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壽陽城小而固。 自幫陽至琅邪,城壁相望,其間遠者裁百餘里,一城見攻,眾城必救。 且王師在路五十餘日,劉仕一軍早已入淮,又遣數部北取堅壁,大軍未至,聲息久聞。 而賊之郵驛,一日千里,河北之騎足以來赴,非惟鄰城相救而已。 夫以白起、韓信、項籍之勇,猶發梁焚舟,背水而陣。 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對堅敵,顧臨歸路,此兵法之所誡也。 若進攻未拔,胡騎卒至,懼桓子不知所為,而舟中之指可掬。 今征軍五千,皆王都精鋭之眾,又光為左衛,遠近聞之,名為殿中之軍,宜令所向有征無戰。 而頓之堅城之下,勝之不武,不勝為笑。 今以國之上駟擊寇之下邑,得之則利薄而不足損敵,失之則害重而足以益寇,懼非策之長者。 臣愚以為聞寇而致討,賊退而振旅,於事無失。 不勝管見,謹冒陳聞。 季龍于青州造船數百,掠緣海諸縣,所在殺戮,朝廷以為憂。 謨遣龍驤將軍徐玄等守中洲,並設募,若得賊大白船者,賞布千匹,小船百匹。 是時謨所統七千餘人,所戍東至土山,西至江乘,鎮守八所,城壘凡十一處,烽火樓望三十餘處,隨宜防備,甚有算略。 先是,郗鑒上部下有勛勞者凡一百八十人,帝並酬其功,未卒而鑒薨,斷不復與。 謨上疏以為先已許鑒,今不宜斷。 且鑒所上者皆積年勛效,百戰之餘,亦不可不報。 詔聽之。 康帝即位,征拜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領司徒。 代殷浩為揚州刺史。 又錄尚書事,領司徒如故。 初,謨沖讓不闢僚佐,詔屢敦逼之,始取掾屬。 石季龍死,中國大亂。 時朝野咸謂當太平複舊,謨獨謂不然,語所親曰:「胡滅,誠大慶也,然將貽王室之憂。 」或曰:「何哉?」謨曰:「夫能順天而奉時,濟六合于草昧,若非上哲,必由英豪。 度德量力,非時賢所及。 必將經營分表,疲人以逞志。 才不副意,略不稱心,財單力竭,智勇俱屈,此韓廬、東郭所以雙斃也。 」 遷侍中、司徒。 上疏讓曰:「伏自惟省,昔階謬恩,蒙忝非據,屍素累積而光寵更崇,謗讟彌興而榮進復加,上虧聖朝棟隆之舉,下增微臣覆餗之釁,惶懼戰灼,寄顏無所。 乞垂天鑒,回恩改謬,以允群望。 」皇太后詔報不許。 謨猶固讓,謂所親曰:「我若為司徒,將為後代所哂,義不敢拜也。 」皇太后遣使喻意,自四年冬至五年末,詔書屢下,謨固守所執。 六年,覆上疏,以疾病乞骸骨,上左光祿大夫、領司徒印綬。 章表十餘上。 穆帝臨軒,遣侍中紀璩、黃門郎丁纂征謨。 謨陳疾篤,使主簿謝攸對曰:「臣謨不幸有公族穆子之疾,天威不違顏咫尺,不敢奉詔,寢伏待罪。 」自旦至申,使者十餘反,而謨不至。 時帝年八歲,甚倦,問左右曰:「所召人何以至今不來?臨軒何時當竟?」君臣俱疲弊。 皇太后詔:「必不來者,宜罷朝。 」中軍將軍殷浩奏免吏部尚書江[A170]官。 簡文時為會稽王,命曹曰:「蔡公傲違上命,無人臣之禮。 若人主卑屈于上,大義不行于下,亦不知復所以為政矣。 」於是公卿奏曰:「司徒謨頃以常疾,久逋王命,皇帝臨軒,百僚齊立,俯僂之恭,有望于謨,若志存止退,自宜致辭闕庭,安有人君卑勞終日而人臣曾無一酬之禮!悖慢傲上,罪同不臣。 臣等參議,宜明國憲,請送廷尉,以正刑書。 」謨懼,率子弟素服詣闕稽顙,躬到廷尉待罪。 皇太后詔曰:「謨先帝師傅,服事累世。 且歸罪有司,內訟思愆。 若遂致之於理,情所未忍。 可依舊制免為庶人。 」 謨既被廢,杜門不出,終日講誦,教授子弟。 數年,皇太后詔曰:「前司徒謨以道素著稱,軌行成名,故歷事先朝,致位台輔,以往年之失,用致黜責。 自爾已來,闔門思愆,誠合大臣罪己之義。 以謨為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於是遣謁者仆射孟洪就加冊命。 謨上疏陳謝曰:「臣以頑薄,皆忝殊寵,屍素累紀,加違慢詔命,當肆市朝。 幸蒙寬宥,不悟天施復加光飾,非臣隕越所能上報。 臣寢疾未損,不任詣闕。 不勝仰感聖恩,謹遣拜章。 」遂以疾篤,不復朝見。 詔賜几杖,門施行馬。 十二年,卒,時年七十六。 賵贈之禮,一依太尉陸玩故事。 詔贈侍中、司空,謚曰文穆。 謨博學,于禮儀宗廟制度多所議定。 文筆論議,有集行于世。 總應劭以來注班固《漢書》者,為之集解。 謨初渡江,見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 」令烹之。 既食,吐下委頓,方知非蟹。 後詣謝尚而說之。 尚曰:「卿讀《爾雅》不熟,幾為《勸學》死。 」謨性方雅。 丞相王導作女伎,施設床蓆。 謨先在坐,不悅而去,導亦不止之。 性尤篤慎,每事必為過防。 故時人云:「蔡公過浮航,脫帶腰舟。 」長子邵,永嘉太守。 少子系,有才學文義,位至撫軍長史。 諸葛恢,字道明,琅邪陽都人也。 祖誕,魏司空,為文帝所誅。 父靚,奔吳,為大司馬。 吳平,逃竄不出。 武帝與靚有舊,靚姊又為琅邪王妃,帝知靚在姊間,因就見焉。 靚逃于廁,帝又逼見之,謂曰:「不謂今日復得相見。 」靚流涕曰:「不能漆身皮面,復睹聖顏!」詔以為侍中,固辭不拜,歸於鄉裡,終身不向朝廷而坐。 第1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下》
第1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