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疾篤,嶠與王導、郗鑒、庚亮、陸曄、卞壼等同受顧命。 時歷陽太守蘇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 征西將軍陶侃有威名于荊楚,又以西夏為虞,故使嶠為上流形援。 咸和初,代應詹為江州刺史、持節、都督、平南將軍,鎮武昌,甚有惠政,甄異行能,親祭徐孺子之墓。 又陳豫章十郡之要,宜以刺史居之。 尋陽濱江,都督應鎮其地。 今以州貼府,進退不便。 且古鎮將多不領州,皆以文武形勢不同故也。 宜選單車刺史別撫豫章,專理黎庶。 ”詔不許。 在鎮見王敦畫像,曰:「敦大逆,宜加斫棺之戮,受崔杼之刑。 古人闔棺而定謚,《春秋》大居正,崇王父之命,未有受戮于天子而圖形于群下。 」命削去之。 嶠聞蘇峻之征也,慮必有變,求還朝以備不虞,不聽。 未幾而蘇峻果反。 嶠屯尋陽,遣督護王愆期、西陽太守鄧岳、鄱陽內史紀瞻等率舟師赴難。 及京師傾覆,嶠聞之號慟。 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對。 俄而庾亮來奔,宣太后詔,進嶠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嶠曰:「今日之急,殄寇為先,未效勛庸而逆受榮寵,非所聞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辭不受。 時亮雖奔敗,嶠每推崇之,分兵給亮。 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國難,侃恨不受顧命,不許。 嶠初從之,後用其部將毛寶說,復固請侃行,語在寶傳。 初,嶠與庾亮相推為盟主,嶠從弟充言于嶠曰:「征西位重兵強,宜共推之。 」嶠於是遣王愆期奉侃為盟主。 侃許之,遣督護襲登率兵詣嶠。 嶠於是列上尚書,陳峻罪狀,有眾七千,灑泣登舟,移告四方征鎮曰: 賊臣祖約、蘇峻同惡相濟,用生邪心。 天奪其魄,死期將至。 譴負天地,自絶人倫。 寇不可縱,宜增軍討撲,輒屯次湓口。 即日護軍庾亮至,宣太后詔,寇逼宮城,王旅撓敗,出告籓臣,謀寧社稷。 後將軍郭默、冠軍將軍趙胤、奮宗將軍襲保與嶠督護王愆期、西陽太守鄧岳、鄱陽內史紀瞻,率其所領,相尋而至。 逆賊肆凶,陵蹈宗廟,火延宮掖,矢流太極,二禦幽逼,宰相困迫,殘虐朝士,劫辱子女。 承問悲惶,精魂飛散。 嶠闇弱不武,不能徇難,哀恨自咎,五情摧隕,慚負先帝托寄之重,義在畢力,死而後已。 今躬率所統,為士卒先,催進諸軍,一時電擊。 西陽太守鄧岳、尋陽太守褚誕等連旗相繼,宣城內史桓彞已勒所屬屯濱江之要,江夏相周撫乃心求征,軍已向路。 昔包胥楚國之微臣,重趼致誠,義感諸侯。 藺相如趙邦之陪隷,恥君之辱,按劍秦庭。 皇漢之季,董卓作亂,劫遷獻帝,虐害忠良,蘭東州郡相率同盟。 廣陵功曹臧洪,郡之小吏耳,登壇臿血,涕淚橫流,慷慨之節,實厲群後。 況今居台鼎,據方州,列名邦,受國恩者哉!不期而會,不謀而同,不亦宜乎! 二賊合眾,不盈五千,且外畏胡寇,城內饑乏,後將軍郭默即于戰陣俘殺賊千人。 賊今雖殘破都邑,其宿衛兵人即時出散,不為賊用。 且祖約情性褊厄,忌克不仁,蘇峻小子,惟利是視,殘酷驕猜,權相假合。 江表興義,以抗其前,強胡外寇,以躡其後,運漕隔絶,資食空懸,內乏外孤,勢何得久! 群公征鎮,職在禦侮。 征西陶公,國之耆德,忠肅義正,勛庸弘著。 諸方鎮州郡咸齊斷金,同稟規略,以雪國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嶠雖怯劣,忝據一方,賴忠賢之規,文武之助,君子竭誠,小人儘力,高操之士被褐而從戎,負薪之徒匍匐而赴命,率其私仆,致其私杖,人士之誠,竹帛不能載也。 豈嶠無德而致之哉?士稟義風,人感皇澤。 且護軍庾公,帝之元舅,德望隆重,率郭後軍、趙、龔三將,與嶠戮力,得有資憑,且悲且慶,若朝廷之不泯也。 其各明率所統,無後事機。 賞募之信,明如日月。 有能斬約峻者,封五等侯,賞布萬匹。 夫忠為令德,為仁由己,萬里一契,義不在言也。 時陶侃雖許自下而未發,復追其督護龔登。 嶠重與侃書曰: 仆謂軍有進而無退,宜增而不可減。 近已移檄遠近,言于盟府,克後月半大舉。 南康、建安、晉安三郡軍並在路次,同赴此會,惟須仁公所統至,便齊進耳。 仁公今召軍還,疑惑遠近,成敗之由,將在於此。 仆才輕任重,實憑仁公篤愛,遠稟成規。 至于首啟戎行,不敢有辭,仆與仁公當如常山之蛇,首尾相衛,又脣齒之喻也。 恐惑者不達高旨,將謂仁公緩於討賊,此聲難追。 仆與仁公並受方岳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 且自頃之顧,綢繆往來,情深義重,著於人士之口,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眾見救,況社稷之難! 惟仆偏當一州,州之文武莫不翹企。 假令此州不守,約峻樹置官長於此,荊楚西逼強胡,東接逆賊,因之以饑饉,將來之危乃當甚于此州之今日也。 以大義言之,則社稷顛覆,主辱臣死,公進當為大晉之忠臣,參桓文之義,開國承家,銘之天府;退當以慈父雪愛子之痛。 約峻凶逆無道,囚制人士,裸其五形。 近日來者,不可忍見。 骨肉生離,痛感天地,人心齊一,咸皆切齒。 今之進討,若以石投卵耳!今出軍既緩,復召兵還,人心乖離,是為敗於幾成也。 願深察所陳,以副三軍之望。 峻時殺侃子瞻,由是侃激勵,遂率所統與嶠、亮同赴京師,戎卒六萬,旌旗七百餘里,鉦鼓之聲震于百里,直指石頭,次於蔡洲。 侃屯查浦,嶠屯沙門浦。 時祖約據歷陽,與峻為首尾,見嶠等軍盛,謂其黨曰:「吾本知嶠能為四公子之事,今果然矣。 」 第11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下》
第1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