;及其喪親,實古今之所難。 咸稱殊類致感,猛獸弭害。 雖臣不及見,然備聞斯語,竊謂蔡順、董黯無以過之。 孜沒積年,其子尚在,性行純慤,今亦家于墓側。 臣以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宜標其令跡,甄其後嗣,以酬既往,以獎方來。 《陽秋傳》曰:『善善及其子孫』。 臣不達大體,請台量議。 」疏奏,詔旌表門閭。 蠲復子孫。 其子生亦有孝行。 圖孜像于堂,朝夕拜焉。 庾袞,字叔褒,明穆皇后伯父也。 少履勤儉,篤學好問,事親以孝稱。 咸寧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復殆,癘氣方熾,父母諸弟皆出次於外,袞獨留不去。 諸父兄強之,乃曰:「袞性不畏病。 」遂親自扶持,晝夜不眠,其間復撫柩哀臨不輟。 如此十有餘旬,疫勢既歇,家人乃反,毗病得差,袞亦無恙。 父老咸曰:「異哉此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始疑疫癘之不相染也。 」 第2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下》
第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