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聖王之化天下,所以貴讓者,欲以出賢才,息爭競也。 夫人情莫不欲已之賢也,故勸令讓賢以自明賢也,豈假讓不賢哉!故讓道興,賢能之人不求而自出矣,至公之舉自立矣,百官之副亦豫具矣。 一官缺,擇眾官所讓最多者而用之,審之道也。 在朝之士相讓于上,草廬之人咸皆化之,推賢讓能之風從此生矣。 為一國所讓,則一國士也;天下所共推,則天下士也。 推讓之風行,則賢與不肖灼然殊矣。 此道之行,在上者無所用其心,因成清議,隨之而已。 故曰,蕩蕩乎堯之為君,莫之能名。 言天下自安矣,不見堯所以化之,故不能名也。 又曰,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無為而化者其舜也歟。 賢人相讓于朝,大才之人恆在大官,小人不爭于野,天下無事矣。 以賢才化無事,至道興矣。 已仰其成,復何與焉!故可以歌《南風》之詩,彈五弦之琴也。 成此功者非有他,崇讓之所致耳。 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則不難也。 在朝之人不務相讓久矣,天下化之。 自魏代以來,登進闢命之士,及在職之吏,臨見受敘,雖自辭不能,終莫肯讓有勝己者。 夫推讓之風息,爭競之心生。 孔子曰,上興讓則下不爭,明讓不興下必爭也。 推讓之道興,則賢能之人日見推舉;爭競之心生,則賢能之人日見謗毀。 夫爭者之慾自先,甚惡能者之先,不能無毀也。 故孔墨不能免世之謗己,況不及孔墨者乎!議者僉然言,世少高名之才,朝廷不有大才之人可以為大官者。 山澤人小官吏亦復雲,朝廷之士雖有大官名德,皆不及往時人也。 余以為此二言皆失之矣。 非時獨乏賢也,時不貴讓。 一人有先眾之譽,毀必隨之,名不得成使之然也。 雖令稷契復存,亦不復能全其名矣。 能否混雜,優劣不分,士無素定之價,官職有缺,主選之吏不知所用,但案官次而舉之。 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勢家之子,則必為有勢者之所念也。 非能獨賢,因其先用之資,而復遷之無已。 遷之無已,不勝其任之病發矣。 觀在官之人,政績無聞,自非勢家之子,率多因資次而進也。 向令天下貴讓,士必由於見讓而後名成,名成而官乃得用之。 諸名行不立之人,在官無政績之稱,讓之者必矣,官無因得而用之也。 所以見用不息者,由讓道廢,因資用人之有失久矣。 故自漢魏以來,時開大舉,令眾官各舉所知,唯才所任,不限階次,如此者甚數矣。 其所舉必有當者,不聞時有擢用,不知何誰最賢故也。 所舉必有不當,而罪不加,不知何誰最不肖也。 所以不可得知,由當時之人莫肯相推,賢愚之名不別,令其如此。 舉者知在上者察不能審,故敢漫舉而進之。 或舉所賢,因及所念,一頓而至,人數猥多,各言所舉者賢,加之高狀,相似如一,難得而分矣。 參錯相亂,真偽同貫,更復由此而甚。 雖舉者不能盡忠之罪,亦由上開聽察之路濫,令其爾也。 昔齊王好聽竽聲,必令三百人合吹而後聽之,廩以數人之俸。 南郭先生不知吹竽者也,以三百人合吹可以容其不知,因請為王吹竽,虛食數人之俸。 嗣王覺而改之,難彰先王之過。 乃下令曰:「吾之好聞竽聲有甚于先王,欲一一列而聽之。 」先生於此逃矣。 推賢之風不立,濫舉之法不改,則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才高守道之士日退,馳走有勢之門日多矣。 雖國有典刑,弗能禁矣。 夫讓道不興之弊,非徒賢人在下位,不得時進也,國之良臣荷重任者,亦將以漸受罪退矣。 何以知其然也?孔子以為顏氏之子不貳過耳,明非聖人皆有過。 寵貴之地欲之者多矣,惡賢能者塞其路,其過而毀之者亦多矣。 夫謗毀之生,非徒空設,必因人之微過而甚之者也。 譭謗之言數聞,在上者雖欲弗納,不能不杖所聞,因事之來而微察之也,無以,其驗至矣。 得其驗,安得不理其罪。 若知而縱之,王之威日衰,令之不行自此始矣。 知而皆理之,受罪退者稍多,大臣有不自固之心。 夫賢才不進,貴臣日疏,此有國者之深憂也。 《詩》曰:「受祿不讓,至于已斯亡。 」不讓之人憂亡不暇,而望其益國朝,不亦難乎! 竊以為改此俗甚易耳。 何以知之?夫一時在官之人,雖雜有凡猥之才,其中賢明者亦多矣,豈可謂皆不知讓賢為貴邪!直以其時皆不讓,習以成俗,故遂不為耳。 人臣初除,皆通表上聞,名之謝章,所由來尚矣。 原謝章之本意,欲進賢能以謝國恩也。 昔舜以禹為司空,禹拜稽首,讓于稷契及咎繇。 使益為虞官,讓于硃虎、熊、羆。 使伯夷典三禮,讓于夔龍。 唐虞之時,眾官初除,莫不皆讓也。 謝章之義,蓋取于此。 《書》記之者,欲以永世作則。 季世所用,不賢不能讓賢,虛謝見用之恩而已。 相承不變,習俗之失也。 夫敘用之官得通章表者,其讓賢推能乃通,其不能有所讓徒費簡紙者,皆絶不通。 人臣初除,各思推賢能而讓之矣,讓之文付主者掌之。 三司有缺,擇三司所讓最多者而用之。 此為一公缺,三公已豫選之矣。 且主選之吏,不必任公而選三公,不如令三公自共選一公為詳也。 四征缺,擇四征所讓最多而用之,此為一征缺,四征已豫選之矣,必詳于停缺而令主者選四征也。 尚書缺,擇尚書所讓最多者而用之,此為八尚書共選一尚書,詳于臨缺令主者選八尚書也。 郡守缺,擇眾郡所讓最多者而用之,詳于任主者令選百郡守也。 第26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2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