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嘗與濟弈棋,而孫皓在側,謂皓曰:「何以好剝人麵皮?」皓曰:「見無禮于君者則剝之。 」濟時伸腳局下,而皓譏焉。 尋使白衣領太仆。 年四十六,先渾卒,追贈驃騎將軍。 及其將葬,時賢無不畢至。 孫楚雅敬濟,而後來,哭之甚悲,賓客莫不垂涕。 哭畢,向靈床曰:「卿常好我作驢鳴,我為卿作之。 」體似聲真,賓客皆笑。 楚顧曰:「諸君不死,而令王濟死乎!」 初,濟尚主,主兩目失明,而妒忌尤甚,然終無子,有庶子二人。 卓字文宣,嗣渾爵,拜給事中。 次聿,字茂宣,襲公主封敏陽侯。 濟二弟,澄字道深,汶字茂深,皆辯慧有才藻,並歷清顯。 王濬,字士治,弘農湖人也。 家世二千石。 濬博墳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為鄉曲所稱。 晚乃變節,疏通亮達,恢廓有大志。 嘗起宅,開門前路廣數十步。 人或謂之何太過,濬曰:「吾欲使容長戟幡旗。 」眾咸笑之,濬曰:「陳勝有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州郡闢河東從事。 守令有不廉潔者,皆望風自引而去。 刺史燕國徐邈有女才淑,擇夫未嫁。 邈乃大會佐吏,令女于內觀之。 女指濬告母,邈遂妻之。 後參征南軍事,羊祜深知待之。 祜兄子暨白祜:「濬為人志太,奢侈不節,不可專任,宜有以裁之。 」祜曰:「濬有大才,將欲濟其所欲,必可用也。 」轉車騎從事中郎,識者謂祜可謂能舉善焉。 除巴郡太守。 郡邊吳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養。 濬乃嚴其科條,寬其徭課,其產育者皆與休復,所全活者數千人。 轉廣漢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賴之。 濬夜夢懸三刀于臥屋樑上,須臾又益一刀,濬警覺,意甚惡之。 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及賊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果遷濬為益州刺史。 濬設方略,悉誅弘等,以勛封關內侯。 懷輯殊俗,待以威信,蠻夷徼外,多來歸降。 征拜右衛將軍,除大司農。 車騎將軍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於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謀伐吳,詔濬修舟艦。 濬乃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 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 又畫鷁首怪獸于船首,以懼江神。 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濬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 吳建平太守吾彥取流柿以呈孫皓曰:「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 建平不下,終不敢渡。 」皓不從。 尋以謡言拜濬為龍驤將軍、監梁益諸軍事。 語在《羊祜傳》。 時朝議咸諫伐吳,濬乃上疏曰:「臣數參訪吳楚同異,孫皓荒淫凶逆,荊揚賢愚無不嗟怨。 且觀時運,宜速征伐。 若今不伐,天變難預。 令皓卒死,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則強敵也。 臣作船七年,日有朽敗,又臣年已七十,死亡無日。 三者一乖,則難圖也,誠願陛下無失事機。 」帝深納焉。 賈充、荀勖陳諫以為不可,唯張華固勸。 又杜預表請,帝乃發詔,分命諸方節度。 濬於是統兵。 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軍,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爾,爾必勉之,無愛死也!」 太康元年正月,濬發自成都,率巴東監軍、廣武將軍唐彬攻吳丹楊,克之,擒其丹楊監盛紀。 吳人于江險磧要害之處,並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餘,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 濬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 又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絶,於是船無所礙。 二月庚申,克吳西陵,獲其鎮南將軍留憲、征南將軍成據、宜都太守虞忠。 壬戌,克荊門、夷道二城,獲監軍陸晏。 乙丑,克樂鄉,獲水軍督陸景。 平西將軍施洪等來降。 乙亥,詔進濬為平東將軍、假節、都督益梁諸軍事。 濬自發蜀,兵不血刃,攻無堅城,夏口、武昌,無相支抗。 於是順流鼓棹,徑造三山。 皓遣游擊將軍張象率舟軍萬人禦濬,象軍望旗而降。 皓聞濬軍旌旗器甲,屬天滿江,威勢甚盛,莫不破膽。 用光祿薛瑩、中書令胡沖計,送降文于濬曰:「吳郡孫皓叩頭死罪。 昔漢室失禦,九州幅裂,先人因時略有江南,遂阻山河,與魏乖隔。 大晉龍興,德覆四海,闇劣偷安,未喻天命。 至于今者,猥煩六軍,衡蓋露次,還臨江渚。 舉國震惶,假息漏刻,敢緣天朝,含弘光大。 謹遣私署太常張夔等奉所佩璽綬,委質請命。 」壬寅,濬入于石頭。 皓乃備亡國之禮,素車白馬,肉袒面縛,銜璧牽羊,大夫衰服,士輿櫬,率其偽太子瑾、瑾弟魯王虔等二十一人,造於壘門。 濬躬解其縛,受璧焚櫬,送於京師。 收其圖籍,封其府庫,軍無私焉。 帝遣使者犒濬軍。 第26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2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