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曰:夫天地之大,黎元為本。 邦國之貴,元首為先。 治亂無常,興亡有運。 是故五帝之上,居萬乘以為憂;三王已來,處其憂而為樂。 競智力,爭利害,大小相吞,強弱相襲。 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霧交飛。 宣皇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 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 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于百日,擒孟達于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 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 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 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 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 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輔翼權重,許昌同蕭何之委,崇華甚霍光之寄。 當謂竭誠盡節,伊傅可齊。 及明帝將終,棟樑是屬,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無殉生之報。 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為惑。 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 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于天下。 」可不謂然乎!雖自隱過當年,而終見嗤後代。 亦猶竊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鋭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 故知貪于近者則遺遠,溺于利者則傷名;若不損己以益人,則當禍人而福己。 順理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 況以未成之晉基,逼有餘之魏祚?雖復道格區宇,德被蒼生,而天未啟時,寶位猶阻,非可以智競,不可以力爭,雖則慶流後昆,而身終於北面矣。 帝紀第二 景帝 文帝 景皇帝諱師,字子元,宣帝長子也。 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 少流美譽,與夏侯玄、何晏齊名。 晏常稱曰:「惟幾也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 」魏景初中,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 為選用之法,舉不越功,吏無私焉。 宣穆皇后崩,居喪以至孝聞。 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 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 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事平,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尋加衛將軍。 及宣帝薨,議者咸雲「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撫軍大將軍輔政。 魏嘉平四年春正月,遷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命百官舉賢才,明少長,恤窮獨,理廢滯。 諸葛誕、毌丘儉、王昶、陳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鄧艾、石苞典州郡,盧毓、李豐裳選舉,傅嘏、虞松參計謀,鐘會、夏侯玄、王肅、陳本、孟康、趙酆、張緝預朝議,四海傾注,朝野肅然。 或有請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詩人之美也。 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軍事,不得妄有改革。 」 五年夏五月,吳太傅諸葛恪圍新城,朝議慮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諸水口。 帝曰:「諸葛恪新得政于吳,欲徼一時之利,並兵合肥,以冀萬一,不暇復為青徐患也。 且水口非一,多戍則用兵眾,少戍則不足以禦寇。 」恪果併力合肥,卒如所度。 帝於是使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等距之。 儉、欽請戰,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鋒未易當。 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 」遂命諸將高壘以弊之。 相持數月,恪攻城力屈,死傷太半。 帝乃敕欽督鋭卒趨合榆,要其歸路,儉帥諸將以為後繼。 恪懼而遁,欽逆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 第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7頁