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二年薨,喪葬依汝南文成王亮故事。 博士陳留蔡克議謚曰:「肜位為宰相,責深任重,屬尊親近,且為宗師,朝所仰望,下所具瞻。 而臨大節,無不可奪之志;當危事,不能捨生取義;愍懷之廢,不聞一言之諫;淮南之難,不能因勢輔義;趙王倫篡逆,不能引身去朝。 宋有蕩氏之亂,華元自以不能居官,曰「君臣之訓,我所司也。 公室卑而不正,吾罪大矣!」夫以區區之宋,猶有不素餐之臣,而況帝王之朝,而有苟容之相,此而不貶,法將何施!謹案《謚法》‘不勤成名曰靈」,肜見義不為,不可謂勤,宜謚曰靈。 ”梁國常侍孫霖及肜親黨稱枉,台乃下符曰:「賈氏專權,趙王倫篡逆,皆力制朝野,肜勢不得去,而責其不能引身去朝,義何所據?」克重議曰:「肜為宗臣,而國亂不能匡,主顛不能扶,非所以為相。 故《春秋》譏華元樂舉,謂之不臣。 且賈氏之酷烈,不甚于呂后,而王陵猶得杜門;趙王倫之無道,不甚于殷紂,而微子猶得去之。 近者太尉陳準,異姓之人,加弟徽有射鈎之隙,亦得託疾辭位,不涉偽朝。 何至于肜親倫之兄,而獨不得去乎?趙盾入諫不從,出亡不遠,猶不免于責,況肜不能去位,北面事偽主乎?宜如前議,加其貶責,以廣為臣之節,明事君之道。 」於是朝廷從克議。 肜故吏復追訴不已,故改焉。 無子,以武陵王澹子禧為後,是為懷王,拜征虜將軍,與澹俱沒于石勒。 元帝時,以西陽王羕子悝為肜嗣,早薨,是為殤王。 至是懷王子翹自石氏歸國得立,是為聲王,官至散騎常侍。 薨,無子,詔以武陵威王子逢為翹嗣,歷永安太仆,與父晞俱廢徙新安。 薨,太元中復國,子和立。 薨,子珍之立。 桓玄篡位,國臣孔璞奉珍之奔于壽陽,義熙初乃歸,累遷左衛將軍、太常卿。 劉裕伐姚泓,請為諮議參軍,為裕所害。 國除。 文帝九男,文明王皇后生武帝、齊獻王攸、城陽哀王兆、遼東悼惠王定國、廣漢殤王廣德,其樂安平王鑒、燕王機、皇子永祚、樂平王延祚不知母氏。 燕王機繼清惠亭侯,別有傳。 永祚早亡,無傳。 齊獻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 及長,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經籍,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 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 景帝無子,命攸為嗣。 從征王凌,封長樂亭侯。 及景帝崩,攸年十歲,哀動左右,大見稱嘆。 襲封舞陽侯。 奉景獻羊後於別第,事後以孝聞。 復歷散騎常侍、步兵校尉,時年十八,綏撫營部,甚有威惠。 五等建,改封安昌侯,遷衛將軍。 居文帝喪,哀毀過禮,杖而後起。 左右以稻米乾飯雜理中丸進之,攸泣而不受。 太后自往勉喻曰:「若萬一加以他疾,將復如何!宜遠慮深計,不可專守一志。 」常遣人逼進飲食,司馬嵇喜又諫曰:「毀不滅性,聖人之教。 且大王地即密親,任惟元輔。 匹夫猶惜其命,以為祖宗,況荷天下之大業,輔帝室之重任,而可盡無極之哀,與顏閔爭孝!不可令賢人笑,愚人幸也。 」喜躬自進食,攸不得已,為之強飯。 喜退,攸謂左右曰:「嵇司馬將令我不忘居喪之節,得存區區之身耳。 」 武帝踐阼,封齊王,時朝廷草創,而攸總統軍事,撫寧內外,莫不景附焉。 詔議籓王令自選國內長吏,攸奏議曰;「昔聖王封建萬國,以親諸侯,軌跡相承,莫之能改。 誠以君不世居,則人心偷幸;人無常主,則風俗偽薄。 是以先帝深覽經遠之統,思復先哲之軌,分土畫疆,建爵五等,或以進德,或以酬功。 伏惟陛下應期創業,樹建親戚,聽使籓國自除長吏。 而今草創,制度初立,雖庸蜀順軌,吳猶未賓,宜俟清泰,乃議復古之制。 」書比三上,輒報不許。 其後國相上長吏缺,典書令請求差選。 攸下令曰:「忝受恩禮,不稱惟憂。 至于官人敘才,皆朝廷之事,非國所宜裁也。 其令自上請之。 」時王家人衣食皆出禦府,攸表租秩足以自供,求絶之。 前後十餘上,帝又不許。 攸雖未之國,文武官屬,下至士卒,分租賦以給之,疾病死喪賜與之。 而時有水旱,國內百姓則加振貸,須豐年乃責,十減其二,國內賴之。 遷驃騎將軍,開府闢召,禮同三司。 降身虛己,待物以信。 常嘆公府不案吏,然以董禦戎政,復有威克之宜,乃下教曰:「夫先王馭世,明罰敕法,鞭撲作教,以正逋慢。 且唐虞之朝,猶須督責。 前欲撰次其事,使粗有常。 懼煩簡之宜,未審其要,故令劉、程二君詳定。 然思惟之,鄭鑄刑書,叔向不韙;范宣議制,仲尼譏之。 令皆如舊,無所增損。 其常節度所不及者,隨事處決。 諸吏各竭乃心,思同在公古人之節。 如有所闕,以賴股肱匡救之規,庶以免負。 」於是內外祗肅。 時驃騎當罷營兵,兵士數千人戀攸恩德,不肯去,遮京兆主言之,帝乃還攸兵。 第24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2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