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拜尚書左仆射,加散騎常侍。 會朝臣立議齊王攸當之籓,渾上書諫曰:「伏承聖詔,憲章古典,進齊王攸為上公,崇其禮儀,遣攸之國。 昔周氏建國,大封諸姬,以籓帝室,永世作憲。 至于公旦,武王之弟,左右王事,輔濟大業,不使歸籓。 明至親義著,不可遠朝故也。 是故周公得以聖德光弼幼主,忠誠著于《金縢》,光述文武仁聖之德。 攸于大晉,姬旦之親也。 宜贊皇朝,與聞政事,實為陛下腹心不貳之臣。 且攸為人,修潔義信,加以懿親,志存忠貞。 今陛下出攸之國,假以都督虛號,而無典戎干方之實,去離天朝,不預王政。 傷母弟至親之體,虧友于款篤之義,懼非陛下追述先帝、文明太后待攸之宿意也。 若以攸望重,於事宜出者,今以汝南王亮代攸。 亮,宣皇帝子,文皇帝弟,伷、駿各處方任,有內外之資,論以後慮,亦不為輕。 攸今之國,適足長異同之論,以損仁慈之美耳。 而令天下窺陛下有不崇親親之情,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若以妃後外親,任以朝政,則有王氏傾漢之權,呂產專朝之禍。 若以同姓至親,則有吳楚七國逆亂之殃。 歷觀古今,苟事輕重,所在無不為害也。 不可事事曲設疑防,慮方來之患者也。 唯當任正道而求忠良。 若以智計猜物,雖親見疑,至于疏遠者亦何能自保乎!人懷危懼,非為安之理。 此最有國有家者之深忌也。 愚以為太子太保缺,宜留攸居之,與太尉汝南王亮、衛將軍楊珧共為保傅,干理朝事。 三人齊位,足相持正,進有輔納廣義之益,退無偏重相傾之勢。 令陛下有篤親親之恩,使攸蒙仁覆之惠。 臣同國休戚,義在盡言,心之所見,不能默已。 私慕魯女存國之志,敢陳愚見,觸犯天威。 欲陛下事每盡善,冀萬分之助。 臣而不言,誰當言者。 」帝不納。 太熙初,遷司徒。 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 及誅楊駿,崇重舊臣,乃加渾兵。 渾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屬絳衣。 自以偶因時寵,權得持兵,非是舊典,皆令皁服。 論者美其謙而識體。 楚王瑋將害汝南王亮等也。 公孫宏說瑋曰:「昔宣帝廢曹爽,引太尉蔣濟參乘,以增威重。 大王今舉非常事,宜得宿望,鎮厭眾心。 司徒王渾宿有威名,為三軍所信服,可請同乘,使物情有憑也。 」瑋從之。 渾辭疾歸第,以家兵千餘人閉門距瑋。 瑋不敢逼。 俄而瑋以矯詔伏誅,渾乃率兵赴官。 帝嘗訪渾元會問郡國計吏方俗之宜,渾奏曰:「陛下欽明聖哲,光于遠近,明詔沖虛,詢及芻蕘,斯乃周文疇咨之求,仲尼不恥下問也。 舊三朝元會前計吏詣軒下,侍中讀詔,計吏跪受。 臣以詔文相承已久,無他新聲,非陛下留心方國之意也。 可令中書指宣明詔,問方土異同,賢才秀異,風俗好尚,農桑本務,刑獄得無冤濫,守長得無侵虐。 其勤心政化興利除害者,授以紙筆,盡意陳聞。 以明聖指垂心四遠,不復因循常辭。 且察其答對文義,以觀計吏人才之實。 又先帝時,正會後東堂見征鎮長史司馬、諸王國卿、諸州別駕。 今若不能別見,可前詣軒下,使侍中宣問,以審察方國,於事為便。 」帝然之。 又詔渾錄尚書事。 渾所歷之職,前後著稱,及居台輔,聲望日減。 元康七年薨,時年七十五,謚曰元。 長子尚早亡,次子濟嗣。 濟字武子。 少有逸才,風姿英爽,氣蓋一時,好弓馬,勇力絶人,善《易》及《莊》、《老》,文詞俊茂,伎藝過人,有名當世,與姊夫和嶠及裴楷齊名。 尚常山公主。 年二十,起家拜中書郎,以母憂去官。 起為驍騎將軍,累遷侍中,與侍中孔恂、王恂、楊濟同列,為一時秀彥。 武帝嘗會公卿籓牧于式乾殿,顧濟、恂而謂諸公曰:「朕左右可謂恂恂濟濟矣!」每侍見,未嘗不諮論人物及萬機得失。 濟善於清言,修飾辭令,諷議將順,朝臣莫能尚焉。 帝益親貴之。 仕進雖速,論者不以主婿之故,咸謂才能致之。 然外雖弘雅,而內多忌刻,好以言傷物,儕類以此少之。 以其父之故,每排王濬,時議譏焉。 齊王攸當之籓,濟既陳請,又累使公主與甄德妻長廣公主俱入,稽顙泣請帝留攸。 帝怒謂侍中王戎曰:「兄弟至親,今出齊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濟連遣婦來生哭人!」以忤旨,左遷國子祭酒,常侍如故。 數年,入為侍中。 時渾為仆射,主者處事或不當,濟性峻厲,明法繩之。 素與從兄佑不平,佑黨頗謂濟不能顧其父,由是長同異之言。 出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 而王佑始見委任。 而濟遂被斥外,於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性豪侈,麗服玉食。 時洛京地甚貴,濟買地為馬埒,編錢滿之,時人謂為「金溝」。 王愷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 濟請以錢千萬與牛對射而賭之。 愷亦自恃其能,令濟先射。 一發破的,因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而至,一割便去。 和嶠性至儉,家有好李,帝求之,不過數十。 濟候其上直,率少年詣園,共啖畢,伐樹而去。 帝嘗幸其宅,供饌甚豐,悉貯琉璃器中。 蒸肫甚美,帝問其故,答曰:「以人乳蒸之。 」帝色甚不平,食未畢而去。 濟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乾鄣泥,前有水,終不肯渡。 濟云:「此必是惜鄣泥。 」使人解去,便渡。 故杜預謂濟有馬癖。 帝嘗謂和嶠曰:「我將罵濟而後官爵之,何如?」嶠曰:「濟俊爽,恐不可屈。 」帝因召濟,切讓之,既而曰:「知愧不?」濟答曰:「尺布斗粟之謡,常為陛下恥之。 他人能令親疏,臣不能使親親,以此愧陛下耳。 」帝默然。 第2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2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