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林郡秦置桂林郡,武帝更名。 統縣九,戶六千。 布山 阿林 新邑 晉平 始建 鬱平 領方 武熙 安廣 桂林郡吳置。 統縣八,戶二千。 潭中 武豐 粟平 羊平 龍剛 夾陽 武城 軍騰 高涼郡吳置。 統縣三,戶二千。 安寧 高涼 思平 高興郡吳置。 統縣五,戶一千二百。 廣化 海安 化平 黃陽 西平 寧浦郡吳置。 統縣五,戶一千二百二十。 寧浦 連道 吳安 昌平 平山 武帝后省高興郡。 懷帝永嘉元年,又以臨賀、始興、始安三郡凡二十縣為湘州。 元帝分鬱林立晉興郡。 成帝分南海立東官郡,以始興、臨賀二郡還蜀荊州。 穆帝分蒼梧立晉康、新寧、永平三郡。 哀帝太和中置新安郡,安帝分東官立義安郡,恭帝分南海立新會郡。 志第六 律歷上 《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夫神道廣大,妙本於陰陽;形器精微,義先於律呂。 聖人觀四時之變,刻玉紀其盈虛,察五行之聲,鑄金均其清濁,所以遂八風而宣九德,和大樂而成政道。 然金質從革,侈弇無方;竹體圓虛,修短利制。 是以神瞽作律,用寫鐘聲,乃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於十二,天之道也。 又葉時日于晷度,效地氣于灰管,故陰陽和則景至,律氣應則灰飛。 灰飛律通,吹而命之,則天地之中聲也。 故可以範圍百度,化成萬品,則《虞書》所謂「葉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者也。 中聲節以成文,德音章而和備,則可以動天地,感鬼神,道性情,移風俗。 葉言志于詠歌,鑒盛衰于治亂,故君子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蓋由茲道。 太史公律書云:「王者制事立物,法度軌則,一稟于六律。 六律為萬事之本,其于兵械尤所重焉。 故雲望敵知吉凶,聞聲效勝負,百王不易之道也。 」 及秦氏滅學,其道浸微。 漢室初興,丞相張蒼首言律,未能審備。 孝武帝創置協律之官,司馬遷言律呂相生之次詳矣。 及王莽際,考論音律,劉歆條奏,大率有五:一曰備數,一、十、百、千、萬也;二曰和聲,宮、商、角、徵、羽也;三曰審度,分、寸、尺、丈、引也;四曰嘉量,龠、合、升、鬥、斛也;五曰權衡,銖、兩、斤、鈞、石也。 班固因而志之。 蔡邕又記建武已後言律呂者,至司馬紹統采而續之。 漢末天下大亂,樂工散亡,器法堙滅,魏武始獲杜夔,使定樂器聲調。 夔依當時尺度,權備典章。 及武帝受命,遵而不革。 至泰始十年,光祿大夫荀勖奏造新度,更鑄律呂。 元康中,勖子籓嗣其事,未及成功,屬永嘉之亂,中朝典章,咸沒于石勒。 及元帝南遷,皇度草昧,禮容樂器,掃地皆盡,雖稍加采掇,而多所淪胥,終於恭、安,竟不能備。 今考古律相生之次,及魏武已後言音律度量者,以聲明於篇雲。 《傳》云:「十二律,黃帝之所作也。 使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崑崙之陰,取竹之嶰谷生,其竅厚均者,斷雨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曰含少。 次制十二竹筒,寫鳳之鳴,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皆可以生之以定律呂。 則律之始造,以竹為管,取其自然圓虛也。 」又云「黃帝作律,以玉為管,長尺,六孔,這二十月音。 至舜時,西王母獻昭華之琯,以玉為之。 」及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琯。 又武帝太康元年,汲郡盜發六國時魏襄王塚,亦得玉律。 則古者又以玉為管矣。 以玉者,取其體含廉潤也。 而漢平帝時,王莽又以銅為之。 銅者,自名也,所以同天下,齊風俗也。 為物至精,不為燥濕寒暑改節,介然有常,似士君子之行,故用焉。 《周禮》太師掌六律、六呂,以合陰陽之聲。 六律陽聲,黃鐘、太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也;六呂陰聲,大呂、應鐘、南呂、林鐘、仲呂、夾鐘也。 又有太師則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以吉凶。 其典同掌六律之和,以辯天地四方陰陽之聲,以為樂器,皆以十有二律而為之數度,以十有二聲而為之齊量焉。 及周景王將鑄無射,問律于泠州鳩,對曰:「夫六,中之色,故名之曰黃鐘,所以宣養六氣九德也。 由是第之。 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贊陽出滯也。 三曰姑洗,所以羞潔百物,考神納賓也。 四曰蕤賓,所以安靜神人,獻酬交酢也。 五曰夷則,所以詠歌九德,平人無貳也。 六曰無射,所以宣佈哲人之令德,示人軌儀也。 為之六間,以揚沈伏而黜散越也。 元間大呂,助宣物也,二間夾鐘,出四隙之細也。 三間中呂,宣中氣也。 四間林鐘,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肅純恪也。 五間南呂,贊陽秀也。 六間應鐘,均利器用,俾應復也。 」此皆所以律述時氣效節物也。 及秦始皇焚書蕩覆,典策缺亡,諸子瑣言時有遺記。 呂不韋《春秋》言:黃鐘之宮,律之本也,下生林鐘,林鐘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呂,南呂上生姑洗,姑洗下生應鐘,應鐘上生蕤賓,蕤賓下生大呂,大呂下生夷則,夷則上生夾鐘,夾鐘下生無射,無射上生中呂。 三分所生,益其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 後代之言音律者多宗此說。 及漢興,承秦之弊,張蒼首治律歷,頗未能詳。 故孝武帝正樂,乃置協律之官,雖律呂清濁之體粗正,金石高下之音有準,然徒捃采遺存,以成一時之制,而數猶用五。 第10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